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精讲精练(学生版+解析版)
- 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六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精讲精练-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二讲 综合性选择题 精讲精练-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精讲精练-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五讲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精讲精练-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过关检测 精讲精练-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四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精讲精练-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四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精讲精练-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四讲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之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解析版doc、第四讲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之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的语言特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炼字(含诗眼)、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记忆蓄积
一、炼字类型
(一)炼名词
(二)炼动词
(三)炼形容词
(四)炼数量词
(五)炼叠音词
(六)炼虚词
二、诗眼类型
【跟踪训练】
1.找出下列诗句中精彩传神的字词。
①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⑧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⑨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三、炼句类型
关键语句的类型和作用:
【跟踪训练】
2.把下列倒装的诗句调整为正常句式。
①“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②“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④“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⑤“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水调歌头》)
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⑦“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杜甫《秋兴八首(其三)》)
3.找出下列诗中的主旨句。
①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②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③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④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⑤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张耒《初见嵩山》)
四、赏析语言风格
(一)常见的用来描述语言特色的词语
①清新 清秀 清健 平淡 淡雅 古朴 质朴 朴素 朴实 自然 浅显 通俗 优美 华美 华丽 工丽 典雅 新奇 鲜明 生动 形象 准确 简洁 简练 凝练 洗练 明快 传神
②高昂 奔放 豪放 热情 恢宏 轻灵 飘逸 苍劲 劲健 强健 雄健 雄奇 雄伟 雄壮 雄浑 浑厚 俊爽 旷达 奇崛 峭拔
③深沉 低沉 委婉 含蓄 风趣 幽默 诙谐 朦胧 隐晦 细密 悲慨 悲壮 悲凉 苍凉 舒缓 清冷 孤峭 清瘦
④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活泼晓畅 笔调婉约 色彩丰富 富有韵律 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 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 诗画一体
(二)不同题材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三)唐宋主要诗人作品的语言风格
【跟踪训练】
4.请用合适的词语概括下列诗人的总体语言风格。
①苏轼、辛弃疾:________
②柳永、姜夔、李清照:________
③陶渊明、谢朓、谢灵运:________
④屈原:________
⑤王安石:________
⑥李商隐:________
⑦陆游:________
⑧杜甫:________
⑨白居易:________
⑩李白:________
⑪王维:________
⑫杜牧:________
分类突破
题型一 炼字(含诗眼)
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考查角度1 炼字
【常见设问】
1.(2020·天津)“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2017·山东)“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3.(2016·课标全国Ⅲ)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2016·天津)“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题技巧】
“炼字”的4个思考角度:
1.修辞角度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怨”字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
2.活用角度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动词,且一用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如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着一“肥”字,写出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青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3.声韵角度
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叠字最具声韵效果。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黄庭坚以“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咏雪奉呈广平公》)描绘雪景,可以说是古今绝唱。
4.语境角度
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其目的都是使语言最契合语境,最富表现力。因此,是否契合语境也是判断炼字优劣的重要依据。郑谷把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不若“一枝”更能言梅开之早,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
【答题步骤】
解答炼字题“三步骤”:
第一步,析本义。指出字面义,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
第二步,描情景。分析其中可能涉及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并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第三步,说效果。(1)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2)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3)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4)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从“艺术”角度,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
说明: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满分答案】
