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4.藏戏(类文)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772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4* 藏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4* 藏戏教案,共1页。
安徽的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源于黄梅采茶调。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在安徽、湖北、江两毗邻农村流行采茶歌(亦称采茶调),因民间社会交往,流传于安庆地区,与多种民间艺术结合,形成民间小戏。辛亥革命后,黄梅戏在京剧鼻祖程长庚故里、素享“戏曲之乡”美名的安庆府怀宁县一带植根,吸收了京剧、徽调的营养,受到当地风土、人情、语言的影响,使它得到了丰富和升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安徽省境内,由政府组建了省、专区、市、县专业黄梅戏剧团,保护、启用和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黄梅戏即成为安徽的主要地方剧种。已故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一代名角,领衔黄梅戏剧坛以后,把黄梅戏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黄梅调《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演出,轰动了整个台湾;日本戏曲专家波多野太郎,称赞黄梅戏唱腔“浑厚优美,简直像一条山间淙淙不尽的流水,韵味清新,别具风格”。尤其是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等优秀剧目拍成电影后,影响遍及全国,先后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组建了五十多个专业黄梅戏剧团。当今,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轻歌曼舞、赏心悦目的黄梅戏是地道的来自民间的艺术。它的表演质朴细腻,真实活泼;它的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它的曲调优美流畅,明快抒情。加以道白多用安庆官话,地方生活气息浓郁,更显黄梅戏特色。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 三月桃花水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案,共1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4* 藏戏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品“戏”,入“戏”,说“戏”,写“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