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通用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通用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含答案)01
    (通用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含答案)02
    (通用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含答案)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通用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通用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含答案),共25页。

    |真题精选|
    一、[2018·攀枝花]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4分)
    乙卯重五①
    陆 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②,艾束著危冠③。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 ①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即端午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 修辞方法,写了端午节的 习俗。(2分)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2分)
    二、[2018·随州]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5分)
    蝶恋花
    柳 永①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②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③凭阑④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⑤还无味。衣带渐宽⑥终不悔,为伊消得⑦人憔悴。
    [注释] ①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②望极:极目远望。③会:理解。④阑:同“栏”。⑤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值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
    B.“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
    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
    D.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2.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界。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2分)
    三、[2018·宜宾改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5分)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首句通过“ ”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 ”字渲染了紧张气氛。(2分)
    2.此诗与王维《使至塞上》同为边塞诗,但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附:《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四、[2018·东营]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问题。(4分)
    渔 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①本诗写于作者谪居永州期间。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③欸乃,摇橹声。
    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分)
    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2分)
    五、[2018·淮安]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6分)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
    2.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六、[2018·杭州]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5分)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
    春暮西园
    高 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释] 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2分)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3分)
    |模拟突破|
    七、[2018·柳州柳江质检]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4分)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 和 等景物,描绘出了暮春时节的景色,抒发了时光易逝的感慨。(2分)
    2.“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分)
    八、[2018·兰州诊断考试改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5分)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①
    李 白
    南湖②秋水夜无烟,耐可③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释] 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作诗记游。②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③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1.首句中所写洞庭湖水的特点是 。(2分)
    2.“月色”岂能“赊”?著此一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韵?(3分)
    九、[2018·柳州模拟一改编]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问题。(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酥”的原意是乳汁,在诗中是形容 。“皇都”即帝都,这里指京城 。(2分)
    2.这首诗与杜甫的《春夜喜雨》都写到了“春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附:《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十、[2018·湖州模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
    秋凉晚步
    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①,荷叶犹开最小钱②。
    [注释] ①红蕖:荷花。却:开尽。②最小钱:新出荷叶才像小铜钱那么大。
    1.诗的三、四两句写出了生机勃勃的秋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3分)
    2.刘禹锡在《秋词》中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此诗说“秋气堪悲未必然”,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点?请加以简要分析。(3分)
    十一、[2018·宿迁模拟三]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得舍弟消息
    杜 甫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
    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
    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1.本诗颔联既是写景,也是喻事,请结合颔联,说说荆花吹落,比喻 ;风回不返,比喻 。(2分)
    2.请简要分析本诗“犹有泪成河”和《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的“泪”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4分)
    十二、[2018·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4分)
    马 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①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 ①燕山:指燕山的山脉。 ②金络脑:金属做的辔头以及缰绳之类。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似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2分)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十三、[2018·杭州西湖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6分)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①。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②。
