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2019级高三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协调度反映系统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长江经济带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36%,钢铁工业污染物成为区域工业最大的污染源。2018年4月26日,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会议上决定,要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图示意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钢铁工业、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的协调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 该时期长江经济带( )
A. 钢铁工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波动趋势较为一致
B. 生态环境协调度先降后升,环境质量日趋向好
C. 2000年到2006年经济协调度迅速提高,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D. 2010年经济高协调度以钢铁工业超负荷运转和牺牲环境为代价
2. 有利于长江经济带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 鼓励创新,提技术 B. 降低能耗,零排放
C. 关闭高炉,去产能 D. 整合工厂,增产量
【答案】1. D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钢铁工业协调度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经济协调度则是先快速上升后下降,二者波动趋势不一致,A错误。生态环境协调度2006年前先降后升,2006年至2010年不断下降,B错误。2000年到2006年经济协调度迅速提高,此阶段生态环境协调度也不断上升,环境质量区域向好,C错误。2010年经济协调度达到最高,此时钢铁工业和生态环境达到阶段低点,结合材料“钢铁工业污染物成为区域工业最大的污染源”可知,该时期经济高协调度是以钢铁工业超负荷运转和牺牲环境为代价,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材料“要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可知,长江工业持续发展要重点考虑环境因素。通过鼓励创新,提高工业技术,既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提高竞争力,也可以减轻钢铁工业带来的污染,A正确。加大科技的投入能降低能耗,但钢铁工业难以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B错误。通过关闭高炉从而实现去产能,不利于工业工业的持续发展,C错误。整合工厂增产量只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没有考虑到环境因素,不符合要求,D错误。故选A。
【点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合理规划,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工业污染的排放,实行清洁生产。
引江济淮工程(下图)是我国继南水北调、三峡水利枢纽之后的又一项壮举。输水线路在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按照国内输水工程的经验通过地下隧洞“下穿”输水,而是将原淠河总干渠载弯取直,建设了一座从引江济淮主河道凌空而过的渡槽水桥,形成了“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3. 输水线路经过巢湖的原因是( )
A. 接受巢湖补水,增加输水量 B. 利用既有水道,减少建设难度
C. 利用巢湖净水,提高北调水质 D. 连接沿岸城市,发挥供水作用
4. 输水线路在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采用“下穿”方式的原因是( )
A. 技术难度大 B. 地质条件复杂 C. 建设成本高 D. 工程作用受限
【答案】3. B 4.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水量大,巢湖存在水污染,输水线路经过巢湖不是为了接受巢湖补水,也不是利用巢湖净水,是可以加快巢湖水流通,可以提高巢湖净水能力,AC错误;利用巢湖既有水道,可以减少建设难度,B正确;经过巢湖,不是连接沿岸城市,发挥供水作用,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材料“建设了一座从引江济淮主河道凌空而过的渡槽水桥,形成了“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可知,输水线路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采用“下穿”方式的原因是既保证输水,又发挥航运功能,因此是工程作用受限,D正确;下穿方式是传统技术,技术难度小,A错误;沿线经过地区为平原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是原因,B错误;凌空而过需要修建渡槽水桥,而且还要裁弯取直,工程量巨大,建设成本高,“传统“下穿”隧洞方式相对成本较低,C错误。故选D。
【点睛】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高且以海运为主。一般将流量大于均值的货流线称为显著流。图示意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口原油货流在八大区域的分布脆弱度(单位时间内港口最大流量/总流量)和集中度(某港口货流量/区域内所有港口货流总量)。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5. 我国原油进口中( )
