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精讲精练(学生版+解析版)
第九讲 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 精讲精练(学生版+解析版)-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九讲 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 精讲精练(学生版+解析版)-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文件包含第九讲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精讲精练解析版doc、第九讲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精讲精练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九讲 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是使语句的信息丰富充盈;“压缩语段”则是将细枝末节的信息删减,保留主干信息。扩展语句需要想象、联想能力,压缩语段则需要归纳、概括能力。近年来,压缩语段成了考查的热点,但我们复习备考时,在重视压缩语段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扩展语句。
一、扩展语句——五大题型、四项要求须记牢
“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是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往往要求以所给出的材料(词语、句子)为基础,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或者要求以古诗词的意象为中心,根据其意境进行扩写。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还要符合情境,有逻辑性,恰当运用修辞等。
“扩展语句”考查形式灵活多变,常见的考题形式主要有:(1)联词设境型;(2)丰富句意型;(3)续写补充型;(4)再现情景型;(5)话题扩展型。
“扩展语句”的四项要求:
1.主题鲜明,句意丰富
2.色彩一致,语境统一
3.衔接自然,连贯有序
4.语文得体,文意贯通
题型一 联词设境型
该题型往往要求运用所提供的几个词语,发挥合理想象,揣摩词语之间的联系,创设一种情境,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话,或阐发一种哲理。有的要求围绕某个中心,有的要求有明确的重点,还有的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解题技法】
联词设境“四步骤”:
第一步,要看清题目要求,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题目要求的词语都要用到,不能偷换、遗漏或更改。
第二步,要明确需要串联的几个词语的意义,注意几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准确使用词语构造恰当的语境、营造恰当的氛围。
第三步,扩展后的句子和语段表意要清楚明白,在语意上要符合逻辑,要有实在的意义。
第四步,自我检查,通读所扩展的文段,确保言通、字顺、意明,且符合字数要求。
【典题示例】
例1. 运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②不少于100个字。
考试后 黄昏 鸣蝉
【解题流程】
题目要求
思维方向
运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
探究词语特点及词语之间的联系,这3个词语中“考试后”表示特定的场景,“黄昏”表示时间,“鸣蝉”表示外界的环境。同时一定要理清这三个词语间的联系。语段要求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那么“黄昏”“鸣蝉”就是外界的景,而“考试后”决定了要抒发的情。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答题时切记要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一般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引用等。通过修辞的运用使人物变得生动形象。
不少于100个字
主观性题目经常或因字数不符合要求,或因表述不够生动,或因书写潦草等原因造成失分,这一失分关键在于对答案没有进行深加工而有较多小问题,建议在解答所有主观性题目时先在草稿纸上打草稿,修改完善后,再工整地誊写到答题纸上。
【答案】考试后,我漫步在林荫道上,任微风轻拂我的脸颊,送上清凉的抚慰。已近黄昏,夕阳却还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流连天边,校园依然一片明丽。缕缕霞光穿过香樟树参差的叶缝,撒下一地碎金。树荫里,鸣蝉在快乐地吟唱,响亮而富有节奏感,我也不禁哼起了小曲儿……
【跟踪训练】
1.从下面所给的第①组词语中任选1个,从第②组词语中任选3个,将它们连缀成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要求:观点鲜明,语意完整,逻辑清晰,80个字左右。
①文化 协作 发展
②筷子 马车 足球 快递 刀叉 高铁 互联网 云计算 共同体
【答案】示例一:不同的文化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中国人吃饭时用筷子,西方人吃饭时用刀叉,吃起饭来都很顺手。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各种文化理应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组成造福人类的文化共同体。
示例二:协作才能成事,生活中处处有协作。两根筷子动作协调,才能顺利夹起美食;赛场上的足球队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精彩的进球;快递公司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将物品及时送到客户手中。
