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态的变化 考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态的变化 考点梳理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态的变化 考点梳理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态的变化 考点梳理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态的变化 考点梳理

    展开

    物态变化 考点梳理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2.温度计1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工具.2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3基本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直玻璃管、毛细管等.3.摄氏温度1单位符号:℃.2摄氏温度的规定0 ℃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100 ℃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读法39 ℃读作“39摄氏度”.②-4.8℃读作“负4.8摄氏度”或“零下4.8摄氏度”.注意:如果用水银柱未甩下去的体温计去测量人体的体温,只能测出高于或等于原示数的温度,低于原示数的温度测不出.4.温度计的分类5.体温计的错误使用方式1)错用沸水消毒.正确的方法应是用酒精消毒.2)使用前不用力向下甩.因为体温计自身“只升不降”,使用前一定要甩一甩.3)不会读数.应按A方向读数.注意: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内.使用体温计前不甩,则当被测的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时,水银柱才会上升;当体温低于体温计的示数时,水银柱不会下降,可简记为“能上不能下”.1.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2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物态变化,要明确三点: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种类是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物质是否由一种物态变成另一种物态.注意:物态变化不是形状的变化,而是物质由一种物态变为另一种物态,物质的种类不变.2.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3.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1水浴加热: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完全浸入液体中,但不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其优点是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减缓物态变化过程,便于观察.2实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海波或石蜡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3在实验中,为了使固体均匀受热,试管应该选择较细些的,且装入的量不要太多,同时注意用水浴加热.4.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玻璃、石蜡、松香、沥青等.注意:有没有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标准熔化过程:晶体由固固液共存液;非晶体由固凝固过程:晶体由液固液共存固;非晶体由液固.熔化凝固图象:关键是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有三种可能: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5.熔化1图象甲 晶体熔化            乙 非晶体熔化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热.6.凝固1图象甲 晶体凝固        乙 非晶体凝固2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7.汽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8.蒸发1原因:液体内部和表面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动能足够大的液体分子会挣脱液体内部其他分子的束缚飞出液面,形成蒸气.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越快.3液体蒸发的特点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即液体的蒸发不受温度限制.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即发生的部位在液体的表面,且过程较缓慢.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有致冷作用.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也与自身的性质有关,有的液体容易蒸发,有的液体不容易蒸发. 9.沸腾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3特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在内部形成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液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4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液体能持续吸热.5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说明:沸点与液体表面处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气压的方式来增大液体的沸点的.10.液化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热.例如被水蒸气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还要放热.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气体的体积.如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气态,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为液体.注意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但有的气体仅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才能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11.物态变化图定义: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特点:属于吸热过程.12凝华                 定义: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特点:属于放热过程. 考点一 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 冷热程度 叫温度,用符号t表示,要准确地判断和测温度用温度计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1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 2温度只有高低之区别,无有无之区别。0℃代表温度和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不代表没有温度。【例题10℃的水可0℃的冰相比(  C  A.0℃冰的温度低   B.0℃水的温度低   C.它们的冷热程度相同   D.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2.温度计的构造、分类与工作原理1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结构:由玻璃泡、直玻璃管、刻度值、量程、单位等组成。注意:在设计时,玻璃泡设计得较大,直玻璃管做得较细,其目的是了使一定的体积变化显示得更明显。玻璃管越细,则分度值越高。