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部编版,共9页。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一、读拼音,写词语。 yuán ×iāo zhù hè fàn mài xī zhōu nóng chóu( ) ( ) ( ) ( ) ( ) qī xī wū yā kū qì qīng yíng hè sè( ) ( ) ( ) ( ) ( )一、根据词意完成练习。“规矩”一词有两个意思:①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借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②合乎标准或常理;(行为)端正老实。1.“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中“规矩”的意思应选 2.“弟弟虽然刚上一年级,但写的字却很规矩”中“规矩”的意思应选 三、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七八碎 ( )灯结彩 能歌( )舞 ( )心所( )( )然不同 开山( )祖 ( )堂大笑 ( )哉( )哉1.画横线的词语属于ABCB式的,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 2.从以上词语中选择一个造句。 四、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燃放(rán) 褐色(hè) 亲戚(qì) 水浒传(xŭ)B.结束(jié) 纤细(qiān) 栖息(qī) 益发浓稠(yì)C.摊贩(fàn) 喝粥(zōu) 轿车(jiào) 顾客盈门(yíng)D.汤匙(chí) 筷子(kuài) 咽下去(yàn) 脉脉含情(mò)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做事非常利落,两面三刀就解决了.B.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C.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发誓架桥,为民造福,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D小林的这篇作文在立意、布局上独出心裁。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写的,他的作品还有《猫》和《草原》。B.沈从文是我国著名作家,他写过小说《边城》。C.《寒食》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韩翃。D.《藏戏》一课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艺术特色。4.下列诗句不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是( )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B.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C.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5.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成肯定句:“每个人的嘴里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B“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是动作描写,表现八儿活泼好动的样子。C.“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这句话说明八儿很随意,把筷子胡乱摆放。D“纤纤擢素手”是细节描写,“札札弄机杼”是动作描写,表现织女美丽悠闲的样子。五、按要求完成句子。1.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写句子)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仿写句子) ,除非 ,必定 。3.经过这次外出调查活动,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修改病句) 4.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为转述句) 5.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仿写拟人句) 六、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 ,轻烟散入五侯家。2.盈盈一水间,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诗人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 。4.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 , ”来劝他。5.《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 ,课文主要写了八儿 和 两部分的内容。6.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就汉族而言,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 、 、 等;从民族戏剧来讲,有能演三五天还没结束的 ,有堪称国粹的 等;古诗里也有对习俗的描写,《寒食》描写的是 的 习俗。七、阅读理解。(一)北京的春节(节选)按照北京的老规短,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孩子们淮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一句恰当的谚语,作者在此处引用这个谚语是为了突出 2.文中描写腊八粥时,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在描写腊八蒜时,从 和 两个角度来表现腊八蒜的美味独特。3.“零七八碎儿”这个词语在文中具体指 ,我能从“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等词语体会到老舍语言 的特点。4.文中画横线句子是( ),所起作用是( )A.总起句 B过渡句 C.总领全段 D.承上启下5.过新年,放爆竹,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你肯定也不例外。可是燃放烟花爆竹,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喜庆气氛的同时,也污染了空气,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了让大家度过一个快乐、环保的春节,聪明的你有哪些建议呢? (二)年味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二踢脚、麻雷子,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爆竹声中一岁除”,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酒香味。亲朋妤友利用过年时节欢聚一堂,喝酒庆祝,到处酒香飘逸。爱串亲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蒸馒头味。毎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饺子味。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贴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尽管城里的年味各种各样,别具特色,但我总还是想念家乡的年味。1.文中的“年味”指的是 ,代表 。2.本文运用( )的结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A.分一总 B.总一分一总 C.总一分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说到了想念家乡的年味,这样显得重复。B.文中第1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之情。C.本文详略安排得当。详细写了过年的硝烟味、饺子味,略写了酒香味、蒸馒头味、墨香味。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5.作者认为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八、习作。同学们,你的家乡有什么节日习俗?你参加过什么节日的民俗活动?请你根据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注意要运用过渡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穿插在合适的地方。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感受。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详略得当,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答案一、元宵 祝贺 贩卖 稀粥 浓稠 栖息 乌鸦 哭泣 轻盈 褐色二、1.① 2.②三、零 悬 善 随 欲 截 鼻 哄 优 游1.示例:应有尽有2.示例:他的想法刚说出来就招来了人们的哄堂大笑。四、1.D 2.A 3.C 4.C 5.A五、1.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2.示例:张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 重病 按时到达学校上课3.这次外出调查活动,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4.妈妈对我说,她上班去了,让我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5.示例:枝头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着。六、1.日暮汉宫传蜡烛2.脉脉不得语3.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4.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5.沈从文 等粥 喝粥6.示例: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藏戏 京剧 寒食 禁火七、(一)1.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 这个时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2.打比方 色味3.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各种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 京味儿4.B D5.示例:我们在过春节时,可以燃放电子烟花,也可以播放燃放烟花爆竹的音乐,以营造过年的氛围;还可以通过逛庙会、逛灯展、外出旅游等方式,过一个绿色保年。(二)1.硝烟味、酒香味、蒸馒头味、饺子味、墨香味 热闹喜庆2.B3.B4.照应开头5.示例:我认为现在的年味没有变淡。虽然现在过年不再放鞭炮,但大多数的习俗还保留着,而且现在的过年方式更多样,发祝福短信、发红包等也是表达祝福和增进情感的一种方式。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