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课件(含答案)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含答案),共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于是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夜游”的起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出承天寺的月夜美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暗含作者自嘲、自矜、自解、自慰的复杂情感)
【全文中心】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八十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1. 词语解释(1)月色入户 户:(2)欣然起行 欣然:(3)念无与为乐者 念: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寻:(5)怀民亦未寝 寝:(6)相与步于中庭相 与: 步:(7)但少闲人如吾人者耳 但: 闲人:
指不热衷于名利,能够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2. 句子翻译(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看到月光照进门来就高兴地起身走出去。
想到没有与我一同游乐的人。
庭中像充满水,澄澈透明,其中水藻和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3. 句子朗读节奏(1)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2)怀民 亦 未寝,相与 步于 中庭(3)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4. 文意理解(1)请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写月色的千古名句的妙处。
示例:作者在描写月色时用了隐喻的手法,以水喻月,隐去了比喻的本体,不着一个月字。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清;然后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出月色之明;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高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阅读(十六)记承天寺夜游作业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虑想到,交错纵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7.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文学文化常识,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课件(含答案),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示大约的数量,比还快,这里指奔马,同“啭”这里指蝉鸣,树的枝干,经营治理,通“返”返回,遮蔽掩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