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设计,共5页。
这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立体的感知过渡到平面认识,是小学阶段平面几何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课教学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了直角,这些都为本课教学打下了基础,教材再次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实际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加深对其特征的认识,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边与角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动眼看一看、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数一数等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长方形或正方形。建立长方形、正方形的数学模型。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课前预习、课堂交流、探索等学习活动以达成学习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学习的操作探索活动, 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合作兴趣;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学情分析:
1.一般特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猜测、验证、合作交流的经验,有参与验证、交流的兴趣。
2.初始能力: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会辨认这两种图形,同时也在头脑中形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学生也已经学习了角的知识,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3.信息素养:学生能够通过自学了解所学知识,能主动收集相关学习资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边的特征 角的特征
长方形:有4条边、 对边相等 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有4条边、每条边相等 有4个角,都是直角
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激趣
课件
创设“机器人”的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
引发动机
边播放边讲解
感受“面”从“体”得。激趣引课
10秒
101教育PPT
2
认识
课件
演示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呈现过程
形成表象
讲解—播放—概括
认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3分钟
自制
3
掌握
课件
判断长方形
举例验证
建立概念
播放—提问—讲解
掌握长方形的特征
2分钟
101教育PPT
4
掌握
课件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
提供示范
正确操作
设疑—播放—讨论
掌握正方形的特征
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分钟
自制
5
应用
拓展
课件
巩固习题和拓展性习题
归纳总结
复习巩固
设疑—播放—讲解
应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做适当的延伸
2分钟
101教育PPT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一
课
前
准
备
1、备教材、备学生把握教学目标,找准知识的起点。
2、针对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预设.
3、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前预习:
1、阅读学习内容;
2、尝试练习;
3、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
4、通过自学你懂得了哪些知识?发现哪些问题?
视觉信息资源:
文本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收集学习资料感受所学知识运用的广泛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
导
入
新
课
出示新伙伴“机器人”;
2、揭示课题。
1、在联想、欣赏中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美。
2、明确学习任务。
视听信息资源:
视频和动画
1 创设情景
2 激发兴趣
3 揭示课题
4 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三
猜
测
验
证
1 抛出问题“长方形的角和边有哪些特征呢?”
2提供实验、探究所需的材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三角尺、直尺、剪刀、钉子板
3 引导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 大胆猜测长方形、正方形角和边的特征。
2 实验操作: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拆一拆、数一数活动验证猜测。
3 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4 交流、完善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深刻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视觉信息资源:
文本 图形
视觉信息资源
多媒体课件
1 猜测验证 实践操作等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2 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3 归纳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4 培养合作交流学习的积极性。
四
引
导
辨
析
1 出示媒体上的几组习题。
2 引导总结辨析长方形特征的方法。
1 独立完成。
2 交流评价。
3 总结特征和判断方法。
视觉信息资源:
图形/图像
1 联系长方形的本质特征,辨析长方形。
2 发展空间观念。
五
抽
象
与
概
括
1 准备每个小组一个信封和一张彩纸。
2 组织“拉信封”游戏
3 媒体:小企鹅变魔术
4 指导看书。
1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游戏学习发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 理解领会正方形是特殊长方形的演绎过程。
1、视觉信息资源:
文本 图形
2、视听信息资源:
视频和动画
1、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学习发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六
拓
展
运
用
1、出示巩固拓展训练题目。(3题)
2、归纳总结。
1、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回顾总结。
1、视觉信息资源:
文本 图形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深入的思考。
谈话导入
教学流程图
学生交流机器人图形组成。
教师演示课件
媒体1 课件:机器人
揭示主题
教师抛出探究问题
学生猜测、动手实践、验证猜测
媒体2 课件:归纳长方形的边角特征
学生交流、内化
教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独立思考判断交流
媒体3 课件:
火眼金睛
教师展示课件习题 讲解 总结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探究
教师引导观察质疑
媒体4 课件:小企鹅变魔术
学生交流互动
教师小结
教师引导总结
学生练习、交流
媒体5 课件、表格:
练习
学生回顾、提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七 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精讲点拨,自主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七 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七 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