示例三: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前发展。马车时代早已远去,高铁时代正呼啸而来,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正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必须及时自我更新,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解析】题干要求从第①组词语中选1个,从第②组词语中选3个,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可见命题人意在考查考生用典型事例论证抽象道理的能力。仔细分析两组词语可以发现,第①组为抽象概念,第②组除个别词语外,其他都为具体概念。作答前必须根据表达的中心筛选出合适的词语。假设要写“发展”,就要在第②组中选择能体现“发展”的词语,其中“马车”“高铁”体现了交通工具的发展,“互联网”“云计算”体现了网络科技的发展。
题型二 丰富句意型
这种题型是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采用记叙描写等的表达方式,通过添加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等,使之具体生动、内容充实。一般或在句子的各个成分上扩展,或在句子的后面扩展。
【解题技法】
丰富句意“三步骤”: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方向。
作答时要仔细审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找到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
第二步:展开丰富想象,适当添枝加叶,形象描写扩展。
“添枝加叶法”:就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添加定语、状语、补语等,从数量、范围、程度、状态等方面对主干句子进行形容、修饰、限制等,也可以增加时间、地点、人物等,使事项完整化。
“形象描写法”:对表现的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人物更有神采;对表现的事物进行外观描写,使事物更具体。另外,还可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等,使句子表达的内容更形象。
第三步:审读扩展语句,检查是否合乎要求,是否通顺合理。
【典题示例】
例2. 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100个字。
【解题流程】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方向。
根据题干要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使句子的表达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形象生动。字数要求“不少于100个字”,注意不要超出太多,太多会影响做题速度。“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一句,核心是“寒冷”一词,因此要抓住“寒冷”进行扩展。
第二步:展开丰富想象,形象描写扩展。
围绕“寒冷”这一基点,想象人与物的具体外观情态。扩展时,既要通过对物的正面描写来表现“寒冷”,又要通过对人的侧面描写来表现“寒冷”。
第三步:审读扩写语句,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答案】示例: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平均气温低于常年好几度,路边的大树都被冻得缩手缩脚,似乎比平时矮了一截。人们都找出最厚的衣服穿在身上。早上去学校的时候,向大街上望去,一个个打扮得就像大笨熊似的,就连平日那些最爱美的女孩,也一个个“全副武装”,全然不见了往日那翩翩的裙裾。
【跟踪训练】
2.扩展下面的句子。
春天归来,麦苗变成了深绿,树枝变得轻柔,果实也开始生长。
要求: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答案】示例:春天在花朵的呼唤中归来;田野中,麦苗儿把希望演变为深绿;天空中,树枝把期盼摇曳成轻柔的舞蹈;枝头上,果实把成长膨胀成圆滚滚的模样。
【解析】首先要分析所给句子描写的具体内容,然后通过想象感知句子描写的对象的特点,最后使用修辞手法将其表述出来。比如“春天归来”,从“归”的角度分析,表达的是对春天归来时的喜悦之情,由此可以扩写为“春天花枝招展地归来”“春天在花朵的呼唤中归来”等。就后面三个分句来说,要注意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树枝变得轻柔”,可以扩写为“枝条轻柔的腰肢在风的吹拂下摆动”“树枝把期盼摇曳成轻柔的舞蹈”等。
题型三 续写补充型
续写补充型,就是给出部分语句,要求对其进行补充或续写的扩展方式。续写,多为续写后面的部分或结尾一句(几句),使其内容扩展。补充,一是补充单句使其成分扩展,二是补充某个文段的开头一句使其内容扩展,三是补充段中一句(几句)使其内容扩展。
【解题技法】
续写补写型解题“三步骤”:
第一步:针对语句续写型题目的特点,解题时须重视整体阅读和语境,以使续写内容与前文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第二步:注意把握整个语段的语体风格、语言色彩,从而确保续写内容在形式上与整个语段协调、统一。
第三步:注意题干中的相关要求。修辞、句式、意境、感情色彩等符合要求。要注意避免只顾形式不顾内容,或者只顾内容不顾形式,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
【典题示例】
例3. 根据下面的情景,在横线上续写相关内容,以构成完整的语段。
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个字。
居于小城,我总是怀想故乡卤汀河里自由穿梭的渔船,喜欢聆听小提琴曲《渔舟唱晚》。每当音乐响起,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意画面:________。
【解题流程】
第一步:从整体上把握语段,可以发现“怀想渔船”,喜欢听“小提琴曲《渔舟唱晚》”,脑海中浮现“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画面,都是以“渔船”为中心的,所以考生在续写时要紧扣“渔船”,先通过联想和想象描写渔人的活动以及活动的背景,再结合“诗意画面”这个语境提示,使续写的内容与前文形成有机的整体。
第二步:整个语段属于书面语体,语言的抒情色彩浓厚,因此,续写内容必须与前文保持一致。
第三步:题干中有“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的要求,那么考生在续写时必须根据整个画面的内容、特点、氛围等选择至少两种恰当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夕阳下,一群野鸭排成一行,在河水中倒映出一道漂亮的剪影,那是它们正在结伴而归。暮色中,渔人满载一船余晖,摇着轻快的船桨,唱着欢快的渔歌驶向岸边。渔人高亢的歌声响彻整个卤汀河。
【跟踪训练】
