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教学演示ppt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题阅读,作品档案,阅读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不朽的红楼《红楼梦》这部小说,铺叙了宝黛钗等人“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婚姻爱情悲剧,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等众多女子的不幸人生,表现了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巨变,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全书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语言生动优美,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是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峰。在这个单元中,我们摒弃碎片化阅读,通过研读《红楼梦》整本书,探索阅读路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整体把握小说的艺术价值。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跳读与猜读等方法阅读《红楼梦》整本书,把握情节主线,理清人物关系,探究作品内涵,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2.品味语言,分析艺术手法,了解小说展现的社会风貌和生活习俗,体会作者在日常生活的细腻叙写中寄寓的深刻思想内容与丰厚文化内蕴3.撰写故事梗概或作品提要、读书笔记,学写综述
《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王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家牟宗三曾经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红楼梦》的悲剧,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但真正说来,人生见地之不同只是导致某些不幸发生的具体原因,贾政、王夫人、元春、王熙凤等的人生见地和林黛玉、贾宝玉不同,直接导致宝黛之间的爱情无法得到亲人们的祝福。贾府主人们优先考虑的是家族权力和财富的延续,而不是两个年轻人的感受,这并非完全不可理解之事。比起爱情,仕途经济是那个世界里更重要的事情。
坚固的权力和财富等足以压倒一切柔软的东西,让有情之天下无法充分地实现出来。但根本说来,这种悲剧的核心是通过无常的变化呈现一切美好事物的稍纵即逝,以揭示生命、世界和价值的虚无本性。在《红楼梦》之前,《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金瓶梅》已经弥漫着虚无的气氛,帝王将相的事业、英雄豪杰的理想、商贾官僚的贪欲,一切的是非成败或者酒色财气最后都归于幻灭空寂。而《西游记》更通过取经的主线、“孙悟空”等之名,直接地点明这一点。
《红楼梦》则在真假有无的追问中把这种幻灭感渲染到极致。对“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越是执着,“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带来的心灵冲击就越强烈。“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由入世而离尘,是主人公贾宝玉的生命轨迹,也是无常和虚无的展开之所。
刻骨铭心的木石前盟、波澜壮阔的情感冲突、悲欢离合的往复循环、生离死别的亲历旁观,宝玉一直感受着这个爱他、也被他所爱的世界,不断感受着爱在这个复杂世界的纠结和无奈。这个世界像一个巨大的网络,处在中心的宝玉被来自各个方向的力量撕扯着。他无法阻止任何不幸事情的发生,更谈不上对这个世界进行任何有意义的改变。宝玉没有力量去帮助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帮助自己。被无力感笼罩着的宝玉,对这个世界从热爱和执着变为失望和绝望。而在这种绝望中,宝玉发现了另外一个自己,觉悟到世界虚无本性的自己,这个自己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呈现出来,不是如姽婳将军林四娘那样和这个世界的直接抗争,而是告别:觉悟到虚无的宝玉和贾府的告别,和自己“宝玉”身份的告别。告别也是一种抗争,是选择另外一种人生,这也是宝玉唯一能够自主选择的人生。在经历了世间的种种纷扰之后,炽热而跃动的心渐渐冷寂,宝玉只想在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下做一块无用的石头。
但是仍然可以下一个断语:人的伟大在于可以通过思想创造一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的世界。在虚无的废墟和荒漠之上,美好的东西获得了一个更坚固的根基。这个坚固根基的核心是矛盾和紧张,在入世和离尘之间,在相信和怀疑之间,在真假有无之间。《红楼梦》帮我们清理了地基,矗立起什么,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一直相信,任何一种思考都通向一个更好的世界,其中有美好的爱情、亲情、友情,有更适合保证这些美好事物存在的环境。作为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精神性的存在,人们深知这个世界永远无法完美,悲剧、残缺和遗憾无处不在,但对于它们的理解和接受就足以让我们更加强大,也更有力量去追求那些值得追求的东西。
一、作家名片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 ,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玺之曾孙。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初年,曹家因政治斗争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居北京。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二、作品价值1.就题材内容而言,《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它将人情世态寓于粉迹脂痕,把世情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水准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它之后,一些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都曾模仿其笔法,现代、当代作家中受其影响者也为数不少。2.《红楼梦》以其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为当时和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它为题材的诗词、戏剧、曲艺、影视、绘画、舞蹈、雕塑等作品,举不胜举。《红楼梦》还流播海外,成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奇葩。
一、版本选择《红楼梦》现存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仅流传前八十回的,保留脂砚斋评语的脂评系统(抄本系统);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的,并续写完成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刊本系统)。
二、参考资料《红楼梦》反映的是18世纪中叶的社会生活,与现在所处的时代有一定距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可参考部分书籍或文章,以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比如:1.作者传记类,如周汝昌著的《泣血红楼》,樊志斌著的《曹雪芹传》。2.《红楼梦》其他版本类,如周汝昌先生校订的《石头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
3.文本细读类,如王蒙著的《红楼梦启示录》,白先勇著的《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欧丽娟著的《大观红楼》,蒋勋著的《蒋勋说红楼梦》,蒋和森著的《红楼梦论稿》,北京大学通识教材《红楼梦十五讲》。4.影像资料: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由王扶林先生导演,欧阳奋强、陈晓旭主演。
三、制定阅读计划《红楼梦》可谓鸿篇巨制,再加上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对本书的阅读应有一定的计划性,比如利用假期自读全书,开学后结合老师的计划安排再重读经典,可每周完成几个回目的阅读。四、略读
研读任务一 读回目,理清结构主线《红楼梦》是章回体作品,其回目犹如小说的“眼睛”,简练工整。请阅读各回回目,编写章回提纲,以初知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感知书中人物,并梳理小说线索结构。