A. 从南非进口的原油时间分配均匀 B. 从东北亚进口原油货运线最集中
C. 从欧洲进口的原油集中在少数港口 D. 各货运线路上的石油运量差别较小
6. 有利于保障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原油进口的措施是( )
①投资建设沿线的中小港口,降低集中度②投资核心港口,增加港口的原油货运量
③开辟新石油运输线路,降低显著流④加强海运船队管理,集中时间进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5. C 6. B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从南非进口原油的分布脆弱度较高,意味着一定时间内大量进口的原油货流量大,时间较为集中,A错误。东北亚的显著流占总流量的比例较低,可见从东北亚进口原油货运线比较分散,B错误。欧洲进口原油的集中度最高,即主要从少数港口进口原油为主,C正确。图示显著流占总流量的比例在各大洲的数值不同,同时各大洲的石油进口量没有具体的数值,无法判断各货运线路上的石油运量的差别,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加强投资建设沿线的中小港口,通过潜力港口分担核心港口货流量,给中国进口原油提供更多航线选择,避免因货流过度集中而导致脆弱性高,可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①正确。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网络货流分布格局不均衡,少数港口具有明显优势,投资核心港口会导致该港口泊位紧张、装卸货物不及时等,②错误。开辟新的石油运输线路,可减少因路线过度集中而导致脆弱性高得问题,同时也可降低显著流,从而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③正确。集中时间进口会导致港口因等待办理手续等造成港口、航线等拥堵,不利于保障原油的进口,④错误。故选 B。
【点睛】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措施:拓展石油供应渠道(来源地多元化);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高新技术(或低耗能)产业。
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形成产业群落,主要分为制造业产业群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金融业等)、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群落(批发、零售业等)。下图示意某大都市产业群落空间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7. 该市制造业产业群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群落分别对应图中(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8. 随着科技的发展,该市产业群落布局的发展趋向是( )
A. ①群落往居住区迁移,方便居民自取 B. ②群落往核心区迁移,转由快递送货
C. ③群落集聚性下降,部分搬离市中心 D. 各群落对交通区位布局的依赖性下降
【答案】7. B 8.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结合图可知,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金融业等)占地面积小,应该位于交通最便捷的城市中心,③位于城市核心区,因此③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金融业等);②位于居住区内,可以布局零售业和批发等,因此②为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群落(批发、零售业等);制造业产业群落占地面积广,应该位于市区外缘。①位于城市边缘,因此应该为制造业产业群落。因此制造业产业群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群落分别对应图中①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由上题推论可知,①群落是制造业产业群落,不断向市区外缘移,趋向于主要交通干线,A错误;②群落为消费性服务产业群落,指向消费人群,方便居民生活,不会向核心区迁移,B错误;③群落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金融业),随着科技发展,集聚性下降,部分搬离市中心,C正确;各群落对交通区位布局的依赖仍比较强,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①市场:市场需求影响服务产品的种类和发展潜力。②交通运输:影响服务业的空间布局。③劳动力: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劳动力数量较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④政府财政支持,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策因素,对服务业有明显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发展。⑤地价: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一般布局在地价高的地方,零售业及其他生活性服务业一般布局在地价低的地方。
冰川物质平街又称冰川物质收支,即冰川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受大气降水、气温及风等因素的影响。图示意2011~2016年祁连山中段北坡“七一冰川”26个测点月平均物质平衡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9. “七一冰川”( )
