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02 时差计算与日期划分、五带和四季-2022年高考地理之区域地理总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课件02 时差计算与日期划分、五带和四季-2022年高考地理之区域地理总复习,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例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大纲: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2.日期划分;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考点解读: 1.能够利用经度差或时区差计算地方时和区时,准确地进行日期换算; 2.掌握四季的更替和划分; 3.掌握五带的划分及特点。
基础知识:一、地方时的产生与计算 1.地方时产生: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位置较东的地点比位置较西的地点时刻早。在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便产生不同的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基础知识:一、地方时的产生与计算 2.规律: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地方时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基础知识:一、地方时的产生与计算
基础知识:一、地方时的产生与计算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以下图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F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基础知识:二、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1.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各跨7.5个经度范围为中时区,由中时区向东、西每隔15°依次划分十二时区,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基础知识:二、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2.区时:每个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时间,即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基础知识:二、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3.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1)时区的计算:所求地区时区=某地经度/15°,若余数小于7.5°,则商为所在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时区数为商+1。 (2)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土两地的时区差数,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 (3)举例:当北京区时为5月24日上午7时,求位于东三区的莫斯科和位于西五区的华盛顿的区时。 莫斯科:7-(8-3)=2(5月24日凌晨2时)。 华盛顿:7-(8+5)=-6(5月23日18时)。
基础知识:三、日期的划分 1.日期划分:当180°经线与日期0时经线重合,全球日期相同。除变化示意图旧的一此以外的任何时刻,地球上都同时具有两个日期。判断时,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一天的范围;从0时经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一天的范围。
基础知识:三、日期的划分 2.新旧日期比例:确定180°经线地方时是几点(设为x)新旧日期比例为x/(24-r);新一天占全球比例为x/24;旧天为(24-x)/24。如北京时间为7日6时,求全球7日和6日所占范围比值。由北京时间为7日6时,180°经线地方时为10时,得出7日和6日所占范围比值为10/(24-10)=5/7。
基础知识:三、日期的划分 3.两条日期分界线
基础知识:四、晨昏线 1.晨昏线的概念: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是一个大圆圈,故又称晨昏圈。 注:α: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β:太阳光线与纬线夹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晨昏线示意图
基础知识:四、晨昏线 2.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变化范围为0°~23°26′,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即图2中∠α=∠β。 (5)晨昏线只有在二至日时才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的移动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方向相反。
基础知识:四、晨昏线 3.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 (1)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以上三种方法适合所有晨昏线的判读,但在判读俯视图时必须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地球自转方向后,再根据自转法来判断晨昏线。
基础知识:四、晨昏线 4.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自转方向:读图甲,若弧AB为昏线,则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弧BC为昏线,则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确定地方时的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如图乙中CN;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如图乙中AN;昼半球中央经线,如图乙中BN的地方时是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如图乙中DN的地方时是0时。
基础知识:五、太阳视运动 1.太阳视运动的概念:在天文学上,观测分析某个天体时,将其投影到天球上,在观测者看来它就在天球上运动,称为天体的视运动。又依据观测者是否随地球自转,将视运动分为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就太阳而言,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就是东升西落或绕着地球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在天球上的轨迹便是黄道。
基础知识:五、太阳视运动 2.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判读技巧 (1)确定方位 如观察点在北半球,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倾向南方,或正午时观察点看太阳面向正南。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方向,确定图的方位。 (2)确定纬度 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方向,确定图的方位,结合太阳视运动轨迹倾向,确定南北半球,倾向南方的为北半球,倾向北方的为南半球。然后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纬度数。 (3)确定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日变化 选择地球运动图中典型的、思维难度较大的图进行判读指导,在指导中结合具体的高考题强化理解和应用。
基础知识:五、太阳视运动
基础知识:五、太阳视运动 3.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总结 (1)日出、日落方位判定 ①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极点除外) 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③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④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升,正北落(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正南升,正南落(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点除外) (2)正午太阳方位则根据直射点方位确定。(如直射点位于观测地南面,正午太阳则位于观测者正南方;反之位于正北方) (3)太阳方位与日影方位相反,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基础知识:六、五带划分 1.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
基础知识:七、四季更替 1.四季的更替: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季三个月。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确定季节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现划分季节通常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国南方地区(低纬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充足,季节转换时降雨量、风暴、光照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中纬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时变化明显的是气温。
