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梁实秋曰: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我们联想一下,陶氏有哪首名诗与此段具有相同的心境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明确: 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之二。
醉乱世,念故园,桃李是否罗堂前? 笑天下,归园田,榆柳已经荫后檐。
昔我曾眠三径菊;今谁又抱一山诗?
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质而绮,真且纯,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陶渊明与松菊的象征 象征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表示某种抽象的情思和理念。 当外物的品格与诗人的情志相一致时,诗人往往借物言志,托物抒情。 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系起来,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不同流合污的逸士之操的象征。
陶渊明(约365- 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自称“五柳先生”,世称“婧节先生”。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官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主要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分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从29岁起因生活所迫开始出仕,做了几任小官,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东晋义熙元年(405),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便弃官归田,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县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归隐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啊”。辞,一种文体,源于“楚辞”。本文是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归田园时所作,分为“序”和“辞”两部分。“序”部分说明了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辞”部分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愉快的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1.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2.押韵和句式自由,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常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3.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4.以六字句为主,多按三拍读。
思考: 1.陶渊明面临怎样的选择?
2.陶渊明为何选择“归去”?
陶渊明面临怎样的选择?
陶渊明为何选择“归去”?
①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②“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不愿折节为吏,那比冻饿更难以忍受。 ③“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志不在此④“程氏妹丧于武昌” 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
⑤“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地荒芜,需要打理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自责自悔,自醒自觉认为昨日出仕是错误的,今天归隐才是正确的,表达对官场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⑦“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既否定热衷富贵的士风,又摒弃东晋时的佛老思想。
既然选择“归去”,当初又为何要出仕?
①余家贫,耕织不足以自给。②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③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④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陶渊明有大济苍生的志向
读山海经 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精卫口含小小的木块,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美好的时刻怎可期待!
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
1.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③“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④“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①自责(“田园将芜”)
2.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②自悔(“心为形役”)
③自醒(“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④自觉(“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没有什么好惆怅悲伤的,但是内心为形体所役使却是作者不能忍受的,这是本性使然。
3.既然“心为形役”,又为何“惆怅而独悲”?
1.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②“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明确: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松菊犹存”比喻自己高洁品质仍在。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用“无心”形容流云,用“知还”形容倦鸟,把“云“鸟”都人格化了,作者将感情寄托在物上,通过云的自由自在,写自己的自由自在,而如今归田恰似一只倦飞的鸟儿急于返巢,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体会“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句话的艺术效果。
明确: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4.从此段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顺其自然,这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人生观的体现,也是对社会另外一种形式的反抗。
1.“曷不委心任去留”包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
家中、田园、交往、出游
问题3:中国士大夫去田园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却不同,不同处在哪里?
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途 舟-风-问-恨抵家 瞻-欣、奔-迎-候 径-松、菊-幼-酒室中 引-眄-倚-审园中 园-门-策-观 云-鸟-景-松交游 巾车-孤舟-寻壑-经丘 木-泉-善-感
①家中之乐,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尔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 ②田园之乐,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 ③交往之乐:“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④出游之乐,作者在农事闲暇之余出游。
请分析一下,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弃官归隐之乐?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创作的抒情辞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出仕和辞官的原因,以及归田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文章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问题探究: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陶渊明的归隐? 我们又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孟子面对生与义,选择了舍生取义
屈原面对随波逐流与坚守本心,选择了坚守自己高洁志向
苏武面对投降与忠诚,选择了忠于自己的祖国
辛弃疾面对理想和现实,选择了坚守自己的理想
1.不忘初心,不忘使命,选择你所喜欢的。2.有利于个人的成人,选择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3.不违国家法律,社会道德
选择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①运用辞赋的形式来加强抒怀。 ②语言精练,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韵和谐。 ③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强烈而充沛。
1.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节谐美,犹如天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涂饰,自然真纯可亲。
“《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 (李格非语)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语)
2.丰富而又富于创造的想象,尽显浪漫色彩。
本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想象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正显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
3.引用典故,仿佛信手拈来,语如己出,浑然无用典之迹。
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引用《论语·微子》楚狂接舆的歌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稍加点化,形神俱显。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优秀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解读课文,梳理序言,指不成熟的做法,指做官,指大方的行为,翻译下列句子,第一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陶渊明,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归园田居其三,归去来兮辞,关于“辞”,学习序和第一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演示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归去来兮辞,疏通文意结构,整体把握,行文线索,叙事线索,感情线索,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