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第2课时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第2课时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汤姆孙原子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
2.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3.了解卢瑟福的实验和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知识点一、汤姆孙原子模型
J.J.汤姆孙的”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在球中.
知识点二、α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装置:α粒子源、金箔、放大镜和荧光屏.
(2)实验现象:
①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②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③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大于90°,甚至有极个别α粒子被反弹回来.
实验意义: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知识点三、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知识点四、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原子核的电荷:Ze是原子核的电荷,单位是库仑;Z是原子序数,也是原子核的电荷数,它表示原子核的电荷是一个电子电荷(绝对值)的多少倍。Z是没有单位的,或者说,Z的单位是1
原子核的尺度:对于一般的原子核,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m,而整个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m,两者相差十万倍之多。可见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
1.按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做轨道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求:
(1)电子运动的速率和动能;
(2)电子绕核转动的频率。
【答案】(1),;(2)
【详解】
(1)氩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引力远大于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不计。所以电子绕核转动的向心力是库仑引力
所以
所以
(2)根据
且
所以
2.粒子的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7300倍,如果粒子以速度v与电子发生弹性正碰(假定电子原来是静止的),求碰撞后粒子的速度变化了多少,并由此说明为什么原子中的电子不能使粒子发生明显偏转。
【答案】见解析
【详解】
设电子的质量为,粒子的质量为,碰撞后粒子的速度为,电子的速度为。由于粒子与电子发生弹性正碰,所以
考虑到
解得
可见,原子中的电子不能使粒子发生明显偏转。
1.物理学的研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B.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生电”的奥秘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D.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规律,首先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观点
【答案】B
【详解】
A.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项错误;
B.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生电”的奥秘,B项正确;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C项错误;
D.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规律,普朗克首先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观点,D项错误。
故选B。
2.在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中,换用不同金属箔片做实验,发现原子序数越大的金属,偏角大的粒子数越多,其原因是( )
A.原子序数越大,核外电子越多
B.原子序数越大,核外电子越少
C.原子序数越大,原子核的质量数和电量数越大
D.原子序数越大,原子核的质量数和电量数越小
【答案】C
【详解】
原子序数越大,原子核越大,则粒子接近原子核的可能性越大,原子序数越大,电荷数越多,受原子核库仑力作用的范围越大,故偏角大的粒子数越多。
故选C。
3.下列说法中能说明电子是一切原子的组成部分的是( )
A.电子的质量小
B.电子带负电
C.从各种原子中得到的电子,其质量和电荷量都一样
D.电子的质量比氢原子的质量小
【答案】C
【详解】
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从各种原子中得到的电子,其质量和电荷量都是一样的,说明所有原子中都有电子,且所有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电子所带电性和电量与荷内质子相反。
故选C。
4.粒子散射实验中,不考虑电子和粒子的碰撞,这是因为( )
A.粒子和电子根本无相互作用
B.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是因为电子是均匀分布的
C.电子体积极小,粒子碰撞不到电子
D.粒子和电子碰撞损失能量极少,可忽略不计
【答案】D
【详解】
粒子和电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它们接近时就有库仑引力作用,但由于电子质量只有粒子的,粒子与电子碰撞就像一颗子弹撞上一粒灰尘一样,粒子几乎不受影响。
故选D。
5.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应属于( )
A.万有引力B.库仑力
C.安培力D.洛伦兹力
【答案】B
【详解】
α粒子和电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它们接近时就有库仑引力作用,但因为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质量的1/7300,粒子与电子碰撞就像一颗子弹与一个灰尘碰撞一样α粒子质量大,其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能让α发生偏转的是原子核对α产生的库仑力,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表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一个α粒子在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α粒子在b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α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D.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答案】B
【详解】
ABD.α粒子先靠近原子核,然后又远离原子核,则在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库仑斥力)对α粒子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所以其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由动能定理知,动能先减小后增大,则B选项正确,而A、D选项错误;
C.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先增大后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题借助α粒子散射实验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动能、势能、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根据电场有关知识即可解答.
7.在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所示.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经过P、Q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不考虑其他原子核对粒子的作用,则关于该原子核的位置,正确的是( )
A.一定在①区域B.可能在②区域
C.可能在③区域D.一定在④区域
【答案】A
【详解】
曲线运动中合外力的方向应指向曲线的凹侧,可见原子核的区域应该在①区,则选项A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曲线运动的条件.在判断时要注意合外力方向始终指向曲线弯曲的内侧.
8.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判断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如图所示的平面示意图中,①、②两条实线表示粒子运动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虚线中的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α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A;故选A.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电子的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共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