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体温计分度值是0.1℃,说明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其容积比玻璃泡的要小得多3)测温物质:常用的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一般是酒精、水银或煤油。4)分类:根据测温物质不同,可分为: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医学用温度计)。注意:除了液体温度计还有其他类型温度计例如红外线测温仪、电子温度计、双金属片温度计考点二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会认。认识温度计的 量程 分度值 会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 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若被测温度高于温度计量程,则温度计会被胀破;若被测温度过低,则温度计测不出来 会拿。要拿温度计的上部,不能用手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 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 全部浸入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会读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 稍微等一会 ,待温度计的示数 稳定 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继续留在液体中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 相平 会记记录数值+单位,注意正负问题。注意:1仰视偏小,俯视偏大,正确读数为平视2)在读取温度计示数时,一定要看清温度计是零上还是零下,若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温度计示数越来越大,则是零上;若数字越来越小,则是零下。考点三 体温计及其读数1.体温计体温计的玻璃泡里装的是水银,其测量范围是 35-42 ,分度值是0.1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 取出来读数 ,第二次使用时要 用力甩几下 2.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和作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缩口。测体温时,玻璃泡中的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上升到玻璃管中,脱离人体后,玻璃管和玻璃泡中的水银变冷收缩,在狭窄的缩口处断开,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中,所以此时的读数就代表人体的温度。3.体温计的用法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甩几下,以确保测体温前指示的温度低于待测人体的温度,使用温度计读数时,应把温度计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读数,此时应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时应精确到0.1℃。4.刻度不准确的温度计读数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是-4℃;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04(1)实际温度为54℃时,它的示数为多少?(2)当显示温度为54℃时,它所测的实际温度为多少?(3)当实际温度为多少时,它的示数和实际温度相同。方法一:函数法由于内径和刻度都均匀,则实际温度T与显示温度t的关系满足一次函数关系T=kt+bT=0℃时,t=-4℃,则0=k·(-4+bb=4k;T=100℃时,t=104℃,则100=104k+b;解得,故(1)T=54℃时,解得t=54.32(2)t=54℃时,解得T=53.7(3)T=t时,解得T=t=50方法二:比例法(1)建立温度计测温模型如图a所示:由模型示意图可知,解之t=54.32(2)建立温度计测温模型如图b所示:由模型示意图可知,解之T=53.7  (3)T=t时,有比例式,解的T=50方法三:1)这一支不准温度计的-4℃所对应的真实温度是0℃,而104℃对应的真实温度为100℃,即-4-104℃的108格代表了0-100℃,所以1格代表的温度变化为。当实际温度为54℃时,温度计对应的格数为54÷=58.32格,由于0℃对应-4℃,所以显示的温度为58.32-4=54.32℃。2)当显示的温度为54℃时,温度计上相对应-4℃上升的格数为54+4=58格,故实际温度为58×53.73)当显示的温度与实际温度相同时,考点四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器材及作用:1)测量工具:温度计、秒(停)表;2)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和读数;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 均匀受热 4)器材组装顺序:按 自下而上 的顺序组装;实验装置2.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1实验中选用小颗粒固体的目的使小颗粒固体 受热均匀 ;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小颗粒 充分接触 ,温度测量更准确;2采用水浴法加热优点使被加热的物质 受热均匀 固体物质温度上升缓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烧杯中水量的要求:能够浸没试管中的固体即可;4)试管插入烧杯中的位置要 适当 试管中所装物质要完全浸没在水中;试管不能接触到烧杯底或侧壁;【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             1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2 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3.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温度-时间图像;4.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判断熔点、熔化时间、晶体、非晶体、物态、内能大小等;5.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总结晶体熔化特点。【交流与讨论】6.探究冰在熔化过程中 是否需要吸热 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观察冰是否继续熔化;7.烧杯口处白气的成因水蒸气遇冷 液化 形成的 小水珠 8.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和热量的变化规律: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热量,内能逐渐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断升高;9.增加熔化时间的方法:加固体物质的质量;调小酒精灯火焰;10.熔化前后图线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熔化前后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相同时间温度变化量小的比热容大);11.冰熔化后继续对烧杯加热,试管内水不会继续沸腾的原因:没有温度差,试管内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12.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13.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14.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的原因: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熔点,晶体可以继续吸热;15.通过图像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16.比热容的相关判断和计算;实验结论:晶体有熔点,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 不变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一直 上升  考点五 熔化和凝固1)熔化定义:物质从 固态 变成 液态 的过程。特点:熔化 吸热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2)凝固定义:物质从 液态 变成 固态 的过程。