3.以“梅雨天”为对象为下面句子补写一段描写语句。
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语意连贯,合乎情理,不超过80个字。
五月是所谓黄梅时节。南方的梅雨天的确糟糕得可以。
【答案】天,老是阴沉沉的,布满厚重的破棉絮似的云,雨是天天下,但下得又不干脆。有时翻江倒海下一个整天整夜,有时竟连绵三四天。空气又湿又闷,到处湿漉漉、潮腻腻、霉薰薰。
【解析】 从所给的开头材料来看,“糟糕得可以”确定了所写内容的感情基调,也就是说所描写的梅雨天应体现沉闷、阴冷、潮湿的特点。选择梅雨天的典型意象,突出梅雨天的特点,写出梅雨天的“糟糕”之处即可。另外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题型四 再现情景型
这种题型一般指对诗句的扩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对题目中所给句子进行扩写。简单地说,就是把诗句改写成散文。当然,原诗句的格调、主旨、意境不能改变,且要有合理丰富的联想、想象。
【解题技法】
再现情景型解题“四步骤”:
第一步:读懂诗歌
即准确理解诗歌的意思。
第二步:展开合理想象
所谓“合理”是指不能脱离诗歌中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的限制,不能天马行空,胡思乱想。
第三步:答题时,对题干中的要求须特别留意
尤其是修辞、字数等方面的要求。
第四步:避免一个误区
在具体描写时,要避免将想象扩写等同于诗句翻译,想象是依据诗意进行补充、扩展以使画面内容更丰富,而非诗句意思的简单展开。
【典题示例】
例4. 根据下面的小诗描写一个场景。
在家/窗前的桃花都是三月开/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
要求:①运用第一人称和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解题流程】
第一步:读懂诗歌。
“在家/窗前的桃花都是三月开”两句不难理解,意为在家里每年都能看到窗前的桃花在三月盛开;而“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两句稍微让人费解,桃花怎么会在冬天的夜里绽放呢?仔细推敲,方知并非真的有桃花在冬天的夜里绽放,而是故乡的桃花即使在冬天的夜里也会在诗人的心里绽放。故乡的桃花是诗人思乡的寄托。通过对小诗的解读,考生便会知道“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两句应立足于想象,从诗人的心理上加以描写。
第二步:展开合理想象。
根据诗句所给信息可知,诗是作者独处时思念家乡有感而发,因此应围绕“思乡”这一主题展开表述。
第三步:答题时,对题干中的要求须特别留意。
题干中有“运用第一人称和心理描写”的要求。“第一人称”,需要考生在心理上进行角色转换,结合生活经历、设身处地地站在“我”的角度想象一个异乡人思乡难归的苦楚,然后以“我”的口吻展开描写。“心理描写”,限定了描写方法,考生在描写时可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表现心理活动。
【答案】示例:冬夜如诗,临窗而坐,遥望家的方向。想到自己离家数载,四处漂泊,不禁悲从中来,思乡之愁不知何处安放。月光朦胧之中,似乎看到了家乡,看到了家中窗前的那片盛开的桃林,那一朵娇艳欲滴,一枝繁花似锦,弥漫着无限的思念。那桃花盛开处,才是我心灵的港湾……
【跟踪训练】
4.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70个字。
【答案】在宁静的夜晚,晴空下一方平静的池塘清澈如镜,引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前来临水梳妆,映入水中的是她们善睐的明眸和温柔的脸庞。
【解析】作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即根据诗句写一个场景。其次要分析诗句,确定要描写的景物——夜空、星月、池塘,并抓住景物的特点——天晴、星月同辉、池清,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其意境描绘出来。最后审读扩展后的语句,检查是否通顺合理,是否符合要求等。
题型五 话题扩展型
话题扩展型就是提供话题或对象,规定某种情境,以某一词语、句子为重点,利用主题词或中心句进行扩展。解答这类题要紧扣主题词、中心句,特别要注意不能脱离主题;要注意场景的要求,切合场景气氛;要准确运用提供的修辞手法,以对主题表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要运用发散思维,由主题词联想出相应的事例、画面、场景。写出的答案要中心明确,内容丰富具体。
【解题技法】
话题扩展型解题“三步骤”:
第一步:明话题,确定扩展方向。这类题目在题干中已限定了扩展语句的中心(或话题),答题时必须牢记这个中心(或话题)去扩展。
第二步:理清思路,确定语段层次。扩展语句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丰富的过程,所以在确定扩展方向之后,应当合理安排段落层次,可以是总分、总-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类比、递进等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定手法,围绕话题,组织语言,规范作答。紧紧围绕给定的话题,确定选用的修辞手法,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组织语言,规范作答。
【典题示例】
例5. 以“城市平安”为话题进行扩写,辅以“春风”“阳光”等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
【解题流程】
第一步:把握主题,确定扩展方向。
要求“表现城市平安”,话题的中心应该是强调“城市平安”的重要性。
第二步:理清思路,确定语段层次。
想象城市平安给哪些人带来了好处,如“车辆在人人遵守交规的马路上找到了平安”“行人在秩序井然的街道上找到了平安”“市民在商品安全中找到了平安”等。
第三步:选用手法,组织语言作答。
可以选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可以借助举例、对比、因果推论法等来增强语言表现力,如“平安就像绿地一样,让我们感受生活的温馨”。
【答案】示例:春风吹拂,把平安吹到了城市里每个人的心中。工人在科学规划的车间里找到了平安,行人在秩序井然的街道上找到了平安,市民在商品安全中找到了平安。平安像阳光一样,紧紧包围着我们,让我们体味着生活的美好。
【跟踪训练】
5.下面是张岱《西湖梦寻·明圣二湖》中的一段文字,请仿照所给示例,给加点词“滟潋”做批注。
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濛,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示例 绰约:“绰”和“约”都是绞丝旁,和丝有关。这里的意思是“柔美的样子”,写出了早晨时花朵的娇嫩柔美,更衬托出皎洁月色的空明澄澈。