    [注释] ①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②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1.颔联中“ ”一句,化用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颈联中运用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母亲嘘寒问暖的感人形象。(2分)
    2.尾联中“愧”和“不敢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赏析。(2分)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以怎样的哲理启示?(2分)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小 园
    黎 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首联中“ ”字巧妙地将人越过短墙看墙外山光,却用 手法,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小园中的景物,巧妙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魅力。(2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赏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2分)
    十六、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问题。(5分)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本诗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表达诗人的态度的?请简要分析。(3分)
    2.本诗与贺知章《咏柳》比较,对“柳”态度有何不同?(2分)
    附:《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十七、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问题。(4分)
    晚步西园
    范成大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1.“料峭轻寒结晚阴”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2.诗中“怨”字表现的情感是什么?(2分)
    十八、古诗阅读。(3分)
    梅花绝句
    陆 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从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一首与《梅花绝句》最接近的一首(填写字母),并阐述你选择的理由。(3分)
    [A] 墨梅
    王 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B] 早梅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C]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十九、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5分)
    塞下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塞下曲》中“无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
    B.《塞下曲》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C.《春夜洛城闻笛》全篇扣紧一个 “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D.《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2.虽然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3分)
    二十、古诗阅读。(3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从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一首与《丹阳送韦参军》最接近的一首(填写字母),并阐述你选择的理由。
    [A] 夜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B]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C]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二十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7分)
    东阳路旁蚕妇
    翁 卷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
    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田家三咏(其三)
    叶绍翁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1.这两首诗都以 作为描写对象,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 态度。(2分)
    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达技巧。(5分)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5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 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 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 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 的心情。(2分)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3分)
    二十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3分)
    送 别
    骆宾王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送 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两诗中分别以何物相赠友人?从中表现了诗人各自怎样的情感?(3分)
    二十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5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 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1.诗歌用词精妙,“日高”二字看似平实,实则意蕴丰富。结合全诗加以赏析。(2分)
    2.诗歌构思精巧,写的是诗人的一路所见,却含蓄地写出了友人的情怀。结合全诗加以赏析。(3分)
    二十五、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5分)
    玉楼春
    晏几道①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②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注释] ①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②金盏:精美的酒杯。
    1.前两句中,“ ”和“ ”两词流露出了词人对东风的愁怨。(2分)
    2.“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简要赏析。(3分)
    二十六、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5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 ①此词是作者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投宿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所作。
    1.词的上片描绘了“王氏庵”居住环境
    的特点。(2分)
    2.有人评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构成了辛词的悲壮基调”,请从下片中选取具体词句加以品析。(3分)
    二十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4分)
    房兵曹胡马①
    杜 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 ①诗歌写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正值杜甫漫游齐赵的一段时期。
    1.诗歌前四句以 、 两个极传神的动词,勾勒了骏马凌厉奔驰的雄姿。(2分)
    2.诗歌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诗人以托物言志的手法,想要借马表达 。(2分)
    二十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5分)
    中秋月
    晏 殊
