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能量守恒定律 教案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2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7828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第三章 热力学定律3 能量守恒定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第三章 热力学定律3 能量守恒定律教案,共3页。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题课
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能量守恒定律
课型
新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知道人类对能量概念的逐步认识过程,并理解能量和能量守恒观念对世界统一性的意义。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量守恒是自然界普遍遵从的基本规律。3.知道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学习重点
能量概念的认识过程、守恒思想的认识过程、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
学习难点
体会守恒思想的形成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含备注)
教 学 内 容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学生先练习交流
课后作业
一.引入新课
播放“饮水小鸭”视频,为什么小鸭会动?能量从哪里来?是永动机吗?
二.进行新课
(一)人类对能量的认识过程
1.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种对应的能
机械运动――机械能 热运动――内能
电荷运动――电能 化学运动――化学能
生物运动――生物能 原子核内部的运动――原子能
2. 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有联系
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可互相转化(自由落体运动)
机械能可以与内能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消耗了机械能通过做功的形式转化为内能;热机中的气体推动活塞做功把气体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其它形式有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如电流通过导体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炽热的灯丝发光,又把内能转化成光能;燃烧时,把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二)守恒观念的形成史
发现
解释
对能量(运动)的认识
1798年伦福德实验(把实验中被激发的热看作“运动”)
“热质”并不存在,热的本质是运动,或者可以由机械运动转化而来。
内能与机械能的联系
1820年奥斯特实验(电流的磁效应)
电运动可以转化为磁运动。
电能与磁能的联系。
1821年塞贝克温差电研究(温差发电现象)
热运动可以转化为电运动
内能与电能的联系
1831年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电磁感应现象)
磁运动可以转化为电运动
磁能与电能的联系
1836年盖斯化学反应热的研究(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与反应步骤无关)
化学运动转化成热运动具有规律性
化学能与内能的联系
1840年焦耳发现电流的热效应(电流做功可以使物体发热)
“热质说”没有依据;电运动可以转化为热运动。
热是运动;电能与内能的联系
1843年焦耳测定做功与传热关系的系列实验研究(机械功、电功可以转化成热运动)
做功(机械运动或电运动)与传热具有当量关系
机械能、电能与内能之间的联系
(三)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意义
(1)它把原来人们认为互不相关的各种现象——力学的、热学的、电学的、磁学的、光学的、化学的、生物学的、地质学的……联系在一起,把表面上完全不同的各类运动统一在一个自然规律中。这样,它就使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有了一系列的共同语言。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和谐、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范围内的具体表现。
当把ΔU当成一切形式的能量、Q表示热量、W表示各种形式的功,则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理解为能量守恒定律。两个定律差不多是同时被发现的。
(四)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1.第一类永动机:不需要任何动力或燃料,却能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人们把这种不消耗能量的永动机叫第一类永动机。
2.不能制成的原因: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3.解释饮水小鸭持续工作的原因:从空气中吸收热量。
三.例题讲解:教材58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四.课堂总结:(见板书设计)
五.学习效果检测(见学案“闯关检测题”)
板书设计
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及转化研究史
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
2.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种对应的能,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3.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关键词:转化或转移,能量的总量不变。
4. 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5 “基本”粒子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 热力学第一定律教案设计,共9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4 固体教案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