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共9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塌败(tā) 肿胀(zhànɡ) 强笑(qiánɡ) 恶病(è)B.绷着(bēnɡ) 愧怍(zuò) 降格(jiànɡ) 取缔(tì)C.滞笨(zhì) 镶嵌(xiānɡ) 凑合(còu) 眼翳(yì)D.伛着(qū) 攥着(zuàn) 骷髅(kū) 荒僻(pì)2.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错误的一项是( )A.我喜欢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B.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冉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C.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D.彭德怀边走边说:“少奇同志,快问问那个睡着的小同志,周团长去什么地方了”?3.《骆驼祥子》中下列哪位先生最关心祥子?( )A.曹先生 B.杨先生 C.夏先生 D.刘四爷4.对下面这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所谓幸福,全由小小的细节积累而来。如果你用庆幸的目光回顾这种积累,就产生富翁的感受。如果你对当下的处境不满,则说明心已离开了脚步,栖居于远远的目标之上——不管它是地位、金钱还是房子——这时脚下怎样疾走都觉得慢,会为之烦恼,此时很容易受伤。A.幸福由生活的细节组成,我们要重视身边的点滴感受。B.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感受,就在我们自己身边。C.一个人幸福与否,与地位、金钱或房子无关,与自己对当下的处境感受有关。D.一个人不应追求更高,因为这容易使自己烦恼、受伤。二、填空题5.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非常思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的。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起来。 6.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其作用是 。7.读《逢入京使》,本诗语言的特点是 ,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8.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经典是大师生命的延续,是巨人的肩膀,是我们眺望远方的平台。阅读鲁迅的作品可以启迪思想,感悟人生:使我们不能忘记儿时的生活,不能忘记儿时的玩伴,不能忘记给予知识的老师,不能忘记给予知识的老师。尤其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他的散文诗集《 》,汇聚心情随笔于一体。他曾经说过, 时期的司马迁的作品《史记》对他的一生有着积极的影响。阅读 的《骆驼祥子》,让我们唏嘘于主人公历经磨难却无法逃脱吃人社会压迫的悲惨命运。三、语言表达9.代长妈妈说儿句话: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请你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字数200左右)长妈妈可能会这样说:四、文言文阅读10.文言文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射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B.及守荆南回(和,与)C.康肃笑而遣之(打发)D.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致力,从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岂汝先人志邪?(3)【甲】文中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评价的句子是: ;【乙】文中陈尧咨的母亲打他的原因是: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①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②士人③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①书:写。②闾里:邻居。③士人: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1)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点的字。①四岁而孤 ②家贫无资 ③太夫人以荻画地 ④或因而抄录 (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欧阳公四岁而孤。②惟读书是务。(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用文中语句填空。①文中体现欧阳修勤奋读书的句子是: , 。②文中体现欧阳修专心致志的句子是: 。(5)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哪些因素?至少写出两个。五、现代文阅读12.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完成题目。 ①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②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做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③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1)文中说明了作者与阿长关系非常亲近的是哪句话?(2)作者并不知道阿长的真实姓名,文中对阿长名字的来历却做了认真的说明,这说明了什么?(3)第③自然段中,作者不佩服长妈妈的原因是什么?(4)从本段文字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对长妈妈这一类的劳动人民持一种什么态度?