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教学设计 (5)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823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教学设计 (5)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823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教学设计 (5)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8234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教案,共7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使学生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区地形分布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绘制简图反映事物分布的技能。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科书呈现的资料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过程,发现并总结本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独特的环境特征,初步找出本地区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解决途径。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学情分析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线索,开展案例讨论活动,让学生作主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线,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在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保护环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使学生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区地形分布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绘制简图反映事物分布的技能。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科书呈现的资料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过程,发现并总结本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独特的环境特征,初步找出本地区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解决途径。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1.2学时重点
1.位置、邻省、邻国、面积
2.地形、气候、河流
4.1.3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
1.地形分布特点、地形名称以及地形地气候的影响
2.干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对新疆经济的影响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疆(第一课时)
展示:
(1)维吾尔族姑娘
(2)哈密瓜的图片
请大家辨认一下,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学生回答;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活动2【讲授】学习新课
承转讲述:新疆地处祖国的西部边陲,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首先让我们来认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自然环境特征:
1.新疆的位置展示:中国政区图
活动问题:
1.描述新疆在中国的位置,观察新疆的邻省和邻国。
活动3【测试】学生活动
学生读图回答:
(1)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
(2)新疆有8个邻国:
分别是①蒙古、②俄罗斯、、③哈萨克斯坦、④吉尔吉斯斯坦、、⑤塔吉克斯坦、⑥阿富汗、⑦巴基斯坦、⑧印度等8个国家。
(3)新疆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
(4)新疆有3个邻省:
分别是①甘肃省、②青海省、③西藏自治区。
(5)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活动4【讲授】教师活动
1、新疆的地形
2、新疆有哪些主要的地形?
分布有什么特点?
活动5【讲授】教师活动
3、新疆有哪些主要的地形?
分布有什么特点?
4.读图回答:新疆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6【作业】学生活动
6)新疆的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山地主要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盆地有;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7)地形分布特点为:“三山夹两盆”
(8)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9)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大的沙漠(死亡之海)
(10)新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0)新疆的气候特征是:温差大、干旱,光热资源丰富
学生活动:
①学生用直尺量出新疆和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的图上距离。
②学生找出新疆周围的高原及山脉
③学生判断新疆位于低中高的纬度哪个纬度带?
学生讨论并总结:
(11)①新疆距离海洋远,有山脉有高原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因此干旱;②又由于深居内陆,大陆性显著,因此温差大;③由于地处北温带,光热资源丰富.
活动7【讲授】老师活动
5.新疆有哪几条河流?哪些是内流河?哪些是外流河?最终流入哪个海洋?
活动8【讲授】教师活动
5.新疆有哪几条河流?哪些是内流河?哪些是外流河?最终流入哪个海洋?
活动9【讲授】教师活动
5.新疆有哪几条河流?哪些是内流河?哪些是外流河?最终流入哪个海洋?
活动10【讲授】教师活动
(12)新疆的河流多为内流河,其中较大的两条是:
①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②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一条外流河。
(13)河流的水文特征: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因此河流的水源补给主国靠冰雪融水,气温升高,河流水量大增,气温下降,河流水量减少,如塔里木河,在冬季常常断流,称为季节性河流。
(14)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并评价
活动11【讲授】教师活动
(12)新疆的河流多为内流河,其中较大的两条是:
①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②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一条外流河。
(13)河流的水文特征: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因此河流的水源补给主国靠冰雪融水,气温升高,河流水量大增,气温下降,河流水量减少,如塔里木河,在冬季常常断流,称为季节性河流。
(14)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并评价
活动12【讲授】本课小结
总结讲述:本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重点了解了新疆在中国的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和新疆在中国地绝对位置等。认识了新疆的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分布特点是“三山夹两盆”。新疆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特点是:温差大,降水少,光热资源丰富。新疆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河水的补给予主要靠山地的冰雪融水,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点和与之相适应的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这说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同时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环境特征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和内流河沿岸;同时人类的某些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导致环境恶化。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使学生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区地形分布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绘制简图反映事物分布的技能。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科书呈现的资料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过程,发现并总结本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独特的环境特征,初步找出本地区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解决途径。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2.2学时重点
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4.2.3学时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在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保护环境。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二课时
新疆两大盆地内都有面积广大的沙漠,新疆之所以沙漠广布,与新疆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
活动2【活动】学生活动
活动:请大家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新疆南部距印度洋、新疆东部距太平洋的直线距离。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比例尺公式。
活动3【讲授】教师活动
讲述: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新疆距海洋遥远,加之重重山岭阻挡和高原的屏障作用,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新疆内陆,导致新疆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冬冷夏热,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mm以下。
活动4【讲授】教师活动
讲述: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新疆距海洋遥远,加之重重山岭阻挡和高原的屏障作用,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新疆内陆,导致新疆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冬冷夏热,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mm以下。
活动5【活动】学生活动
提问:请大家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归纳讲述:由于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据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测定,亚洲大陆的“心脏”──地理中心位于新疆乌鲁木齐郊区的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距海洋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地区,冰川冰雪融水还孕育了一些内流河。在这些河流沿岸也分布有城市、人口等。交通运输是加强人类活动联系的主要方式,方便了人民生活,因此交通设施的分布与人口、城市密不可分,多沿盆地边缘分布,将人口、城市和经济活动集中的绿洲联系起来,既靠近水源,也带动了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民生活,但是新疆各绿洲之间相距遥远,这势必导致新疆的物流、人流不畅,信息通达度较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极大地影响、制约着新疆的经济发展。面对这种境况,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新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新疆的对外交流,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讲述承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新疆由于特殊的环境特征,生态环境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地区。
提问:请大家读图6.34回答: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和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归纳讲述:简单地讲,荒漠化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在干旱和半干旱环境下,造成的以上一些地区的土地逐渐退化,直至变成荒漠的过程。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就是因为土地的不断荒漠化而在版图上消失的。
在新疆,绿洲是人口、城市的集中分布区。而绿洲的外围是茫茫沙漠,如果出现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植被,以及过度抽取地下水和不合理的灌溉等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就很容易导致脆弱的绿洲边缘的土地荒漠化。为了不让楼兰古城的悲剧重演,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的多方面着手,如培养优良畜种,合理放牧、轮牧,采用先进灌溉方式和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等来阻止大地的荒漠化。
活动6【讲授】本课小结
总结讲述:本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独特环境特征,重点了解了新疆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点和与之相适应的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这说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同时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环境特征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和内流河沿岸;同时人类的某些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导致环境恶化。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乐学善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