A. 4月份消融量大于积累量 B. 4600m以上全年积累量大于消融量
C. 7月份积累量大于消融量 D. 4600m以下全年消融量大于积累量
10. 1月份“七一冰川”物质接近平衡,其成因是( )
A. 受风吹雪影响,积累少 B. 受冬季风影响,大气降水少
C. 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少 D. 受积雪保温影响,消融加剧
【答案】9. D 10. 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的数字0表示达到物质平衡,即积累量与消融量相等。由此可在图中0处作一条竖线作为物质平衡线。数值大于0 则为累积量大于消融量,数值小于0则为累积量小于消融量。4月份绝大部分数值均大于0,表示消融量小于积累量,A错误。4600m以上:1月份数值小于0,为弱平衡,4月份为正平衡,数值在0至120之间,7月份为强负平衡,数值在-400至0之间,9月份为正平衡,数值在0至80之间,综合全年,可得出为负平衡,即全年消融量大于积累量,B错误。7月份为强负平衡,数值在-400至0之间,表示积累量小于消融量,C错误。4600m以下:1月份数值在0附近,为平衡状态,4月份为正平衡,数值在0至120之间,7月份为强负平衡,数值在-800至-400之间,9月份为负平衡,数值在-80至0之间,综合全年,可得出为负平衡,即全年消融量大于积累量,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并结合材料“受大气降水(固态、液态 水)气温及风等因素变化的影响”,祁连山中段北坡1月平均物质平衡状态多数小于0或接近0,1月祁连山中段北坡受西北风影响大,受风吹雪影响,降雪积累应该较少,A正确。受冬季风影响,1月降雪天气多,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平均物质平衡状态应该大于0,B错误。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少则平均物质平衡状态应该大于0,为正平衡, C错误。积雪表面反射率高,保温作用差,加上1月份气温低,消融慢,D错误。故选A。
【点睛】风吹雪是一种由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行的多相流的天气现象,又称风雪流,简称吹雪,俗称白毛风。根据强度的大小等方面分为低吹风、高吹风和暴风雪三类。风吹雪对自然积雪有重新分配的作用,它所形成的积雪深度要比自然积雪厚3~10倍。雪粒如吹经平坦开阔地面,则风力以摩擦损失为主,能量损失少,雪粒便随风运行并形成各种吹蚀微形态。若吹经起伏变化大的地面,不仅摩擦阻力增大,同时形成因地形(物)局部变化,产生的涡旋阻力,使风速急剧减小,导致雪粒的大量堆积。堆积形态多种多样,如雪檐、雪堤、雪丘、雪舌、波浪式雪堆等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的过程。某科研机构在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灌溉区,开展灌溉农田水盐动态变化综合观测实验。实验证明,灌溉方式和灌溉时间影响土壤盐分含量。图示意大水漫灌、膜下滴灌、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冬灌和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春灌4种灌溉方式的土壤盐分含量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1. 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是( )
A. 膜下滴灌的淋溶量不足,会加剧土壤盐碱化
B. 膜下滴灌能逐年降低土壤盐分含量,防治盐碱化
C. 大水漫灌淋盐作用突出,能有效防治土壤盐碱化
D. 大水漫灌能够降低地下水位,可减轻土壤盐碱化
12. 有利于该地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灌溉方式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1. A 12. 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出苗期盐分上升。灌溉期,大水漫灌用水量最多,初期淋盐作用强,土壤表层盐分含量下降,但大水漫灌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随着灌溉用水的减少,蒸发量增加,蒸发量增加,土壤返盐现象明显,地下水从地下带至土壤表层的盐分最多,故①表示大水漫灌土壤表层盐分变化;膜下滴灌用水量少于大水漫灌,在灌溉期淋盐作用不明显,但由于用水量少,地下水水位低,在春季地下水从地下带至土壤表层的盐分少于大水漫灌,故②表示膜下滴灌土壤表层盐分变化。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春灌既可以补充土壤水分,又可以起到一定的淋盐作用,从而使土壤表层盐分不会持续增长,故③表示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春灌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由于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小,返盐量较小,土壤表层总盐分含量最低,故④曲表示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冬灌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由此可知,膜下滴灌的淋溶量不足,在灌溉期的盐分并没有大幅降低,反而高于大水漫灌,因此会加剧土壤盐碱化,A正确,B错误;大水漫灌淋盐作用在灌溉期比较突出,但在非生育期盐分返盐作用强,因此不能有效防治土壤盐碱化,C错误;大水漫灌不能够降低地下水位,反而会引起地下水水位的上升,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灌溉方式是采取④,膜下滴灌组合非生育期冬灌的模式,既用水量少,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同时又可以降低土壤表层的总盐分含量,抑制土壤的返盐,有效防治土地盐碱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土壤盐碱化的形成条件:地下水中要含有一定盐分;地下水距离地表要浅;存在地下水上升的动力,如蒸发等作用力。在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的地区,容易形成土壤盐渍化。地下水含有一定的盐分,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则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在土壤中。经过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会逐渐增加,形成了土壤盐碱化;对于很多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的地区,当洼地水分蒸发后,盐分残留在此处,也形成盐碱地。
