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历史七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历史七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试卷第1页
    历史七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试卷第2页
    历史七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试卷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时训练
    历史七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光武中兴2.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学家对她统治期间的评价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 A. 唐太宗                                B. 冯太后                                C. 武则天                                D. 唐玄宗3.“唐朝政局示意图”中的“?”处应为(   ) A.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唐太宗统治后期             C.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唐玄宗统治后期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    )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明太祖                                D. 康熙帝5.“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喻为“一面知得失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 房玄龄                                  B. 魏征                                  C. 姚崇                                  D. 杜如晦6.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征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唐太宗这样说,是因为魏征(   ) A. 轻徭薄赋                           B. 减省刑罚                           C. 敢于直谏                           D. 选贤任能7.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她奖励农业生产 C. 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她重用了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8.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以下措施最能体现唐太宗这种理念的是(   ) A.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B. 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C.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D.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9.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见右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我们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哪项内容最不恰当(  ) A.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开启历史先河           B.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C. 发展社会生产,国力不断增强                             D. 提倡科举,亲自出题面试,首创殿试和武举10.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共同注重的问题是(  ) A. 轻徭薄役                           B. 重用人才                           C. 减轻刑罚                           D. 善于纳谏11.武则天诏曰:(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 严惩贪官污吏                  B. 提倡勤俭节约                  C. 减轻农民负担                  D. 重视农业生产1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描绘了唐玄宗前期(   ) ①人口众多 ②重用人才 ③国库充实 ④粮食丰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3.唐朝前期的几位皇帝,按其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唐太宗→唐高祖→唐高宗→武则天                    B.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 C.   唐太宗→唐高祖→武则天→唐高宗                    D.   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高宗14.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贞观之治”。下列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                    B.   唐太宗重视纳谏,善于用人,提高行政效能 C.   轻徭薄赋,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时                       D.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务15.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原因的不同认识,其中有一同学的认识不能得到史实的有效支撑的是(    ) A. 圣君的出现是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础                      B. 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淾 C. 统治者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D. 统治者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赏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材料中的“朕”是指哪位皇帝? (2)材料中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是什么含义? (3)他以上的治国思想对其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他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摘編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认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材料二:下图《唐朝户数增长图》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2)材料二中的“贞观”“开元”分别是哪位皇帝的年号或国号? (3)材料二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呈增长趋势,原因是什么? (4)从图中户数的变化,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19.某校七年级(3)班对唐初三位有作为的皇帝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图说历史】 【史料辨析】材料一“……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然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陆宣公翰苑集》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唐语林》(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在位时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概括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3)图三中的人物是谁?他统治前期,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一反映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对什么的重视?她又是如何做的呢? (5)材料二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是怎样“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 (6)从这些皇帝的治国政策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借鉴?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 C 2. C 3. C 4. B 5. B 6. C 7. C 8. A 9. B 10. B 11. D 12. C 13. B 14. A 15. C 二、材料分析题16. (1)唐太宗李世民 (2)“以史为镜”指的是隋朝速亡的教训;“以人为镜”指的是魏征。 (3)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重用贤才。 (4)“贞观之治”。 17. (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2)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 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3)后果:社会危机严重;认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 18. (1)人口增长,粮食充足,社会安定。 (2)“贞观”:唐太宗;  “开元”:唐玄宗 (3)“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到唐玄宗时,经济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所以人口增长迅速。 (4)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有利于人口增长。 19. (1)唐太宗。“贞观之治”。 (2)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唐玄宗。“开元盛世” (4)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5)“上”指的是唐玄宗。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探究认识】 (6)国家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任用贤才;必须重视农业,关心人民疾苦;必须重视吏治的建设等。 唐太宗唐玄宗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相关试卷

    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 寒假提前学(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这是一份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 寒假提前学(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唐太宗对大臣说,以下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后复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