【答案示例】滟潋:“滟”和“潋”都是三点水,和水有关。这里的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样子”,写出了晴日里波光的明净美丽,更衬托出朦胧烟雨的空灵梦幻。
【解析】解答本题,考生要先分析示例的句子结构:示例由两个汉字的构字特点+词语的含义+词语的表达效果组成。然后从内容上做到和示例“神似”,“滟潋”在这里的意思为“水波荡漾的样子”,再仿照示例,联系文章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最后要注意阐述对象对表现意象的作用,例句中“绰约”对应的意象为朝花、夜月,而“绰约”直接写出了朝花的柔美,间接衬托出夜月的空明。仿写时,要注意“滟潋”对应的意象是晴日的波光和雨色,直接写出的是晴日的波光,间接衬托的是雨色的涳濛。
二、压缩语段——考查形式真不少,筛选概括离不了
“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压缩语段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地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是筛选能力,二是概括能力。
“压缩语段”常见的考查形式主要有:新闻类压缩、提取关键词类、下定义类、概括语段要点类。
题型一 新闻类压缩
新闻类压缩主要包括拟写新闻标题、新闻导语、一句话新闻以及提取新闻关键消息等。
新闻类压缩总体思路:
1.拟写标题:对象+事件(+时、地)+结果(单句式、复句式、对句式)
2.压缩主体,拟写导语:对象+事件+时、地+过程+主旨(叙述式、描写式、结论式)
3.拟写一句话新闻:陈述对象(人物)+事件(简明、准确、生动)
4.提取新闻关键消息:时间+对象(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简明、扼要)
类型1 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提挈全篇,浓缩文意,因此,新闻标题必须简洁、准确、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富有吸引力。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新闻标题的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作出内容提要等。
【解题技法】
写新闻标题“5注意”:
1.题文一致
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
2.一语破的
新闻中的事实往往不止一件,其中最新鲜的事实,才是它的精华,牢牢地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才有突破性。只保留核心部分和事情发展的结果,省去那些不必要的过程、细节、消息来源和不必要的议论,即一般只出现两个必备要素——人物(或单位、事物等)、事件,并且还应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3.旗帜鲜明
标题要是非明确,爱憎鲜明。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悲哀,拟写新闻标题时不能无动于衷,要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
4.生动活泼
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事实以外,还要关注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感染中给人以启迪,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注意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中国经济一直在“升温”(比喻)。
5.注意字数的限制
拟写新闻标题的题目大都有字数限制——不超过××个字。超过字数一般要扣1分。
【典题示例】
例6. (2017·天津)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2个字以内)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解题流程】
第一步:明确核心话题。
“一带一路”,是语段的核心话题,语段提出这个核心话题后,对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释。
第二步:找到关键词句。
综观语段,关键语句是“‘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其中的关键词语是“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第三步,组合要点,注意字数要求,拟定答案。
【答案】示例:“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跟踪训练】
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人民日报》西安5月7日电(记者张丹华)陕西省政府7日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226万老区人民从此告别绝对贫困,走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
延安是革命老区,同时也是一个贫困面较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近4年来,中央和各级财政累计向延安投入扶贫资金达62.5亿元。延安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等“八个一批”工程,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有力助推了当地告别绝对贫困的进度。
如今的延安,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区人民信心十足,正为开创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而接力奋斗。
【答案】延安贫困县全部“摘帽”奔小康
