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2《离骚(节选)》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2《离骚(节选)》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1
    1.2《离骚(节选)》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2
    1.2《离骚(节选)》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2 离骚(节选)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2 离骚(节选)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课,导学基础知识,总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难点: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相当大的魅力,令无数文人学者倾倒。让我们了解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后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诸侯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触犯了楚国贵族集团的利益,因此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屈原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屈原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作者简介: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总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立志
    第二部分(第三段):述怀
    第三部分(第四段):反省

    导读理解
    1、第二段中,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美好品质的?
    诗人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离与芷草,又把秋兰作为饰物。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诗人的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变成了“辟芷”“秋兰”等美好的事物,让读者感受到了其高尚的情操。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托于某一物上,这是“移情”的技法。
    2、因为“蕙纕”“揽茝”被贬,反映出怎样的现实?
    “蕙纕”“揽茝”比喻诗人对美好品德的追求。诗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原因是自己追求美德,洁身自好,反映出屈原与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和君王不分清浊、不辨忠奸的昏庸。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两句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德行的追求和至死不悔的坚定决心。
    4、如何理解“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两句的含义?
    在这里诗人成了一个美丽却遭逢不幸的女子形象。她天性爱美,喜欢用芳洁的香草修饰自己,却遭到众女的嫉妒和诽谤。这两句是屈原“香草美人”式抒情手法的体现,写出了君王的糊涂荒唐,听信谗言和群小对自己的诬陷,表现了自己的高洁人格。
    5、“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当时社会环境一团糟,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只是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
    6、“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这几句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感情?
    比喻。用“鸷鸟”和凡鸟的“不群”、“方枘”和“圆凿”的不“周”,比喻自己和世俗小人难以“相安”,从而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表达了诗人不与群小同流合污的决心。
    7、“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这几句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与前文所写的正道直行、高洁自守是否矛盾?
    这几句诗塑造了一个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兰皋”“椒丘”正是诗人美德的写照。这几句诗是就政治活动中的进退而言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与前文所写的品格是一致的,并不矛盾。
    8、“复修吾初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初服”指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复修吾初服”表明诗人全然不顾自己遭受指责,依然不改变自己的初衷,会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己原有的美好品德。
    9、《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献身理想的爱国诗人形象。
    ①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就是因为其像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第二,他主张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所谓美政,就是要能体察民意(“察夫民心”),认为统治者应用人唯贤而不是用人唯亲,臣子应忠贞而不是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0、诗中描写花草鸷鸟的用意是什么?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用华美的花草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德,用鸷鸟不能合群突出自己高大芳洁的形象。诗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既替余以蕙壤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诗句交代诗人自己被疏远贬黜的原因及被贬黜后的行为。显然,诗人用江离、秋兰、香蕙、白芷比喻自己崇高美好的德行;被贬黜后处在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自己则依旧以荷叶、荷花为衣裳,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不悔。“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在描述楚国群邪蔽贤,自己处境艰难时,以古来凶猛的鸟就和凡鸟不能合群来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蕙”“茝”“鸷鸟”“兰”“椒”“芰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鸷”的形与神,更能被一种深远的意境吸引,这些幽花、香草和凶猛的鸟不仅把人们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也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德。
    11、课文节选的这部分第三段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四段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矛盾?
    前后并不矛盾。
    第三段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愿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诗人虽然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句子就是这种心志的表白。
    第四段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12、诗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音乐性?
    ①押韵。根据上古音韵系统,《离骚》是隔句用韵的。如“余虽妤修姱以凱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壤兮,又申之以揽茝”里,“替”“茝”是韵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里,“错”“度”是韵脚。
    ②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在这首诗里,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之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③大量使用对偶句。
    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构成对,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b.两个完整诗句的下句分别构成对偶,这种对偶形式也叫错综对,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c.上、下句内部各自构成对偶,上、下句之间也构成对偶。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④多用双声词及叠音词。如“鞿羁”“郁邑”“佗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

    自我检测
    1.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个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时人们通常要赛龙舟。
    ⑤过端午节时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粽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替:废弃、贬斥
    B.谣诼谓余以善淫 诼:诬陷中伤
    C.忍尤而攘诟 尤:厉害
    D.岂余心之可惩 惩:惩罚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怨灵修之浩荡兮 B.伏清白以死直兮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固时俗之工巧兮
    4.在下面横线上续写恰当的语句,组成一段语意贯通、前后句式一致的文字。
    楚大夫沉吟泽畔,在仰问苍天中选择了一份孤独,高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选择了孤独,纵然不被世人理解,终不随其波逐其流。孤独,丰富了人生的内涵,提升了人生的境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要求学生提取下材料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这是变换句式和下定义两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题。从变换句式的角度,是把短句变成长句,从定义的角度,是用一个是字句概括出“端午节”的内涵。此题两个考点的共同做法就是在材料中选出一句作为主干句,再把其他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糅合到这个句子中作修饰成分(定语或状语),此题的主干是:端午节是传统节日。
    2.答案:B
    解析:A.替:废弃。C.尤:过失,罪过。D.惩:受创而知戒。
    3.答案:B
    解析:A.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B.清白:古今义都为“纯洁,没有污点”。C.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D.古义:善于取巧。今义:细致,精巧。
    4.答案:(示例)陶渊明饮酒田园,在安详自乐中选择了一份孤独,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太白游山玩水,在如画的江山中选择了一份孤独,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仿句的考查,注意原文中的诗句运用。注意文中的关键词“孤独”。
    相关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导学案,共26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学案及答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课,导学基础知识,总体感知,学习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导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识积累,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