    十轮①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②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阳关曲·中秋作③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 ①十轮: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②素娥:嫦娥。③此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苏轼时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两首诗中的“中秋月”都具有 、 的特点。(2分)
    2.两首诗都是通过描写中秋月来抒发情感,那么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否一样?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二十九、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19分)
    送高闲上人①序
    往时张旭②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③。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④,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今闲之于草书,有旭之心⑤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能旭也。
    (选自《韩昌黎集》)
    [注释] ①高闲上人:即高闲,唐朝僧人。②张旭:唐朝书法家。③一寓于书:都寄托在书法上。④端倪:推测原委。⑤心:思想。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划分两处)(2分)
    故 旭 之 书 变 动 犹 鬼 神 不 可 端 倪。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往时张旭善草书(善于,擅长)
    B.不治他伎(研究)
    C.必于草书焉发之(表现)
    D.不得其心而逐其迹(痕迹)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草木之花实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一寓于书 今诸生学于太学
    C.不得其心而逐其迹 足肤皲裂而不知
    D.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以衾拥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2)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能旭也。
    5.张旭之所以能“终其身而名后世”的原因是什么?(3分)
    6.结合《送高闲上人序》相关内容,阅读李颀《赠张旭》,分析张旭的性格特点。(4分)
    赠张旭(节选)
    李 颀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参考答案
    一、
    1.比喻(或对偶) 吃粽子,插艾枝(答对一种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和理解。“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的译文是: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将粽子的两角比作“两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词性相对,音韵和谐优美,富有节奏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由诗句可知,写了端午“吃粽子”和“插艾枝”的习俗。
    2.①山村景色美好;②节日气氛浓厚;③较早做完一天的事情;④能轻松享用晚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这首闲适细腻的生活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诗人欣赏到山村美好的景色,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早早做完一天的工作,轻松地享用晚餐,因此“笑”。
    二、
    1.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B项,“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的意思是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选项中“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说法错误。
    2.要点: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意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开放探究能力。“农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是“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在学习生活中,也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
    三、
    1.烽火 照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诗歌意象的含义的能力。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地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
    2.《使至塞上》抒发的是诗人只身出塞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从军行》抒发的是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的主题的能力。《使至塞上》是作者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从军行》写书生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四、
    1.本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鱼,悠闲淡然。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根据人物“汲”“燃”“欸乃”等动作描写以及“回看”“无心”等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渔翁悠闲自得之情。
    2.构思:直中见曲,平静中见波澜。以时间为序,完整呈现渔翁从夜宿到白天行舟江上的过程,行文流畅而又曲折跌宕,引人入胜。写法:以虚写实。“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渔翁不以形现,而以声出,以虚写实,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为渔翁的形象笼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语言:避俗出新。“汲清湘燃楚竹”造语新奇,诗人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来借代,写出诗人超凡脱俗、孤高孑立的品性。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可以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思想感情,从修辞方法、写作手法、选词炼字、结构思路等方面进行赏析。
    五、
    1.点明时令,渲染氛围,照应前文溪水上涨,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要明确景物描写的内容——下雨;暮,傍晚,点明天气时令,突出画面的昏暗氛围特点,为下文做好铺垫。
    2.本词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热爱生活,呼唤青春等)之情。而《题红叶》表达了诗人忧愁(无聊)之情。
    [解析] 本试题考查对诗歌主题情感的把握能力。首先要明确诗歌语句写作内容,其次结合内容分析情感。“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谁说人老了不能再变少年,门前流水还能向西流哩。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写御沟里的河水急匆匆地向宫外流去,而深居宫内的宫女却是终日消闲,无所事事。首句的“河太急”和次句的“尽日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句责问流水太急,一句诉说深宫太闲,从心底里萌发出流年似水、青春虚度、深锁宫闱、闲愁难遣的怅恨来。
    六、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力。分析范诗时要扣住“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前面的景象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第二句描写的景象是“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两个词语任选一个填写;分析高诗时要扣住“暮春季节的特点”,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三字是“花落尽”。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题干中有“衬托手法”,范诗“日长篱落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高诗“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衬托了园子的生机和盎然情趣。
    七、
    1.落花 归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抓住诗歌的景物要结合诗人写景的句子。本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描写景物的句子,其中“落花” “归燕”是诗人描写春天的景物。
