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约分、通分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2.5.1 约分 | ||||
学习内容 | 教科书第30页例1及课堂活动,练习九第1、2题。 | |||
育人目标 | 1.理解约分的含义和约分的方法,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并认识最简分数。 2.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在知识的运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 |||
学习重难点 | 重点:理解约分的含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约分。 难点:约分的结果是最简分数。 | |||
教学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 |
复习引入 | 1.求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8和42 18和24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结果。 2.填空。 = = = 反馈时,说一说怎么想的。 3.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来探讨一个新的问题——约分。(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什么是约分、为什么要约分、怎样约分…… |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提出数学问题。
|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 |
教学新课
| 1.理解约分的意义 (1) 多媒体展示例题1: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图片展示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彩色卡片占全部卡片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式解决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预设1:把全部卡片平均分成50份,彩色卡片占其中的30份,30÷50=。 预设2:求彩色卡片占全部卡片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0是50的几分之几,30÷50= (2)理解约分的意义 ①现在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比较大,你能把这个分数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但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不为0的数。 ②为什么要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不为0的数呢? 使学生理解:“除以一个数”是为了使分子、分母变小,“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是保证分数的大小不变,“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学”是保证分数有意义。 ③生独立完成,汇报时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学生化出的分数可能有:
④这些结果都符合老师的要求吗?你还有哪些发现? 预设1:这些分数是分子、分母都比的分子、分母小,但分数大小不 变的分数。 预设2: ==。 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且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的过程,叫做约分。 2.约分的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
比较这两个小朋友的化简过程,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1)用公因数一次次去除,除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为止,这是逐次约分。 (2)直接用最大公因数去除,这是一次约分 3.认识最简分数。 (1)下面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 前两个分数相比,它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 学生反馈:只有公因数1,不能再约分了。 (2)揭示概念:像这样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我们在约分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都要把原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3) 完成试一试 抽人板演,全班练习,个别辅导。 (4)交流反馈:说出约分的过程 (5)课堂活动: ①师生互动,老师出一个分数,学生判断是不是最简分数,说出理由; ②同桌练习:一人说分数,另一人判断,说理由。 小结:要判断一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看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如果它们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就是最简分数,如果它们的公因数除了1之外还有其他的公因数,那么它们就不是最简分数。
| 1.想一想、说一说。
2.全班交流汇报。
3.学生陈述,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到因数。 |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 |
应用练习 | 练习九第1、2题。
|
|
| |
课堂小结 |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
| |
板书 设计 |
| |||
教学 反思 |
| |||
数学约分、通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a href="/sx/tb_c10601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约分、通分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探究约分的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条形统计图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条形统计图表格教案,共6页。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长方体 正方体问题解决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长方体 正方体问题解决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