(2017·山东)“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①“斗”字,这里是“对峙”之意。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这里是“攒聚”之意,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典题示例】
例1.(2020·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
【注】 ①饷田:到田间送饭。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解题流程】
第一步:析本义。
“数声”,直言笛声多;“一声”极言笛声少。
第二步:描情景。
“数声”,牧童的笛声,伴着晚归的农人,写出了乡村的快乐、热闹生活。“一声”笛声打破了乡村的寂静,突显了环境清幽。
第三步:说效果。
“数声”表现的热闹和颈联中的“酿酒迎新社”的热闹、喜悦形成呼应,也和首联绿植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的宁静优美环境形成动静结合的效果。“一声”以动衬静,更有利于营造宁静和谐的乡村氛围。
【自主尝试】
【跟踪训练】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①
杜 牧
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②。
樽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③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注】 ①此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②一阳生:冬至日。③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
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考查角度2 赏析诗眼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指出“××”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3.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4.本诗是怎样以“××”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
【答题技巧】
确定诗眼“5角度”:
1.内容上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2.修辞上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词性上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结构上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位置上
五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五个字。
【答题步骤】
赏析诗眼“三步骤”:
第一步,5个角度觅诗眼。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5个角度。
第二步,分析诗句找体现。结合诗句梳理围绕该诗眼写了哪些内容。
第三步,结合诗句析作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在突出诗词主题上或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满分答案】
(2016·天津)“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典题示例】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
【读懂诗歌】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解题流程】
第一步:点明诗眼。
从内容上看,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并因为“惊”,意欲立功边疆。从结构上看,一个“惊”字,串起全篇,所以“惊”字为诗眼。
第二步:分析诗句找体现。
前六句都是写初到边地感到心惊,后两句写因为“惊”而雄心勃发,通过这些诗句分析“惊”字的具体体现。
第三步:结合诗句析作用。
在结构上,“惊”为线索;在情感上,以“惊”为感情基调。
【自主尝试】
【跟踪训练】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 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本诗以“愁”字为诗眼,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
题型二 炼句
一、理解炼句必备知识
古人云:炼字不如炼句。所谓炼句,就是根据表情达意或结构的需要,在句中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或对句子做语法方面的调整。所炼句子,多是能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全诗主旨的关键句,或在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在表达上极具表现力的关键句。
二、掌握赏析炼句艺术的关键环节
【常见设问】
1.(2017·课标全国Ⅰ)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2017·江苏)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3.(2016·浙江)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4.(2015·四川)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5.(2014·广东)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技法点拨】
1.准确、全面地判断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
赏析句子题既然是以赏析表达技巧为主的暗考题,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准确、全面地判断它所使用的表达技巧。
(1)准确:
要做到准确,首先,必须要理解每种表达技巧的个性用途;其次,要将读懂诗句和把握诗句的内容实质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前者是知识储备问题,下面重点说说后者。对于判断表达技巧来说,首先要看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少考生未能准确判断的原因就是未能判断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所给句子是描写句,自然离不开描写技巧;如果是抒情句,自然离不开抒情技巧。其次看诗句的写作对象,即看它是写景的、写人的、叙事的,还是抒情的,要善于根据写作对象去判断“判断”的方向。
(2)全面:
要做到全面,就要学会多角度分析,因为诗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考虑句子的技巧,既要考虑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也要考虑结构技巧。例如陆游《秋兴》一诗尾联“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从描写方法看,运用的是虚写;从表现手法看,运用的是想象;从抒情方式看,运用的是寓情于景;从位置结构看,运用的是以景结情。不过,一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是优先考虑角度。
当然,有时还要关注句子本身的语言特点:句子倒装——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整齐的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的美;长于炼字——凝练的美。
特别提醒:古诗结尾技巧判断
①从表达方式看结尾技巧。主要有描写、抒情、议论三种作结方式,重点是描写作结。描写作结主要有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三种,其中古人用得最多的是以景作结。它是一种特殊的情景交融,特殊在哪儿?它一定在结尾,它既要求最后一句写景,还要保证倒数第二句一定不能写景,否则就是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
②从修辞手法看结尾技巧。主要有比喻作结、以典作结、双关作结、对比作结、疑问作结。下面重点谈谈“疑问作结”。它又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疑而问,很常见;二是无疑却问(反问);三是明知故问(设问)。
③从表现手法看结尾技巧。主要有反衬作结、虚笔作结、以理作结等。
2.全面、具体地分析表达效果