主线:一是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了众多女性的不幸命运。
研读任务二 查阅资料,整体梳理贾府人物关系
《红楼梦》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
(注:画线人物,冷子兴演说时已不在人世;括号中的人物,是上面人物的配偶。)
五、精读研读任务一 理解和欣赏主要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提示 1.贾宝玉——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阖府视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2.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与宝钗并列)。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3.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宝玉的姨表姐。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规劝宝玉读书做官。有一个金锁,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被外人称为金玉良缘。4.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贾府大小姐。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作女史。秦可卿出殡不久,元春晋封贵妃。贾府为了迎接她省亲,建造了大观园。她给家族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自己幽闭深宫,不能尽享天伦之乐。5.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抄检大观园时,她当众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对贾府的危局颇有感触,希望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
6.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是贾母的侄孙女。自幼父母双亡,在家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不时还要三更半夜做针线活儿。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7.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带发修行。父母亡故后,她随师父进京。师父圆寂后,王夫人赏识她的佛学修为,请她入住大观园栊翠庵,原著前80回未交代结局。8.贾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贾宝玉的堂姐,是贾赦与妾所生,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原著前80回未交代其结局,根据金陵十二钗判词,最后她被丈夫孙绍祖虐待致死。
9.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宁国府贾珍的妹妹,贾府四小姐,爱好绘画。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疼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抄检大观园时,她狠心撵走丫鬟入画。四大家族的没落,三个姐姐的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看破红尘出家为尼。10.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即宝玉表姐及堂嫂。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在前80回里她支持宝黛爱情。
11.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十,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在贾府败落后,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相救,把她带去乡下。12.李纨——金陵十二钗之十一,贾珠遗孀,生子贾兰。李纨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做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节妇的典型。
13.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宁国府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14.贾母——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贾府老太太,宝玉的祖母。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
研读任务二 了解《红楼梦》中人物的生活环境
提示 1.外环境。贾府是外环境,是现实世界,跟政治环境密切相连。2.内环境。大观园是内环境,是理想世界,是与龌龊肮脏的现实社会保持距离的纯洁乐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生存空间。在这环境中需要注意的是大观园中的几处居所的描写。(1)潇湘馆——千百竿翠竹遮映。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2)蘅芜苑——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3)稻香村——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4)怡红院——绕着碧桃花,穿过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研读任务三 把握小说主题提示 1.爱情悲剧说——描写宝黛爱情的幽微曲折和悲剧结局,肯定了追求自由、自主的叛逆人物,表达了对青春生命的礼赞和对悲剧命运的深沉叹息。2.社会悲剧说——借贾府的衰败过程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3.两个世界说——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这是被统治者的世界;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这是统治者的世界。
研读任务四 读后答题一、填空题1.《红楼梦》原名 ,该书以 、 、 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 、 、 、 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答案 《石头记》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贾 王 史 薛2.《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 ,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最后落了个“ , ”的悲剧下场。 答案 王熙凤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3.《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 、 、 。 答案 贾宝玉 林黛玉 晴雯4.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 。 答案 刘姥姥5.写出金陵十二钗: 、 、 、 、 、 、 、 、 、 、 、 。 答案 林黛玉 薛宝钗 元春 探春 史湘云 妙玉 迎春 惜春 王熙凤 巧姐 李纨 秦可卿
6.《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 说的。 答案 贾宝玉7.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 、懦弱的 、精明的 、孤僻的 ,取“原应叹息”之意。 答案 元春 迎春 探春 惜春
8.下列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①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②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 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答案 林黛玉和薛宝钗 香菱 王熙凤
9.《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 ,最有趣的情节是 ,最凄惨的情节是 。 答案 元妃省亲 刘姥姥进大观园 黛玉焚稿10.贾宝玉佩戴的玉叫 ,薛宝钗佩戴的是 ,史湘云佩戴的是 。 答案 通灵宝玉 金锁 金麒麟11.《红楼梦》中表明贾府收入的情节在第 回的 一事上,表明贾府“排场费用,又不肯将就省俭”的主要情节是 和 两件事。 答案 五十三 除夕祭宗祠 元妃省亲 元宵开夜宴