    2.“独”为“独自”或“孤独”之意,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解答该题首先分析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再次写出诗人的情感。“独”有“孤独”“独自”之意。暮春时节,诗人自己一人徘徊在小园中寂寞独处,生出无限感慨。
    八、
    1.光明、清澈(澄澈)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能见“无烟”则说明洞庭湖水光明、澄澈。
    2.用“赊”字,将洞庭湖拟人化,通过诗人奇异、浪漫的想象,写出了洞庭湖秋夜月色之美。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喜爱、留恋、陶醉之情。
    [解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赊”字,将洞庭湖拟人化,结合诗文内容和主旨分析作答即可。
    九、
    1.春雨的滋润 长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润如酥”可知“酥”指春雨的滋润。“皇城”,当时唐朝都城在长安。
    2.两首诗都描写了春雨细腻滋润,突出了早春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比较阅读能力。解答该题要抓住诗歌对“春雨”的描写。本诗“最”是程度副词,从程度上肯定了都城春色怡人,“绝胜”是“绝对超过”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一个“好”写出诗人对春雨的赞美之情。
    十、
    1.绿色池塘里的红色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荷叶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叶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注意首先理解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意思:绿色池塘里的红色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荷叶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叶片。
    2.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但刘禹锡的诗显得洒脱豪放,此诗则显得悠然惬意。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对比阅读,注意区分两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根据“我言秋日胜春朝”和“秋气堪悲未必然”,明确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再根据景物描写的不同,明确刘禹锡的诗显得洒脱豪放,此诗则显得悠然惬意。
    十一、
    1.(1)骨肉分离 兄弟漂泊难遇(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本诗写得到兄弟消息后的心情。以花离开树枝喻指兄弟骨肉分离;以风无处返喻指兄弟漂泊难遇。
    2.①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②不同之处:《春望》中还表现了作者对国都沦丧,国家四分五裂的悲痛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比较阅读。《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知该诗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
    十二、
    1.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意思: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沙如雪”“月似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
    2.表现了志士们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意思: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作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十三、
    1.寒衣针线密 对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寒衣:御寒之衣。“寒衣针线密”,此句用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诗意。其诗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对偶非常工整。
    2.“愧”,是惭愧的意思,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叹”是指不敢抱怨、叹息,写出了诗人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岁暮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最后两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十四、
    1.“深藏”既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了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首先抓住“深藏”的描写对象进行描绘,然后结合诗句写出“深藏”体现的情感。
    2.运用了反衬(或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妍斗奇,反衬海棠的“爱惜芳心”,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营造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却是短暂而难以持久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
    十五、
    1.窥 拟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技巧。本为小园主人透过短墙欣赏“山光”,诗人却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光”因好奇园中美景而探头探脑,窥视园中。不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而且从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魅力。
    2.幽竹、寒花(即菊花),是孤傲纯美的意象;新月、新霜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诗人高尚的节操、澄明的情怀,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颈联又回到写园内,写翠竹之幽,寒花之芳。幽竹静立,人亦静立,人心澄明、淡定、从容。“寒花”即菊花,凌霜傲放,清香袭人。此二句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一为劲节,一为傲骨,显示诗人的高风亮节,孤标傲世。 尾联“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诗句故设重字,造语别致。“小园”“小立”两个“小”字一指范围,一指时间。为何“宜小立”?只因月已如霜。虽曰“小立”,然诗人自“斜阳”至“新月似新霜”,已立之太久,陶醉于眼前美景而不忍离去。新月新霜乃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之象征,于是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
    十六、
    1.本诗抓住柳枝的随风飘摇、披拂不定的特点,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态度。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2.贺知章:喜悦、赞赏;曾巩:贬斥、嘲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比较阅读。古典诗词中,借用柳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贺知章的《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肢”字样,然而将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给写活了。
    曾巩的《咏柳》诗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十七、
    1.点明题中“晚”字,为全诗定下了幽怨的基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句作用。该句中有“晚阴”,照应了标题中的“晚”字,料峭春寒又在傍晚出现阴天,渲染了凄凉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幽怨的基调。
    2.诗人的恋春、惜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飞花”“怨”实际上是人怨,也就是诗人怨,那么,诗人“怨”什么?由“飞花院落怨春深”可知“怨”春深,表达了诗人恋春、惜花的情感。
    十八、
    A 理由:陆诗写以梅花自比,梅花傲风雪,诗人愿化作一树梅花,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自己孤高的情怀。而《墨梅》不仅写出了梅花浓艳,而且写出了梅花的高洁“清气”,表达了诗人愿像梅一样要留清气在人间,不与世俗合污的孤高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比较阅读。解答该题要分析题干中所给的诗,《梅花绝句》诗人以梅花形容自己,自问何时才可化身千亿,立于每一株梅树前,仔细地欣赏着梅花的容颜呢?全诗仅在三、四两句中,用“身千亿”和“一放翁”既表现了对梅花的依恋、爱护,又流露出自己孤高的性格情操。然后分析其他三首:《墨梅》着重写梅花的艳丽和“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洁,与《梅花绝句》最接近;而《早梅》着重写梅花迎春开花之早;《雪梅》着重突出梅花与雪的比较,表现各有优点。