俄罗斯雅库茨克地区冻土发育广泛,植被类型丰富、覆盖度高。研究发现,植被因为反射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影响地表温度,从而影响冻土层厚度;通过截留积雪和降低风速影响气温,从而间接影响冻土层厚度。下图示意俄罗斯雅库茨克地理位置,下图示意雅库茨克中部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3. 甲、乙、丙、丁的植被类型依次为( )
A 针叶林阔叶林草原草甸 B. 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草原
C. 针叶林阔叶林草甸草原 D. 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草甸
14. 该区域植被对冻土层的影响是( )
A. 冬季森林截留积雪多,地表温度高 B. 冬季草地降低风速强,地表温度高
C. 夏季森林反射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低 D. 夏季草地反射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低
15. 该区域永久冻土层最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3. A 14. C 15.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读图,自东南向西北,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山上为针叶林,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升高,乙植被为阔叶林;在森林草原的过渡区,林草混生现象明显,水分条件变差;在东南方向河流沿岸分布有水生植物,越靠近河岸水分条件越好,因此靠近丁为草甸,远离河岸地势较高处,水分条件变差,丙地植被为草原。因此甲、乙、丙、丁的植被类型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草原、草甸,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冬季森林截留积雪多,地表积雪覆盖度低,地表温度低,A错误;冬季草地降低风速弱,地表温度低,B错误;夏季森林反射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低,C正确;夏季草地反射太阳辐射弱,地表温度高,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森林冠层能截留积雪和降低林下风速,直接影响林下积雪的累积和消融过程,所以④由于森林的冠层存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少,地温更低,加之林下风速更小,导致林下气温低,地温低,且地温的季节变化小,永冻土上的季节性冻土更薄,永冻土的埋藏更浅,因此永久冻土层最厚,D正确,草甸草原,植被低矮,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多,所以夏季地温高,永冻土上的季节性冻土层夏季消融的厚度更厚。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更强,降温幅度大,地温低,地温的季节变化大。因此草地和草原永冻土层埋藏深度更深,永久冻土层蒲。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冻土能有效阻碍水分下渗,起到隔水层的作用。所以在区域的多雨时节,富余的水分在下渗的过程中受到永冻土层的阻隔,水分难以继续向深层下渗,水分在永冻土层上部蓄积,且可能以冰体的形式存在。在气温较高时,多年冻土层之上的水分融化,从而为乔木的生长提供水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西施舌属于底栖贝类,广泛分布于印度一太平洋海域风浪较小的潮间带浅滩,它以发达的斧足,挖掘沙泥营造穴居,是候鸟和蟹类的食物。日照西施舌是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尤以图示阴影区域所产品质最佳,该区域现已成为国家级西施舌种质资源保护区(图)。该地采集西施舌天然种苗,撒播在已有或曾有较多野生西施舌分布的滩涂区进行养殖。
(1)分析日照西施舌品质佳的原因。
(2)说明日照西施舌养殖方式的优点。
(3)指出日照滩涂地区养殖西施舌的生态效益。
【答案】(1)日照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临近海洋,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日照境内有延绵的优质沙滩,海底沙质优良;日照空气质量好,近岸海水纯净,水质好;当地水污染小;当地海藻类等西施舌食物充足;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2)西施舌资源量恢复较快,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养殖西施舌所受外在破坏更小,质量更有保障;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3)西施舌在滩涂不断掘穴,提升土壤通气性,利于滩涂植物生长,进一步维护海岸生态环境,西施舌是候鸟和蟹类的食物,利于丰富滩涂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