【解析】拟写新闻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要在导语中筛选相关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新闻主体部分筛选相关信息。分析这则新闻,第一段为导语,抓住新闻的报道对象“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事件“退出贫困县序列”,再从事件的意义“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走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最后对此进行深入提炼即可拟写出答案。拟写答案时,要把握关键词,尽可能采用原文中负载重要信息的词语来组织答案。
类型2 拟写导语
导语,是对新闻报道的总的概括。导语一般在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要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概述出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导语虽短,但新闻的要素齐全,因而读者可从导语中获取整个新闻的总印象。
【解题技法】
标准的新闻导语拟写公式:
①新闻单位名称+②消息发出地名称+③发出时间+④主体和事件+⑤(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的)条件或原因+⑥主体事件的简约过程+⑦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说明:如果试题材料不包括前三项相关材料,前三项内容可舍去;④⑤两条可互换位置;⑥中的过程要用句子完成,如果字数要求极严格,可以用主体事件名称带出过程。
试题若要求根据新闻的主体写导语,考生应仔细阅读主体部分,从中提炼出各个要素,然后加以连缀。
【典题示例】
例7. 请根据下面的一则新闻材料,拟写导语。不超过30个字。
《四川日报》讯(记者王成栋)4月29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天,“丁丁”“如意”两只大熊猫,先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出发赶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然后搭乘俄罗斯航星航空公司派出的专机直飞俄罗斯。中方派出饲养员和兽医随行照顾,直至两只大熊猫完全适应莫斯科动物园的生活。
为迎接两只大熊猫的到访,莫斯科动物园按照中方专家建议改造了大熊猫馆。大熊猫馆包括两个室外运动场、两个室内运动场及专门的食物调制间、竹子保鲜室、监控室等。为保证大熊猫吃到可口食物,莫斯科动物园与我省竹子、竹笋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从我省空运新鲜竹子、竹笋到莫斯科。
【解题流程】
第一步:注意审题,明确题型。
注意题干中“拟写导语”的要求,明确导语精练概括的特点。
第二步:明确时间。
时间为2019年4月29日。
第三步:明确新闻主体。
主体为“丁丁”“如意”两只大熊猫。
第四步:明确新闻事件。
熊猫离开四川(或“成都”),启程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
【答案】大熊猫“丁丁”“如意”离开四川(或“成都”),启程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
【跟踪训练】
7.根据下面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新闻导语。
“耀华号”,7月31日从重庆港开出,本月3日6点50分在右行至牌县航段,船舵突然失控,船体搁浅,并且严重倾斜,长江港务监督局迅速组织救援,但因水位只有1.7米,客轮的吃水线是2.4米,再加上近期长江退水速度较快,因此4次救援全部失败。船上243名旅客被困12小时后,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安全抵港。
【答案】3日晚,“耀华号”行至牌县航道搁浅后,被困旅客获救。
【解析】时间:3日。地点:牌县航段。对象:耀华号。事件:搁浅。结果:被困旅客获救。
类型3 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报道任务,它是最简洁的新闻,要求高度概括,只要将主要的人、事交代清楚即可,对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可灵活取舍。
【解题技法】
拟写一句话新闻“2方法”:
1.充分利用新闻的导语
导语如果满足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的要求,只需对其进行适当压缩就可以写成一句话新闻。
2.整合新闻主体信息
有时候,新闻的主要信息在导语中并不呈现,在新闻中也没有明显的层次表现,这就要求考生认真分析新闻主体的内容,标出新闻的内容要点,再根据新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要求,对内容要点进行整合。
【典题示例】
例8. (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解题流程】
第一步:整合新闻主体信息。
该消息分为两段,第一段陈述了两个事实,一是综合阅读率提升;二是数字化阅读率上升。综合起来可概括为“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第二段主要阐释“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第二步:采用主谓句,即“什么样的对象怎么了”的句式概括语段主要信息。
【答案】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跟踪训练】
8.请把下面这则消息压缩成一句话新闻。(20个字以内)
济南日报2月13日讯(记者赵晓林) 记者从山东省文物局获悉,山东目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19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1 711处,总数居全国首位。
据悉,“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梳理了全省文物资源,核定公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全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万余处,新发现的文物点占总数的6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101处增加到19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606处增加到1 711处,总数位居全国首位。开展文物勘探、考古发掘600余项,3个考古项目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称号,发掘了大批遗址,出土了大量重要文物。另外,到2021年山东省博物馆总数将达600家,每1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答案】示例:山东省级以上文保单位总数居全国第一(或首位)。