    十九、
    1.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比较阅读。“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意思是但愿自己的本领有朝一日能够报效祖国,表达了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并不是直接写军旅生活的紧张。
    2.《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赴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折柳”送别,表达对家人、朋友的思念或依依不舍之情。而《塞下曲》中将“折柳”与气势雄伟的战争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希望不畏艰难、为国杀敌的爱国之情。
    二十、
    B 理由:《丹阳送韦参军》借助秋景的萧瑟和“无尽悠悠水”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离愁别绪和不尽的思念。《送杜十四之江南》写诗人借征帆远去,天涯断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比较阅读。示例与B都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C也是送别诗,但是表达的是壮志,而非惜别。A则是一首思乡之诗。
    二十一、
    1.农妇 同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态度。第一首由标题可知描写对象是“蚕妇”;第二首由“抱儿”“送田头饭”“灶额烟”可知描写对象是“农妇”。从第一首“空辛苦”,第二首对比“红袖女”可以看出诗人对她们的同情。
    2.第一首通过蚕妇两鬓风尘的肖像描写与采桑露沾身的细节描写,表现她们劳作的艰辛;又借蚕妇之口道出“抽丝还人”的无奈与不平,突出劳动者内心的哀怨,似议非议,发人深思。
    第二首选取“抱儿”“送饭”两件最能表现妇女辛劳的事,用灶灰画鬓的细节描写,勾勒出勤俭爱美的农村妇女形象。以“争信”的疑问语气,引出高门闺秀游乐场景,虚实对照,形成忙与闲、清贫与富贵的鲜明对比,艺术上有很强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一首由“两鬓”可见肖像描写,“沾露”可见细节描写;第二首由“抱儿”“送饭”可见动作描写 ,“画鬓浓调灶额烟”可见细节描写。
    二十二、
    1.凄清幽冷(凄冷、冷清、凄凉) 抑郁无欢(惆怅、失落、忧伤、惜别、依依不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淡月”“微云”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而情感可联系上句“惆怅孤帆连夜发”解答。
    2.示例一: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②诗人认为人生如逆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③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示例二:①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②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③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和风格。作者以旷达释然的人生态度送别好友钱穆父,认为如同无波古井、有节秋筠的品质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做人就要对于人生的起伏不以为意,作者称赞好友的同时也以此自况。词的下片,作者提出不必为分分合合而频蹙翠眉,因为人生就像一座旅店,每个人都是奔波在旅途之中的,只要活着就没有哪一站会是终点站,对于这些应该要以平常心对待。
    二十三、
    玉壶冰和杨柳(柳枝、杨柳枝)。骆诗借此抒发对纯真友情的不舍,王诗借此表达离愁别恨(送别时的伤感悲苦之情)。
    二十四、
    1.“日高”二字,写出了诗人赶路时间之久,行程之远,表现了诗人为拜访友人不辞劳苦地奔波和“未到君家”的焦急心情,并暗示了友人远离尘嚣、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
    2.诗人未写“君家”,但诗人巧妙地以境写人,路途幽深偏远,处处枳花,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恬淡自适的高雅情怀的赞赏。
    二十五、
    1.无情 吹满或吹满地
    2.词人表面上自解自慰,说伤春惜花费泪无益,不如痛饮美酒,恣赏落花,语极旷达,实际上却极为沉痛,蕴藏着无计留春、悲情难抑的痛苦。
    二十六、
    1.萧瑟破败
    2.示例一:从“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两句可以看出词人志向是转战大江南北,杀敌立功,事实上却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给人一种壮志未酬的悲壮之感。
    示例二:“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两句写出词人在秋夜因被子单薄被冻醒,却还依稀记得梦里的万里江山,收复失地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给人一种悲壮之感。
    二十七、
    1.批 入
    2.积极进取、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感
    二十八、
    1.清 冷(寒) 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2.不一样。晏殊《中秋月》中“此夕羁人独向隅”意思是如此良夜我却羁旅他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角落,表达了凄怆的游子心情,流露出一种浓厚的乡愁。苏轼《阳关曲·中秋作》中“此生此夜不长好”意思是团圆之夜如此美好,但担心不会长久,表达了兄弟久别重逢,共赏中秋圆月的快乐,也隐含着诗人担忧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或:苏轼《阳关曲·中秋作》中“明月明年何处看”一句意思是明年又到何处去欣赏如此佳景良夜,抒发了诗人对前途未卜的哀伤与感慨。)
    二十九、
    1.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2.D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D项中的“迹”是“外形”的意思。
    3.D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项都是结构助词,的。B项都是介词,在。C项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却。D项的意思分别是“介词,凭借”“介词,用”。
    4.(1)天地间事物的万千变化,或喜或惊,全都寄托在书法之中。
    (2)仅追求他的字形,而未得到他写字的神韵,所以不算学到了张旭草书的真东西。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难度较大。翻译第(1)句的时候,注意“之”“变”“可”“一”“寓”的意思;翻译第(2)句的时候,注意“得”“心”“逐”“迹”“能”的意思。
    5.其一“不治他伎”,专心于草书;其二“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其草书是在内心的真切感受和丰富情感的支配下完成的,是对社会、自然生活的真实反映,直击人的心灵,有着动人的力量。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概括、表述能力。解答的时候,我们要抓住“不治他伎”和“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去拓展、延伸、探究。
    6.①嗜酒豁达;②孜孜以求;③痴迷(痴狂)书法;④自甘淡泊。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阅读。解答该题既要联系文言文文本也要联系诗歌,其中韩愈的文章写了张旭书法的内容和他的心理,而《赠张旭》一诗则着重指出了他的性格和为人,结合两篇文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过去张旭善于写草书,不涉及研究其他技艺。喜怒窘困,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每有心动的时候,必用写草书这种形式表现出来。观察事物,看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果、日月星辰、风雨水火、雷电霹雳、歌舞战斗……天地间事物的万千变化,或喜或惊,全都寄托在书法之中。所以张旭的书法,千变万化犹如鬼神一样,不可捉摸,(他)凭借书法终了一生而享誉后世。如今高闲的草书,有张旭的思想吗?仅追求他的字形,而未得到他写字的神韵,所以不算学到了张旭草书的真东西。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点分类训练:对比阅读类: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点分类训练:对比阅读类,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10《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这是一份(通用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10《议论文阅读》(含答案),共26页。

    (通用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09《文学作品阅读》(含答案): 这是一份(通用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09《文学作品阅读》(含答案),共35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通用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