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群文比较阅读(二)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2年)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7794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1 记念刘和珍君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1 记念刘和珍君学案,共3页。
1.通过对比探究,更准确地把握“叙事抒情类散文”的特点。
2.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学习叙事类散文的表达技巧,学以致用,学习人物小传的微写作
学习活动一:合作与探究,比较阅读“叙事抒情类散文”的特点
这两篇文章都是鲁迅为纪念牺牲的进步青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但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各有特色。针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继续研究。用旁批的形式就这些方面作一些评点,与小组同学交流后,合作整理一个“批注本”,完成表格,在班级墙报上张贴展示。
小结:同是纪念烈士的记事散文,同是在写“不能忘却”的主题,《为了忘却的纪念》的革命抒情,就和《记念刘和珍君》有着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说,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汪洋恣肆的激怒与哀痛,形成了诗意汹涌的感情的波涛,显示着对虐杀者的极端的憎恶与仇恨,并深刻地总结着血的经验与教训,昭示着革命的人们奋勇向前;那么,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这同样的激怒与哀痛,却把那动人心魄的感情力量蕴蓄在心,出之于笔端的,是深沉的记实。 ——李希凡《论鲁迅的“五种创作”》
学习活动二:阅读与分析,品风格悟主旨
鲁迅在群众斗争方面是一位导师。在文章中他一方面自觉认同革命,一方面直面现实和反省自革命,体现了“革命文学”多元而复杂的样态。在这两篇文章中鲁迅表现了什么文章主旨?请简要分析。
文章主旨分别是:
《记念刘和珍君》通过回忆与刘和珍的交往和对“三一八”惨案烈士情形的描述,愤怒地控诉了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了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赞颂了革命烈士们的崇高精神,并以沉痛的心情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和尊敬,严肃总结了“三一八”惨案的教训与意义,他从“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规律出发,冷静地总结血的教训,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为了忘却的记念》通过对白莽、柔石等五烈士生平及遇难情况的回忆,高度赞扬了烈士们的善良、执着、坚忍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无限尊敬之情,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作家的卑劣行径,表达了作者化悲痛为力量、与黑暗势力不懈斗争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学习活动三:表达与应用,比较阅读训练
关于“三一八”惨案,除《记念刘和珍君》之外,鲁迅还写过《并非闲话》《无花的蔷薇之二》;林语堂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周作人写了《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等等。请大家广泛收集这些材料比读。想想这些作家作品切入问题的视角、所表达的感情和写作风格谈谈你独到的见解。
阅读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与林语堂先生的《悼刘和珍君杨德群女士》完成练习题。
学习活动四:学以致用,微写作活动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些为我们中国而死的优秀的青年人不应该被忘记,他们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行。请任选一位青年烈士,为他/她写一篇人物小传,300字左右。
知识小贴士:
如何写人物小传
1.确定人物的性格;
2.确定故事情节。分析、比较、选择,用典型事例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3.运用丰富的材料,力求使它生动,把已搜集到的资料反复推敲,4.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明确表达中心。
“青年革命烈士小传”微写作,小组活动评价量表
示例展示:
刘和珍——
死去何所道,拖体同山阿
刘和珍,一个喜欢微笑、态度和蔼,但性格又不失坚毅且略有几分勇气的女子。
在各国为侵占中国利益借口和维护《辛丑条约》时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集结军队一进攻中国时,刘和珍参加北京民众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集会抗议,却在执政府请愿时被下令杀害,他为了自己的民族气节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一个柔弱的女子,一个尚且大学在读的女学生,在花一样的年纪,为维护中国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试问她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去参加这次明知不会有好下场的集会,为了一点点的渺茫的可能,她选择了慨然赴死,这份毅力对那些出卖国家利益的无耻之徒又何尝不是一个有力的回击。
因为她爱国,他不愿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民族一步步走向衰亡,那微茫的希望,他也愿意相信那是光跟着光奋然前行,他走了,跟着光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令人敬佩的勇气,在自己被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计后果,一个女子能有这样的勇气,这样的魄力,试问人间能有几回闻?她值得被人衷心的敬佩,我们要学习那无所畏惧,肯为建设祖国出力,付出实际行动的这种大无畏精神。
鲁迅先生评价她是真的猛士,认为自己应该奉献对她的悲哀与尊敬,她是为中国而死的青年。遗憾没有生在那时,与此等青年志士相识;但也庆幸自己没有经历旧中国的黑暗,经历那污浊不堪的旧社会。
死去何所道,拖体同山阿,面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定要继续发扬刘和珍身上这种坚强勇毅,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精神,为实现伟大中国复兴梦全力以赴。
课堂总结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的扎根在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从而成了社会、历史和人类的代表和喉舌,是那份强烈的责任、道义、时代良知熔铸成了鲁迅正直凛然的作家灵魂,铸就了他那一篇篇不朽的革命经典。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和平的生活中,尽管没有白色恐怖,但是我们依然要做生活的猛士,在面对困难时,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自己。课文
写作背景
选材情况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语言风格
《记念刘和珍君》
段祺瑞政府竟打死打伤200余情愿群众,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并污蔑爱国青年又制造各种流言
选择与刘和珍有关的人和事
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以抒情为主
反复、反语、比喻、排比、对比
语言犀利激烈,抑扬顿挫,大起大落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为了纪念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围剿秘密枪杀柔石、白莽、冯铿、李伟森、胡也频五位烈士遇难两周年而作
选择与五烈士有关的人和事
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以记叙为主
用典、象征、比喻、排比、反复
语言凝练朴实,含蓄深沉,隐晦曲折
组别要求
符合人物形象(10分)
彰显人物精(10分)
备注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6.2 *为了忘却的记念导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时安排,第一学时,学习过程,第二学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二单元6(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6.1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