特点:凝固 放热 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3.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定义: (选填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特点:熔化过程不断 热,温度 不变 2)非晶体定义: 没有 (选填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石蜡、玻璃、松香、沥青等。特点:熔化过程不断 热,温度 升高 4.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 熔化 时的固定温度,晶体 (选填没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 没有 (选填没有)确定的熔点。2)凝固点:液体 凝固 形成晶体时的固定温度。晶体 (选填没有)确定的凝固点,非晶体 没有 (选填没有)确定的凝固点。注意: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相同 晶体处于熔点状态下可能是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都是 吸热 过程,凝固过程都是 放热 过程。 考点六 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1.主要实验器材:温度计、停表、烧杯、酒精灯、硬纸板等;2.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3.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和读数;4.硬纸板: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    【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5.通过气泡的变化判断液体所处的状态气泡沸腾前只有少量,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如图A),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且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如图B);6.温度-时间曲线图的分析与绘制:判断沸点、沸腾时间等;7.表格数据分析:找错误数据、判断沸点、沸腾时间等;【交流与讨论】8.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用初温较高的水;减少水的质量;加带孔的纸盖;调大酒精灯火焰。9.验证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的方法:停止加热,观察水能否继续吸热;10.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11.水沸腾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12.烧杯口处产生白气的原因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当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2)水的沸点高于100℃的原因:杯口盖密封较严,导致烧杯内的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将装有刚停止沸腾的水的烧瓶倒置,浇上冷水,水又重新沸腾:浇冷水,温度降低,瓶内气压降低,导致水的沸点降低;14.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会继续吸热;15.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热;16.改变液体内能的方式:热传递;17.水温度上升不是直线的原因:随着水温的升高,散热越来越来快,所以水温升高速度变慢;18.若增加水量,水的沸点不变,沸腾时间延长,如图乙所示。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19.蒸发与沸腾的不同20.常见的液化现象1自然界中的雾、露.2)“白气现象:冬天呼出的白气;烧水冒出的白气;冰棒周围的白气;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注意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3)“小水珠:人戴眼镜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镜片模糊;汽车玻璃上的水汽;自来水管外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洗澡后镜面上的小水珠;从冰箱里取出的东西外壁上的小水珠.21.“白气”出现在哪一侧【例题】在寒冷的冬天,爸爸开车带小明外出,小明坐在开着空调的车里发现一个现象,车窗上有水雾出现妨碍了驾驶视线,爸爸调整了风挡附近空调的出风口对着车窗吹风,水雾就消失了。请同学们分析:
    1)车窗上的水雾是怎么形成的?
    2)水雾在车窗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3)车窗上的水雾为什么会消失?答:(1)寒冷的冬天,车里开着的空调吹出的是暖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液化放热,是车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会附着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3)对着车窗玻璃吹风,可加快小水珠蒸发,水雾就消失了。考点七 理解升华和凝华规律归纳:(1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如下表.2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主要是冰、碘、樟脑丸、干冰这几种物质的升华;霜、冰晶、冰花、雾凇等凝华现象.3升华和凝华过程中没有中间环节——液态.4常见现象所代表的物态变化类别常见升华现象:将试管中的碘放入热水中(碘的熔点113℃),过一会儿固态碘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汽又会变成固态碘。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冬天,晾在外面的结冰的衣服会变干,这也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了。钨丝灯的钨丝时间久了会变细,这是升华现象。常见的凝华现象:冬天早上出现的霜,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雪花,钨丝灯灯泡用久了会变黑,这些都是凝华现象。升华吸热: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干冰升华吸热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医学手术——干冰升华;舞台云雾效果。5)干冰升华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极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而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人工降雨:干冰进人冷空气层后,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热,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高空中的水蒸气便会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珠相互聚集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熔化而形成雨2)贮藏食物:固态的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会吸收大量的热,且没有残留,干冰的这一特点可以用作制冷剂,用于贮藏食物3)医疗手术:现代医学中的冷冻疗法"也是用干冰作为冷冻剂,把干冰放在病变组织(如疣子)上,由于干冰升华吸热,该组织的温度骤然降低,使病变组织坏死或冻结摘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4)舞台云雾效果:舞台上有时要用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感觉,方法就是向空气中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由于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周围气温迅速下降,于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