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时间的脚印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时间的脚印评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间的脚印,陶世龙,交流预习,整体感知,局部探究,品味语言,课后拓展,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地质学家,科普作家。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
掸 龟裂 沟壑 腐蚀 沙砾 山麓 楔形 刨刮
(dǎn) (jūn) (hè) (shí) (lì) (lù) (xiē) (bà)
梳理说明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1.快速浏览课文,标注段落序号。 2.画出过渡句或过渡段,理清文章依次介绍了哪些内容。 3.文章按照怎样的说明思路进行说明的,请据此给课文划分结构。
梳理说明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第一部分(1 - 5 )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引出话题: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重要的一种记时方式。 第二部分( 6 一30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5-22):岩石的破坏和生成。 第二层(23-30):岩石上保存着历史痕迹。 第三部分(31 )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说明顺序: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1.课文第6段说,“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划出句中的关键词,初步感知岩石的运动规律。
预设:破坏、搬运、堆积、生成
2.岩石从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研读8—18段,边读边勾画关键词句,读后小组讨论,形成流程图。
旅行 沉积 重压 胶结
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3.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
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4.课文22段中有句话:“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根据上下文概括:“上面所说的”指什么?下面要说的“历史痕迹”,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上面所说的”指上文说了岩石的毁灭与新生。下文说的“历史痕迹”:①地壳的活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代生物的状况:①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 研读课文第26段到第28段关于“化石”的介绍,回答问题:① 什么是“化石”? ②化石如何记录历史,完成下表。
跳读课文,划出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进行批注赏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展示要求: 1.自主学习批注4分钟; 2.学生同桌交流讨论3分钟; 3.同桌一起回答,一人朗读句子,一人回答赏析过程; 4.师生做“一句话”点评。
(1)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石块和轻小的沙砾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笨重的石块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2)“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该句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课前引用高士其的诗作为“题记”有什么作用?
预设:照应题目,开启下文,还形象的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无论是有人类以来,还是史前无人类之时。这样,读者的思绪一下子从现实中激扬起来,感叹时间的魔力,同时产生追寻“时间的脚印”、了解它的踪迹的兴趣,别开生面,独具匠心。。
2.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为什么要接着写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一部分可以删去吗?
“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科学的神奇无与伦比,这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科普小品的学习,也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更多的神奇与美妙,需要你踏着书籍的阶梯,一步一步攀向科学的宝库。
8 时间的脚印(科学小品) 陶世龙说明思路:引出话题一具体说明一实际作用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作用:符合认知规律)说明语言:生动有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时间的脚印教学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树年轮,多音字,形近字,词语解释,课文内容分段,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词语积累,整体把握理清层次,精读课文探究内容,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间的脚印,竺可桢,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5〜29,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细读课文深人理解,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