分析表达效果是赏析句子的最后环节,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一般而言,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写景、造情、达情。具体到诗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同时联系全文。
(1)全面分析:
要有全面分析的意识,既要从内容角度考虑,更要从情感角度考虑。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角度:
①内容、主旨角度。看它在塑造形象上是否具体、鲜明、生动,是否有利于主旨的表达。
②思想感情角度。看它对思想表达是否突出、深化、升华,对情感表达是否含蓄、强烈、丰富。
③技巧自身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果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果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拓宽诗境,表意更为深广等。
④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就有所不同。如首句有开篇点题、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
(2)具体分析:
所谓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能否结合文本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类题的重要标准。
【规范答题】
第一步,理解意蕴。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既是赏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赏句的一个角度。
第二步,多角度赏析。
(1)语言特点。句子倒装——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整齐的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长于炼字——凝练的美。
(2)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
(3)结构(构思)特点。
①首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②中间句作用:承上启下。③结尾作用: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现情感;以景衬情,用什么景烘托什么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典题示例】
例3.(2017·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读懂诗歌】
贡院里摆放着紫案,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广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分等授官叙爵,依赖着执政大臣。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弱多病心神已耗尽,超群的英才全靠诸位来识别辨明。
【解题流程】
第一步:理解意蕴。
试题下发后,举子们奋笔疾书,一片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
第二步:多角度赏析。
本题主要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先,点出修辞手法,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次,具体分析,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自主尝试】
【跟踪训练】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别韦参军(节选)
高 适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请结合全诗赏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两句。
题型三 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
【常见设问】
1.(2019·课标全国Ⅲ)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2.(2018·北京)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3.(2013·湖北)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4.(2013·天津)“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答题技巧】
赏析语言风格“4注意”:
1.整体感知
鉴赏语言风格应立足于全诗,不是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
2.调动积淀
不同的诗(词)人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因生活变迁、审美变化导致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平时要注意了解积累诗(词)人的语言风格,掌握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赏析语言风格时要注意迁移运用。
3.联系主旨
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
4.多角度入手
(1)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角度入手。
(2)要关注作者一贯的语言风格。
(3)要关注诗歌本身的语言风格。可以先回忆常见的风格有哪些,然后逐一比对,得出结论。
(4)要关注题干的提示。题干如果已经暗示了某种语言风格,我们只需从用词、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即可。
【答题步骤】
赏析语言风格“三步骤”:
第一步,明特色。用一两个词概括出语言风格特色。常用术语:平淡、工丽、绚丽、直率、婉约、明快、自然、质朴、清幽、雄奇、悲慨、凝练、浓郁。
第二步,列例证。结合诗(词)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语言风格特点,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
第三步,析效果。可指出蕴含其中的感情,可点明这一特点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注意:有些题目的题干明确了语言风格特色,就可以省略“第一步”;有些题目只要求阐释语言风格时,也可以省略“第三步”。
【典题示例】
例4.(2019·课示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读懂诗歌】
山冈上花草整齐,燕子飞东又飞西。远望田埂笔直如线,稻田白水波光闪烁。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一齐唱起田中歌,轻声细语好似《竹枝词》。
【解题流程】
第一步:了解诗歌整体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刘禹锡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从小生活在江南地区,对那里的农民生活有所了解,《插田歌》一诗就勾勒出了田野风光和农民的劳动场面。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语言风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精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仗工稳;整篇文章用语雅丽平整。《插田歌》一诗中,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整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这几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最后两句通过听觉描写农民的劳动情绪,表现了他们乐天的性格,绘出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总体而言,表现出了明快简洁、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
【自主尝试】
【跟踪训练】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白 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课时作业
A组·对点精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 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春愁