基础知识:七、四季更替 2.气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基础知识:七、四季更替 3.天文四季: ①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②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③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基础知识:七、四季的更替 4.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基础知识:七、四季的更替 4.二十四节气:
思维导图: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划分
思维导图:五带和四季
下面左图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右图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完成下面小题。1.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A.持续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C.持续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1.读左图可知,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大圆周(最短航线)飞行时,是先向东北飞,再向正东飞,后向东南飞。在由甲飞向乙时,随着纬度的升高,飞行方向越接近与纬线平行,所以,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变小,在乙点时达到最小;当飞机由乙地飞向丙地时,飞过的纬度差变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面左图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右图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完成下面小题。2.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A.5点B.6点C.7点D.8点
【解析】2.由题干可知,此时丙地的地方时为17点,乙丙之间经度相差75º,时间差5个小时,且乙地位于丙地西面,则乙地为12点,那么乙地所在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由右图可知,乙地为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切点,且“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的大圆周飞行”,可判断甲、乙、丙为晨昏线,则甲丙所在的纬线为昼弧,甲丙之间经度相差150°,则可以推出甲、丙的昼长为10小时,根据公式“日出=12-昼长/2”可以计算出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7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形成五带的最关键因素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黄赤交角的存在D.地表形态差异
【解析】3.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回归运动,从而出现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使得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少存在纬度差异,从而形成了五带,所以形成五带的最关键和最本质的因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C正确,排除AB;地表形态差异对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最关键的因素,D错。故选C。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A.热带B.低纬度地区C.北温带D.北寒带
【解析】4.热带和低纬度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高,四季变化不明显,AB错;北寒带纬度高,全年太阳高度角较小,四季变化不明显,D错;北温带地区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较大,不同季节获得太阳辐射量差异较大,四季变化明显,C正确,故选C。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产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下图中最能示意立冬这天南通(约32°N)太阳视运动的是( )
【解析】5.据材料可知,立冬的时间大约是11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是一年中的冬半年,昼短夜长,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故A、B项错误。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计算立冬日南京正午太阳高度约是46°,C项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产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各组节气中,南通的昼夜时长恰好相反的两个节气是( )A.立春、立冬B.惊蛰、寒露C.谷雨、霜降D.芒种、大暑
【解析】6.南通冬至和夏至昼夜时长恰好相反,所以从图中可知相对应的两个节气应满足条件。立春与立秋昼夜时长相反,不是立冬,所以A错误。惊蛰与白露昼夜时长相反,不是寒露,B错误。谷雨与霜降昼夜时长相反,C正确,芒种与大雪昼夜时长相反,不是大暑,D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划分的,如图所示,它能反映季节变化。读图完成下面问题。(1)考试当天(11月15日),位于哪两个节气之间?描述当天操场上某一旗杆的影子朝向及长短的日变化情况。
【解析】(1)考试当天(11月15日),由冬至日往前推算可知考试当天位于立冬和小雪之间。此日,太阳日出东南,旗杆影子朝向西北,上午逐渐缩短并向正北方向移动,中午朝向正北,影子最短,下午逐渐加长并向东北方向移动,傍晚影子朝向东北,影子较长。
【参考答案】立冬、小雪 早上影子朝向西北,较长,上午逐渐缩短并向正北方向移动,中午朝向正北,影子最短,下午逐渐加长并向东北方向移动,傍晚影子朝向东北,影子较长。
7.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划分的,如图所示,它能反映季节变化。读图完成下面问题。(2)传统上我国划分四季开始的节气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描述常熟秋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解析】(2)秋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常熟昼渐短,夜渐长,立秋到秋分前昼大于夜,秋分到立冬昼小于夜;秋分日昼等于夜。
【参考答案】昼渐长、夜渐短;立秋到秋分前昼大于夜,秋分到立冬昼小于夜;秋分日昼等于夜。
7.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划分的,如图所示,它能反映季节变化。读图完成下面问题。(3)本学期的某天正午,有学生发现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差不多跟杆子等长,由此计算出了该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纬度。请你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黄赤交角取23.5°,常熟北纬31.5°)。
【解析】(3)场上旗杆的影子差不多跟杆子等长,即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度,由公式可知:45°=90°-(31.5°+X),可计算出X为13.5°S。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
【参考答案】南纬13.5°;45°=90°-(31.5°+X)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2.0.3 时差和日期范围的计算(课件)-(新高考专用),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区和区时,欲求某经度所在的时区,2区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问题研究 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陶渊明《四时》,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四季更替,小组讨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五带划分,太阳高度角,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资料1月亮,人造月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课件11 东南亚和新加坡-2022年高考地理之区域地理总复习,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东南亚,典例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