【分析】本题以底栖贝类西施舌的相关资料为情境,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及图示可知,日照地处南、北方气候的过渡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东临黄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气候条件适宜西施舌的生长;“西施舌属于底栖贝类”,主要生活在潮间带下区至稍深的沙质海底,图中信息显示,日照境内有多条河流入海,沿海多浅滩,“该区域现已成为国家级西施舌种质资源保护区”,说明当地水污染小,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潮间带、海底沙质优良;日照空气质量好,近岸海水纯净,水质好;同时入海河流带来的矿物养分促进了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生长,西施舌食物充足。
【小问2详解】
日照采集西施舌天然种苗,撒播在已有或曾有较多野生西施舌分布的滩涂区进行养殖,扩大其分布范围,使西施舌资源量恢复较快,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养殖西施舌在接近自然的环境条件下成长,所受外在破坏更小,质量更有保障,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它以发达的斧足,挖掘泥沙有营造居穴,是候鸟和蟹类的食物”可知,西施舌在滩涂不断掘穴,提升土壤通气性,利于滩涂植物生长,进一步维护海岸生态环境,西施舌是候鸟和蟹类的食物,丰富了滩涂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海岸带的生态平衡。
【点睛】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绿心环形城市是“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安徽省黄山市经历了数次演变,逐渐形成了绿心环形城市的城市形态。建国前,黄山市因水运发达,城市沿河呈带状延仲;1949~1989年,皖精铁路建成通车,以黄山火车站为核心,形成了北部组团徽州区;1990~2012年,高速公路、机场相继建成使用,2013年以后,高铁投入运营,加强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城市在西部徽杭高速入口、西北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飞地式扩散,城市环状形态逐渐形成,原本位于城市外围的山地成为城市绿心,各组团之间形成绿色廊道。随着老城区功能疏解,各组团的产业布局特点逐渐显现出来(图),北部徽州区是传统工业区,西部为新兴工业区,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在老城区。
(1)说明黄山市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2)绿色廊道的形成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说明其作用。
【答案】(1)北部依赖铁路发展,形成传统工业区;西部依赖高速公路、机场建设,形成新兴工业区
(2)为居民提供惬意的休闲游憩之所;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为居民创造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促进人际交往及社会和睦。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山市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交通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材料“1949~1989年,皖精铁路建成通车,以黄山火车站为核心,形成了北部组团徽州区”可知,北部依赖铁路发展,形成传统工业区;依据材料“1990~2012年,高速公路、机场相继建成使用,2013年以后,高铁投入运营,加强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城市在西部徽杭高速入口、西北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飞地式扩散,城市环状形态逐渐形成”可知,西部依赖高速公路、机场建设,形成新兴工业区。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绿色廊道连接城市重要功能组团内主要自然景观资源和公共空间:开展慢跑、散步、骑车、垂钓、泛舟等户外运动的场地,为居民提供惬意的休闲游憩之所。绿色廊道可以发挥防风固沙、清洁水源、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栖息地以及动物迁徙的通道,提供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绿色廊道可以衔接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和慢行系统,为居民创造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绿色廊道可串联城市社区、历史建筑、古村落和文化遗迹,为居民提供交流的空间场所,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促进人际交往及社会和睦。实施绿道建设能提升周边土地价值,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并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点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沙通道(图)位于长兴岛与横沙岛之间,两岸港口码头众多。横沙通道潮流作用明显,涨潮时水流由横沙通道进入北港,落潮时水流由北港进入横沙通道。近年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和通道两侧的圈围造地工程的实施,对水下地貌产生了深刻影响。