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可卿死后,她的丫鬟名宝珠者,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贾珍以孙女之礼殓殡。B.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C.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D.在元春省亲的宴会上,宝钗建议宝玉把“绿玉”改成“绿蜡”。
答案 A解析 A项,丫鬟名瑞珠。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元春是荣府的大小姐,因为德才兼备,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B.《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C.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看视秦钟,不料被秦业发现。秦业将智能逐出,将秦钟痛打一顿,自己也被气死了。D.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答案 B解析 B项,“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他生日之日,贾珍在家设宴相庆。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宝玉前来庆贺。B.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C.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自杀。D.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待了一会儿,贾宝玉和众姐妹献诗。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作一首,深感遗憾。
答案 A解析 A项,贾母没去庆贺。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笼罩着她,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B.宝玉、秦钟去凤姐处坐。随贾琏送黛玉的昭儿从苏州回来,言林如海九月初三日已没,凤姐向宝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C.李嬷嬷骂袭人“哄宝玉”“妆狐媚”“配小子”,袭人气哭。宝玉守袭人,劝袭人,给袭人喂药。待袭人睡后,宝玉给秋纹篦头,晴雯讽刺,宝玉说她“磨牙”。D.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贾府大兴土木,修造园林。贾蔷要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贾琏有犹豫之意,贾蓉示意凤姐为之说好话,贾琏方允。
答案 C解析 C项,宝玉给麝月篦头。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面前对长得像林黛玉的戏子时脱口而出“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B.元妃送出灯谜让大家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欢,也命人制作灯谜让大家猜,还请来了贾政,整个聚会的气氛融洽欢快。C.元妃下谕叫宝玉等去园中住。贾政传来宝玉,当着王夫人的面,把往日嫌恶之心减了八九分;虽对所起“袭人”名字不满,但又不让改。D.贾芸从贾琏处打听得凤姐把和尚的事给了贾芹,便向母舅卜世仁要冰片麝香,准备向凤姐行贿,但卜世仁拒绝了。最后,颇有义侠之气的醉金刚倪二不要文约不要利钱借十五两三钱多银子给贾芸,贾芸才购得冰片麝香。
答案 B解析 B项,聚会的气氛很沉闷。
三、简答题1.《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两例说明。提示 例如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暗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
2.《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叙写有什么作用?提示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目睹贾府的衰败。总体而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线索。3.《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做出说明。提示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4.试比较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不同目的。提示 王熙凤是为了谋取一己之私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探春完全是出于对这个家庭的公心,出于一份朴素的情感和责任。5.在世人眼中,贾宝玉是个“废物”,请说说这一说法在文中有何根据。提示 贾政希望儿子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宝玉却无意于此,因而常被骂作“逆子”;宝玉读《西厢记》之类的禁书读得津津有味,一沾到科举程文就头痛不已;宝玉整天和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打打闹闹,却不喜欢见宾客;宝玉是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听到别人劝他讲究“仕途经济”,便直斥为“混帐话”……
四、读书心得交流自主选择角度,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在课堂上交流。
范文读《红楼梦》有感《红楼梦》,一部含笑的社会人生悲剧,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杰作。《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有两位非提不可,那便是林黛玉和薛宝钗。
林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像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莹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将她的全部热情化为为这一知己痛哭的泪水。她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
看看宝钗的结局,更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以前我是很讨厌薛宝钗的,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得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黛玉更令人叹惜。如果贾府不倒,宝钗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如今呢,贾府已经沦落到何等地步,做宝二奶奶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独守空房,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夸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原是金玉良缘,可宝玉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叹端娴处子,到底误终生……红楼女儿们散的散,去的去,曾经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只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已。曹雪芹先生也正是想抨击当时封建礼教的罪恶,并非单单描述剧中人物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而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完美版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红楼梦》,答案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集体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作者简介曹雪芹,版本简介,高鹗续写后四十章,体例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之劫,影射政治,反封建,文字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背景图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情节介绍,贾府的“硬件”,贾府的“软件”,林黛玉,贾府的实际统治者,王熙凤,贾宝玉,《西江月》二词的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