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授课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齐民要术》书影,π·2r,π·r2,贾思勰,《齐民要术》书名含义,农谚展台,展示收集的农业谚语,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圆周率的概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设圆半径为r,周长为C,面积为S,则: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及雕塑。2.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3.重点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益都(今属山东)人。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齐名”指一般群众,一般老百姓;“齐民要术”含义为一般群众(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贾思勰《齐民要术》成书经过
《齐民要术》全书92篇,分为10卷,约11万字,引用著作156种。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重视此书。
立春无后霜,插柳正相当。 惊蜇点瓜,遍地开花。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谷雨前十天,种棉最当先。 夏至不过不暖,冬至不过不寒。
九月无霜地也寒。
祖冲之(420-500年)字文远,今河北人,古代杰出的大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有着巨大贡献。
它是圆的周长同直径的比率,是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用希腊字母π表示。其应用广泛,在天文、历法、机械等领域,只要涉及到圆问题,都要用到。
我国古代对圆周率的研究:
西汉 刘 歆 3.1547
东汉 张 衡 3.16
曹魏 刘 徽 3.14
南朝 祖冲之 3.1415926(7)
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正多边形的周长就无限接近圆的周长。
“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数学史家康托说:“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圆周率的准确程度,可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指标。”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从正6边形算起,要得到3.14则需要算到正192边形,要得到3.1415926(7)则需算到正12288边形和正24576边形。内接边数每翻一次就要进行7次加减运算,2次乘方2次开方,而当时运算工具仅是算筹。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程,需要何等毅力!近千年后阿拉伯人才算得这一结果,欧洲人则到1100多年后。
祖冲之使用的运算工具——“算筹”
除了圆周率,祖冲之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制定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他还很擅长机械制造,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想一想:我国古代字体的演变过程
北朝书法艺术 魏碑体
南北朝——张黑女墓志铭
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这是相传我国东晋的优秀画家顾恺之所绘的由唐人描摹的《女史箴图》。它长25厘米,宽349.5厘米。图中所示的是该摹本的局部。 《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图中的妇女形象端庄秀美,神情温顺柔和,体现了顾恺之绘画用线精细绵密,如“春蚕吐丝”,人物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 《女史箴图》唐摹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画卷之一,原为清内府收藏,1900年被侵华英军掠走,现收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
《洛神赋图》(摹本•局部)
东晋顾恺之依据三国时期魏国大文学家曹植的作品《洛神赋》进行构思创作,绘制出了《洛神赋图》卷。运笔细劲古朴,色彩艳丽厚重,人物刻画生动传神。他充分发挥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通过巧妙的构图,描绘出曹植在洛水之畔与洛水之神宓妃相会的浪漫故事。画中所描绘的洛神端庄美丽,含情脉脉,仪态万千。这位美丽非凡的仙女,据说正是使曹植寝食不安、朝思暮想的恋人甄氏的化身。
诸城北朝晚期菩萨像佩饰的精细复杂和四川成都万佛寺出土的北周天和二年(567年)菩萨雕像饰有复杂的佩饰相近,风格都明显受到原有的南朝造像的影响。万佛寺天和二年菩萨像所以与西北地区周造像风格不同,应是北周占有四川地区受到原来当地南朝造像影响的产物。青州地区在北魏占领前也曾为南朝属地,东晋安帝六年灭南燕,青州入东晋版图,后属刘宋,政治上的隶属关系也自然会影响到艺术风格的演化。青州造像组合方式以及佩饰精细敏褥的造型特征,都可能是来自南朝遗留的风范。
总结…介绍…强调…提倡…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
此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1.“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湿耕泽锄,不如归去。”阅读后,请回答:(1)上述这段话出自《齐民要术》,它是何人所写?作者生活在什么时期?(2)结合上述材料回答,这部书反映了哪方面的技术水平?(3)它有何历史地位?
是贾思勰所写。他生活在北朝时期。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其中有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齐民要求》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为与敦煌莫高窟并列为“中国三大石窟”的另外两个石窟。请写出他们各自的名称和所在地点。(2)这些石窟都是在什么时候开凿的?开凿的原因是什么?(3)现在这些石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面临着威胁,如果你是一位文物保护者,你该怎么做?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组织志愿者,宣传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性;亲自到现场协助工作人员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等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图文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圆周率π,刘徽的“割圆术”,实践体验,王羲之与《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示范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史各阶段,刘徽的“割圆术”,动手算一算吧,实践体验,农谚展台,课堂练习,记一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南北经济发展,科技文化繁荣,“割圆术”,书法绘画与雕塑,《兰亭序》摹本,天下第一行书,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