【解析】首先要特别注意新闻的导语部分(一般导语是对一则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然后再逐段分析新闻的具体内容。这则材料,第一段是新闻导语,主要说的是山东省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居全国首位。第二段是补充信息,是对导语部分内容的具体说明。由此可以看出,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段。按照题干的字数要求压缩第一段导语部分,即可得出答案。比如可以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概括为“省级以上文保单位”。
类型4 提取新闻关键信息
提取新闻关键信息,就是提供一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要求对其进行压缩,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近年来提取新闻关键信息题在高考中屡次出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解题技法】
提取新闻关键信息“三步骤”:
第一步:切。切分语段的层次,分层、勾要、概括、综合。分层,将原段根据意思要点划出若干小层次;勾要,划出每一层中的重要词语、句子;概括,在勾画的基础上,概括出每层大意;综合,将各层大意归纳到一块。这里面“分层”最关键。
第二步:寻。寻找相关的词句(中心句、关键性词句)。有的语段没有中心句,就需要找出关键性或概括性的词语,加以梳理、整合,归纳出中心语义。哪些属于关键词句呢?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的句子,语段的起始句和结束句,表语意转折、递进、总结、指代、解释的词语。如果是提取关键词类的题目,到这步就可以了。
第三步:组。组合成为句子。将所提取信息整合、概括成符合要求的句子。
【典题示例】
例9. (2020·课标全国Ⅰ)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解题流程】
第一步:切。
材料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一句,是导语,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即4月24日,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第二层为第二句,分别介绍了启动仪式的主要内容,没有主次。第三层是第三、四、五句,分别介绍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及寓意、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及寓意。
第二步:寻。
从语段中心内容看,下列语句很关键:“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
第三步:组。
在上面两步的基础上,可概括出关键信息: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在仪式上公布。
【答案】示例:①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②4月24日③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④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⑤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在仪式上公布。
【跟踪训练】
9.(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
【答案】示例:①2020年6月3日,②世界经济论坛宣布,③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④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⑤主题为“世界的复兴”。
【解析】第一步:切
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层为第一句,是导语,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即“2020年6月3日”(时间),“世界经济论”(主体),“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事件),“世界的复兴”(主题)。第二层为第二句,阐释主题。第三层是第三、四句,分别介绍了组织的形式、确保安全负责人。
第二步:寻
从语段中心内容看,下列语句很关键:“2020年6月3日”“世界经济论”“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世界的复兴”“线上线下”。
第三步:组
在上面两步的基础上,可概括出关键信息:2020年6月3日,世界经济论坛宣布,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主题为“世界的复兴”。
题型二 提取关键词
关键词原指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重要的词语,一般放置在文段的前面,让读者了解文段的基本内容。后出现在网络搜索中,指人们输入到搜索框中的文字。提取关键词语,考查的是考生概括文段(文章)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解题技法】
关键词提取分“四步”:
第一步:压缩内容
仔细研读原文提供的信息,弄清其内在关系,明确材料所陈述的对象或议论的中心观点,然后尽可能简练地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提取主干
对原文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后,将相同或相近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提取概括原文最主要的信息,可用一句话将材料的内容概括出来。
第三步:筛选比较
在概括出来的主要信息中做进一步的筛选,从中提炼出最能反映材料内容的关键词。一般情况下,关键词就“镶嵌”在主要信息之中,考生只需以“压缩语段”的能力为“滤网”,将关键词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数量逐一提取出来即可作答。