(1)绘图表示沿A一A′一线2001年横沙通道北口附近断而形态。
(2)分析2001年后横沙通道冲刷坑变化的原因。
(3)分析横沙通道两侧港口码头众多的自然原因。
【答案】(1) (2)2001年后横沙通道冲刷坑不断向南及淘深发展,同时冲刷坑向偏东一侧移动。通道内水流自北向南流,冲刷坑顺流向南发展;通道岸线工程建设导致通道北口变窄,水流速度加快,侵蚀能力增强,冲刷坑加深;横沙岛西岸表层水流为迎岸流,冲刷严重,不断淘深冲刷坑。
(3)长兴岛和横沙岛为冲积岛,近岸地区地势低平,利于筑港;主航道宽阔深直,利于航行;船只可以借助潮流进出;东有横沙岛作为屏障,避风条件较好。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和通道两侧的圈围造地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河口地区潮流对水下地貌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冲刷坑大致南北延伸,更靠近横沙岛一侧,图中冲刷坑等深线为20米,可知坑内深度会大于20米,小于30米。根据图中比例尺,1厘米代表1000米,读图可知从A点到冲刷坑图上距离大约在1厘米,即水平距离在1000米左右处。而冲刷坑到A′约0.3厘米,即水平距离约300米。这样首先确定冲刷坑的位置:水平距离在1000米、水深在20-30米之间(取25米),图中A、A′海拔在0米左右,然后用平滑曲线绘制。如下图:
【小问2详解】
观察图中冲刷坑20米等深线变化可以看出,2017年冲刷坑与2001年相比,南北向长度增加且明显向南扩展,同时冲刷坑中心位置向东面偏移。分析原因是:首先读图知横沙通道是一个南北向的通道,此处受长江水流和潮汐影响,根据材料“横沙通道潮流作用明显,涨潮时水流由横沙通道进入北港,落潮时水流由北港进入横沙通道”。通道内水流自北向南流动时,冲刷侵蚀作用强,带走泥沙,使冲刷坑向南延伸发展。其次,由材料知,近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和通道两侧的圈围造地工程的不断实施,使得通道北口变窄,类似狭管效应,水流速度因此变快,侵蚀能力因此增强,使得冲刷坑加深并向南延伸发展;第三,横沙通道水流在向南流动过程中,由于横沙岛西岸表层水流为迎岸流,遇岸阻挡形成下降流,对河岸冲刷严重,因此不断淘深冲刷坑的同时,也使冲刷坑向东面的横沙岛一侧发生偏移。
【小问3详解】
港口码头众多,说明航运条件较好。从自然条件看,主要考虑利于航行和停泊。首先主航道宽阔(可达1000米)平直且水深较深,最深处超过20米,利于大型船只进入和顺利通行。其次,此通道内潮流作用明显,船只可以借助涨落潮时潮位变化来进出。第三,此通道东面有横沙岛,可以作为天然屏障,阻挡东南和东面大风影响,能够提供船安全的避风空间。第四,横沙通道两侧岛屿均为泥沙冲积岛,近岸地区地势较为低平且平坦宽广,能够提供充足的仓储空间和进行码头建设。第五,该处位于亚热带,海水不结冰,可以四季通航。
【点睛】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城”重庆多雾,研究发现重庆的雾冬季清晨多。大气污染物与雾的形成有关并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热岛效应会阻碍重庆冬季雾的发展,图示重庆冬季平均雾日分布,图示意1973~2015年重庆地区冬季雾日数的变化。
(1)归纳重庆冬季雾日空间分布规律。
(2)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冬季重庆雾的形成过程。
(3)分析八十年代以来重庆冬季雾日变化的原因。
【答案】(1)中西部多;东南、东北少;西部偏北地区多于西部偏南地区;
(2)冬季夜晚山风在重庆市谷地集聚,清晨重庆市上空多逆温,污染物不易扩散。重庆市上空水汽较充足。
(3)重庆直辖市的设立,城区范围扩大,城市热岛效应显著;近年来的全球变暖;中心城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环境的改善。
【解析】
【分析】本题以重庆雾日的形成与变化为背景情境,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全球变暖以及城市发展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重庆冬季雾日空间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冬季平均雾日数多在17日以上,中西部多;东北和东南平均日数大多在5日以下,东南、东北少;在西部地区平均数日最高值出现在北部,大于21日,南部平均日数略少,在17日以下,西部偏北地区多于西部偏南地区;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山城’重庆多雾,研究发现重庆的雾冬季清晨多”可知,重庆位于多山地形,在冬季夜晚坡面降温快,山坡冷空气下沉至谷底,在市区形成冷空气的堆积,将白天谷地积攒的热空气抬升的上空,形成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重庆是临江分布,空气中水汽充足,工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利于水汽凝结成雾。
【小问3详解】
由材料“热岛效应会阻碍重庆冬季雾的发展”可知,八十年代以来,重庆直辖市的设立,城区范围扩大,城市热岛效应显著,阻碍重庆冬季雾的发展。由材料“大气污染物与雾的形成有关并影响大气受热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些年来重庆直辖市的设立,中心城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大气污染物减少。由材料信息可知,气温升高有利于阻碍雾的形成,八十代以来,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也阻碍了重庆冬季雾日的减少。
【点睛】
2023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考试地理试题,共5页。
2022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