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小语段阅读习题课件(41张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784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小语段阅读习题课件(41张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784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小语段阅读习题课件(41张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784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小语段阅读习题课件(41张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7846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小语段阅读习题课件(41张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7846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小语段阅读习题课件(41张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7846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小语段阅读习题课件(41张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7846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小语段阅读习题课件(41张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7846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小语段阅读习题课件(41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小语段阅读习题课件(41张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三句式的变换,中考焦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例举近五年安徽省中考小语段考查情况
2020年安徽省中考试题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1分)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bì,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bó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分泌( ) 腐蚀( ) 绝bì( ) bó( )斗(2)“不期而至”中“期”的意思是( )(3分) A.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B.约定时日 C.盼望,希望 D.一周年,一整月(3)画线句子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2分)(4)请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2分)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2.(11分)(1)mì shí 壁 搏(4分。每空1分)(2)B(3分)(3)拟人 比喻(2分。每空1分)(4)没有什么(别的)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2分)【解析】本题考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第(1)题要注意易错字和多音字。“泌“有两个读音,当指地名或姓氏时,读bì,指分泌时,读mì。“腐蚀”的“蚀”要注意不要写成第四声。“绝壁”的“壁”容易写成“璧”,“搏斗”的“搏”容易写成“博”。第(2)题,考查“不期而至”中“期”的意思,“不”是副词,后面修饰的应是动词或形容词,A、D都是名词,故排除。“不期而至”意为“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故选B。第(3)题考查修辞手法。句中写根与石头“搏斗”,故为拟人;石头“坚如钢铁”,是比喻。第(4)题考查句式转换,要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转换时注意句意不变,转换的方法为: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怎、怎么、难道”等)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④问号改为句号。本句中将“还有”改为“没有”,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考点一:汉字音、形、义 安徽省中考考生可以带新华字典进考场,因此考生除了凭借已有知识解决,更可以用新华字典进行核查,这方面一般不易失分。
考点二:修辞知识及辨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下面我们就着重讲解以下几种修辞格。
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和甲事物(本体)作比。比喻可分为三类:一是明喻,用“像”“如”“似的”等字词把甲事物和乙事物联系起来。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二是暗喻,用“是”“成了”等字词把甲事物和乙事物联系起来。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三是借喻,直接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如:“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就是把事物写成具有人一样的感情、动作和神态。如:“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运用拟人,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表达生动形象。 3.夸张即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加以扩大或缩小。如:“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他的心胸只有针眼儿那么小”。
4.排比即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5.对偶就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有两类:一是连续反复,即相同的词句连续不断地使用,中间不插进别的成分。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二是间隔反复,即把相同的词句隔离开来使用。如:“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7.设问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此句自问自答。又如:“昆虫默不作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此句问而不答。
8.反问就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又叫反诘。如:“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此句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从近几年的安徽中考卷来看,句式变换一般都放在具体语段或综合实践题中,从语序、语气、语境等多个方面考查学生运用恰当的句式,准确地表情达意的能力。句式变换除了已考查过的“整句与散句的变换”“长句与短句的变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外,还有“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等,类型多样,且有一定的难度。
二、解答句式变换题的步骤1.认真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2.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分句间的关系、原句的句子结构特点等等,为变换句式打下基础。3.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须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就要将主动者与被动者的位置互换,表主动和被动关系的介词“把”“被”互换。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
一、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主语是施动者,是动作的发出者,这种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是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把主动句变为被动句,一般是把受动者提前,在后面加个“被”字,“被”连接的是施动者;把被动句变为主动句,则反过来。 例1 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国南海上空把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撞毁。(主动句)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在我国南海上空被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被动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肯定句变成否定句,要加否定副词“不”“无”“没有”等,变双重否定句,要加否定副词“无非”“没有不”“不得不”等。反之,由否定句变为肯定句,要去掉否定副词。注意:变换前后,句子的意思要一致。 例2 我们要加强素质教育。(肯定句)我们不加强素质教育不行。(否定句)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的语意可以相同,但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3 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陈述句)难道你就不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反问句)
四、长句与短句的变换1.将长句改为短句长句改为短句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将长句中能抽出来的较庞大的修饰限制成分抽出来,改成分句或单独成句,不能抽出来的修饰限制成分与句子主干另成一句;二是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成分相配,形成排比句式。长句改短句要注意所改短句之间的逻辑顺序。2.将短句改为长句短句改长句则要注意先了解几个短句表达的意思的共同点,确定主干,然后把其他内容用修饰限制的形式表达出来。
五、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常式句是正常语序的句子,变式句是句子成分倒装的句子,常见的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状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常式句中颠倒了次序的部分,往往有强调作用,增强了表达的效果。常式句和变式句常常可以互相转换。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专题复习专题3小语段阅读课时训练PPT,共21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末专题复习专题3小语段阅读课时训练ppt,共2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期末专题复习专题3小语段阅读课时训练ppt,共2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