第四步:整合检查
对所选关键词回头看。先看一下关键词中内容有无重复之处,再看一下信息要点全不全(高考评分标准往往按信息点给分),最后将关键词连缀起来,看意思是否连贯,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语段的中心内容。
【典题示例】
例10. (2016·浙江)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解题流程】
第一步:压缩内容。
首先确定该则材料的主要说明对象,也就是第一个关键词“引力波”,在第一段段末。第二段是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第三段是引力波的发现带来的影响。
第二步:提取主干。
提取后两段的关键词语,使之与“引力波”组合成一个能够概述材料主要内容的句子“引力波首次发现带来的影响”。
第三步:筛选比较。
在概括出来的主要信息中做进一步的筛选,从中提炼出“引力波”“首次”“发现”“影响”等关键词。
第四步:整合检查。
将“引力波”“首次”“发现”“影响”等关键词连缀起来看意思是否连贯,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语段的中心内容。
【答案】引力波 首次(或“美国”) 发现 影响(或“意义”)
【跟踪训练】
10.下面是一篇学术论文的摘要,请根据文段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时间感”是速滑运动员的一种专门化知觉,是对速度和节律的知觉。在“时间感”的复杂心理结构中,肌肉运动感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参数。“时间感”的训练应根据不同项目的比赛计划分别进行,要针对每个项目可以达到的最好成绩,确定每一分段距离上的滑跑步数,形成清晰的肌肉运动感觉,从而准确估计时间,并通过想象训练加以强化。
【答案】时间感 速滑运动员 肌肉运动感觉 训练
【解析】该段文字是一段说明性文字。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应该在分析语段的基础上,抓住说明的对象,从对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概括关键词。该段共有三句话,都是围绕“时间感”来阐述的。第一句写“时间感”的概念,实施者是“速滑运动员”。第二句写“时间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肌肉运动感觉”。第三句写“时间感”的“训练”要求,并进一步强调“肌肉运动感觉”的重要性。由此,可以得出四个关键词:时间感、速滑运动员、肌肉运动感觉、训练。
题型三 下定义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做概括说明的方法。这种题型一般是为考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
【解题技法】
运用下定义“公式”,遵循“三步骤”:
下定义的基本“公式”是“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被定义概念”是小概念,暂且用“小”来代替,“邻近大概念”是“被定义概念”的上一级概念,暂且用“大”来代替;“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也用一个字“特”来代替。那么,下定义的公式也可以简化为“小=特+大”。
运用“公式”下定义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找“大”,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大概念
如要给“笔”下定义,要先找到“笔”的“邻近大概念”——“文具”。以“东西”“物质”为“大”不行。前者太俗,后者太“宽”,也就是说,“笔是东西”与“笔是物质”都不贴切。以“工具”为“大”,说“笔是工具”,也不太贴切,只有说“笔是文具”才贴切、准确。
第二步:找“特”,即找到被下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
“笔”的本质特点为“用来写字画图”;而“细长的”“可以握在手中”等,是次要特点,可以略去。
第三步:连接“小”与“‘特’加‘大’”
以“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这一“公式”来表述。根据上面例子,“笔”的定义应为“笔是用来写字画图的文具”。
【典题示例】
例11. (2013·山东)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个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解题流程】
第一步:找到“创造”的邻近属概念。
根据语段的第一句,可知“创造”的邻近属概念是“活动”。
第二步:找到被下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也就是“种差”。
筛选文段中的能表现“创造”特点的重要信息,如“首次获得”“两种类型”“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等,把其作为种差。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套用定义格式,即形成“创造是……活动”的答案。
【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跟踪训练】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主要信息,给“播客”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
播客的英文名称为podcast,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视为个人的网络广播。播客是作者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其录制的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通过专门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实现播放,从而与广大网友分享。网友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于电脑前,可将节目下载到自己的播放器中,随时随地收听、收看。
【答案】播客是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制作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与网友分享的个人网络广播。