(5)本段将长妈妈真实地再现,可见在鲁迅的童年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个如这般对你影响颇深的人物呢?请具体描述出来。(百字左右)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一个鸭梨陈兴华 如今,对县城印象模糊了,但我记住了那个金灿灿的鸭梨。 快过年了,爹刚想歇口气,城里的远房亲戚捎来口信,说要搬新屋,让爹过去搭个帮手。爹为人厚道、老实,做事舍得下力气。 我嚷着要去。爹说,大冷天,路又远。娘说去吧去吧,娃崽还没进过城呢,爹没再言语。 大清早,娘叫醒爹和我。娘在我脖颈上围了一条她出嫁时戴的红绸布,又往我兜里塞了三个刚出锅的糯米饭团。娘做完这些,从一块黑手帕里摸索出五块钱,嘱咐爹买点糖,过年用。爹说剩下的钱我买两包丰收牌烟行不,娘说不行,家里有烟叶子呢。我揉了揉眼,抢着说给我买挂鞭炮。娘想了想,对爹说,就依娃崽。 外边下着雪,走了一阵,我有点累,爹便把我背上。爹的脊背很宽厚,且暖暖的。不一阵子,我就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睁开眼,看见好多很高的房子。爹说县城到了。 走了一阵,我看见一个巷口有几个人围着一口冒着青烟的锅在买什么。我问爹那是什么,爹说是油条。我问好吃吗,爹说当然好吃。我吸了吸鼻子,果然有很香的味道。 不觉间就到了亲戚家。亲戚问吃过饭了吗,爹说还没呢。亲戚皱皱眉头,不好意思地说,屋里昨晚就熄了火,我带你们去饭馆里吃吧。爹说不忙不忙,还早,先干活吧,反正肚子也不饿。亲戚说也好,新屋离这儿不远,一会儿就能搬完,到时我好好敬你几杯酒。爹不愧是好劳力,专拣大家伙、重家伙搬,我也帮着做。搬了一大半,亲戚对我说:“小家伙,挺能干。”说完塞给我两个金黄的鸭梨,又给爹两个。我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梨,不到半根烟的工夫,两个梨就落了肚。爹朝我笑笑,抹抹额头上的汗,又递给我一个。我想留着回家吃,但那梨太诱人了,我还是忍不住把它吞进了肚里。 到了晌午,新屋的摆设在爹的帮衬下拾掇得整整齐齐。大冷的天,爹却满头是汗。我看见爹的汗珠子溅落在好几个大衣柜上,那点点滴滴,一闪一闪,比乌亮的大衣柜还亮。亲戚端来一盆热水,对爹说:“洗了手,我们去外边吃饭。”刚要走,门口响起脆脆的鞭炮声,一大群贺喜的男人女人便进了屋。亲戚撇下我们,忙着应酬去了。 爹领着我走出亲戚家,来到一个十字街口。爹说,饿了吧?我点点头。爹说,你吃糯米饭团吧。我睁大眼睛问,你帮亲戚干活,他不管饭吃吗?爹说,娃崽家懂什么,你没瞧见人家忙吗?再说,力气越用越有,我们不计较这个。爹说,你先吃着,爹去给你买鞭炮,行吗?我笑了。 爹去了,我从怀里掏出糯米饭团,一口气吃完了三个饭团,才想起把爹的那份也吃了。爹回来时买了二斤糖、一包海带,还有半斤冲甜酒用的片糖。爹很高兴地把两挂短短的鞭炮递到我手上。鞭炮用红纸包着,艳艳地撩人。我高兴得直跳。我说:“爹,饭团都叫我吃了,你饿不?”爹说:“爹不饿,爹吃了油条。” 我不信爹的话。爹便从衣袋里拿出用报纸包着的两根油条,说:“一根给你,一根给你娘留着,还有一根我伴着那个梨吃了,好香呢!”我咬了一口油条,果真味道很香。 回到家时,天一点点黑了起来。娘特意为我们做了一大盘韭菜炒辣椒,又爽口,又下饭。看得出爹很饿。爹一口气吃了四海碗饭。 第二天一大早,爹就上山背柴去了。娘走进我的屋子,手里拿着一个鸭梨,对我说:“你爹给娘买了个梨,娘不吃这东西。”我望着那只金黄的鸭梨,想对娘说些什么,嘴一动,我的喉咙就哽住了。 那个鸭梨又到了爹的手里,爹又让给娘,娘再让给我。我们都没有吃。最后那鸭梨烂掉了。 那是我第一次进城,县城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我只记住了那个金灿灿的鸭梨。(1)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具有什么样性格的人? (2)文章的后半部分为什么只字不提亲戚对父子离去的反应呢?(3)文中对父亲的“汗”进行了特写,请你找出这句话,并说说这样写的用意。(4)“我”为什么记住了那个金灿灿的“烂掉”的鸭梨?
答案部分1.C2.D3.A4.D5.渴慕;疏懒;震悚6.从侧面衬托阿长对我的关心。7.自然质朴8.野草;西汉;老舍9.示例: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10.(1)B(2)①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地点点头。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3)无他,但手熟尔;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11.(1)幼年丧父;钱财;用;有时(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3)废寝忘食,致力读书。(4)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5)家长的教育,邻里的帮助,家境贫寒对幼小心灵的强烈刺激等。12.(1)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2)说明阿长出身贫苦,连自己的真实姓名都没有 / 说明旧中国的妇女地位低下。(3)①晚上睡觉让我不舒服;②背地里说别人坏话;③限制我的行动。(4)围绕“怀念与同情”等方面来体会即可。(5)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能描述其外貌、性格及对你的影响即可。13.(1)关爱孩子、心中始终想着家庭,对亲戚尽心尽力不求回报,理解他人,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一位令人可敬又让人感动的父亲。(2)这是作者有意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以亲戚的毫无反应衬托出了父亲的厚道、老实、本分,也讽刺了亲戚的从始至终的没有人情味的冷漠与自私。这样的详略安排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我看见爹的汗珠子溅落在好几个大衣柜上,那点点滴滴,一闪一闪,比乌亮的大衣柜还亮。”这样写说明是父亲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亲戚家新屋的整齐。 (4)那个鸭梨传递着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夫妻情、父子情、母子情。它虽然烂掉了,却深深地刻进了一个孩子的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