【解析】要给“播客”下定义,先要找到“播客”的“邻近大概念”——“网络广播”。“播客”的本质特点为“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与网友分享”;而“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于电脑前”等,是次要特点,可以略去。最后根据公式,给“播客”下定义。
题型四 概括语段要点
概括语段要点是压缩语段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是指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对材料进行概括。从设题选取的材料来看,主要是说明类和议论类。
【解题技法】
依据文体特点,概括语段要点:
1.说明类语段——层次切分法
说明类语段往往层次清晰,结构分明。因此,在压缩语段时为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要运用“层次切分法”。具体如下:
给语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要点⇒比较整理概括⇒查看验证是否达标
2.议论性语段——关键语句突破法
对议论性语段的压缩必须运用“关键语句突破法”。具体如下:
有中心句
把中心句确定为语段的主要内容
无中心句
查找对语段内容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其他进行“翻新改造”
【典题示例】
例12.(2015·山东)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
要求:①要点全面;②不超过50个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解题流程】
第一步:给语段划分层次。
这是一则说明性材料,介绍的是志愿服务的作用。语段共有四句话,每一句话各是一个层次。
第二步:提炼各层次要点。
第一句介绍志愿服务是一项社会事业,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第二句介绍这项事业的历史和作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第三句介绍志愿服务是把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第四句表明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第三步:比较整理概括。
整合四句话的四方面信息,即可得出答案。在概括的过程中,注意删次留主,根据字数概括压缩。
第四步:查看验证是否达标。
【答案】①能够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②推动社会文明发展,③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④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例13. (2012·四川)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解题流程】
第一步:抓住中心句。
这是一则议论性材料,语段的中心句是“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第二步:抓主要信息。
该文段先列举了一般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朱光潜同意陶渊明“是隐士”(主要信息一),“是忠臣”(主要信息二),又用“却”点明了自己认识的与众不同(主要信息三)。
第三步:提炼观点,据字数限制删掉非重要词语,把三个方面概括到一句话中。
【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
【跟踪训练】
12.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做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较高的乐器。
【答案】示例: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从四个方面对二胡做了介绍。作答本题,可以先找出文段说明的对象——二胡,再找出二胡的四个方面的特点:构成——琴杆、琴弦、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演奏用具——马尾做的琴弓;音质——低沉圆润;地位——深受中华民族喜爱。据此,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13.春夏之交为山火多发季,林火爆燃会增加灭火难度,带来重大灾害。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述林火爆燃产生的三个条件,每个条件的字数不超过20个字。
据中国森林消防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白夜介绍,森林中的地面植被和林下可燃物因长期堆积发生腐烂,进而产生大量可燃气体,突遇明火,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火球、蘑菇云。这种爆炸性燃烧发生突然,难以预警,在陡坡、山脊、鞍部、单口山谷、草塘沟等特殊的、较为封闭的地形中更易出现。林火爆燃会产生高温热浪和有害气体,受困者极可能受到灼伤,或因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中毒昏迷。
【答案】①因植被和林下可燃物腐烂产生大量可燃气体;②明火;③在陡坡等特殊的、较封闭的地形。
【解析】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明确压缩的对象:本题要求“概述林火爆燃产生的三个条件”。其次,分层提取关键信息,筛选关键词。根据第一句可知,森林中的植被和林下可燃物腐烂而产生的可燃气体和明火是林火爆燃的重要条件;第二句则主要说明了林火爆燃的高发地形;第三句主要说明的是林火爆燃产生的影响而非林火爆燃产生的条件,应当忽略。最后,逐条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13讲 压缩语段、扩展语句 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压缩语段,扩展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0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考前精刷卷专题0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读其文,想见其为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