赵 鼎①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②,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注】 ①赵鼎(1085—1147):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曾任宰相。②休文:南朝时才子沈约的字,沈约一生多愁善感,后有“沈约瘦腰”之说。
这首词最后两句“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李攀龙①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②。
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
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
自有吕虔刀③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注】 ①李攀龙:明代著名文学家,被尊为“宗工巨匠”。此诗是李攀龙在友人皇甫汸被贬往开州时所作。②玉珂:原指马勒上的饰品,此处指代远行的皇甫汸。③吕虔刀:事见《晋书·王览传》,吕虔为三国魏刺史,有佩刀,相者谓三公可佩。虔以授王祥,祥又授王览。后用为称颂辅相之语。
《明诗别裁集》评价这首诗体现了“雄浑沉雄”的诗风,请结合相关诗句对这一风格进行赏析。
B组·综合提升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伴云来
贺 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 ①骎骎:马快跑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映”两句细致地描写了烛影摇曳、蛩声颤抖的客舍环境,而“共苦”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呈现了词人愁苦的心境。
B.“不眠”两句从听觉的角度、用想象的手法描写因思念征人而夜不能寐的闺妇挥杵捣衣,侧面烘托了词人对伊人的思念。
C.“惊动”两句用倒装的形式、比喻的修辞表述时光如奔马,以此表现时序变化之快,表达了词人内心的震惊和对人生的感慨。
D.“当年”四句叙写了青春幻想在生命历程中破灭的状态,“幽恨”句含蓄地将自己因今昔之落差而引发的遗恨情绪表露出来。
(2)请简要赏析上片中“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三句中的“络”“逦迤”两个词语。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 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 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②(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③柘(zhè):一种树。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做了铺垫与烘托。
B.颔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的、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
C.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
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诗人却着墨于静,静中又有动,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此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2)尾联“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蟾宫曲
卢 挚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双调”是本曲的宫调。宫调可以表明音乐的各种调式,其作用相当于词中的词牌,比如《窦娥冤》中的“仙吕”“点绛唇”,“仙吕”即为宫调名。
B.本曲内容极富乡村气息。例如一句“两腿青泥”,给读者带来一股迎面而来的泥土的气息;刚捞完虾,又热又渴,于是坐在杨柳荫下磕破西瓜而食,场景极有乡村特色。
C.小二哥吃不到西瓜“昔涎剌塔”的样子,富于农村少年的特征,很有滑稽感和戏剧性。作者抓住瞬间神态,使人物栩栩如生。
D.本曲的环境描写有烘托人物的作用,例如“荞麦开花,绿豆生芽”两句,不但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使人物活动的环境更加典型。
(2)本曲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示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分析
以“江湖”“夜雨”“灯”抒发离别之情:“江湖”能使人想到流转和漂泊,“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
效果
①名词代表意象,传达独特情感;②多个名词叠加,营造特定氛围,强化主旨情感。
示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分析
“溅”和“惊”,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效果
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②描摹情态,突出特征。
示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分析
“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效果
①绘形绘色,摹状描态,传声传貌;②直观再现事物情态,间接传达情感倾向。
示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分析
“万里”“百年”的数字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了诗人悲怆的感情。
效果
①如实描绘,精练传神,诗意隽永,回味无穷;②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示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分析
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伤心至极的人在低声倾诉,让听者悄然萌生一种莫名的愁绪,久久不散。
效果
①增强韵律感;②有强调突出作用。
示例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李商隐《安定城楼》)
分析
“永”“欲”虽为虚词,但有力地表达了作者毕生的抱负和恬淡的心情;“竟”字极尽调侃奚落之能事,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的睥睨蔑视和绝不妥协之情。
效果
①贯通文脉,开合呼应,连贯顺畅;②婉转委曲,跌宕起伏,化板滞为流动,表达复杂丰富的内涵。
类型
示例
分析
思想的
凝聚点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
结构的
总起点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好”字,统领全篇,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精妙的
闪光点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突出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特殊句式
倒装句
错位突出
多情应笑我
互文句
开合反复
烟笼寒水月笼沙
对仗句
朗朗上口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省略句
浮想联翩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特殊位置
开头部分
入题、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中间部分
承转过渡、渲染烘托
结尾部分
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特殊技巧
结合所用修辞或表现手法分析。
特定情感
揭示情感主旨,表明观点态度。
题材
语言风格
题材
语言风格
田园诗
恬淡宁谧
羁旅诗
沉郁悲慨
山水诗
清新优美
边塞诗
悲凉慷慨
讽喻诗
沉郁激愤
闺怨诗
婉约凄切
咏史诗
雄浑壮阔
宫廷诗
缠绵婉转
诗人
语言风格
诗人
语言风格
陈子昂
古朴雄浑
李商隐
委婉含蓄
王勃
雄放刚健
温庭筠
精巧艳丽
张若虚
清丽自然
李煜
凄婉柔丽
孟浩然
闲静淡远
韦庄
清丽疏淡
王之涣
清朗雄健
晏殊
闲雅婉丽
王昌龄
自然雄浑
梅尧臣
朴素平淡
王维
闲适恬淡
欧阳修
清新疏畅
李白
清新飘逸
秦观
清丽典雅
高适
雄厚浑朴
柳永
伤感缠绵
岑参
雄奇瑰丽
苏轼
豪放旷达
杜甫
沉郁顿挫
王安石
雄健高峻
白居易
通俗明快
黄庭坚
瘦硬新奇
韩愈
古朴奇险
周邦彦
富丽精工
刘禹锡
清新豪丽
李清照
凄婉清丽
柳宗元
明净幽峭
陆游
慷慨悲凉
李贺
奇丽诡诞
辛弃疾
沉郁豪放
杜牧
俊爽明快
姜夔
峭拔雅丽
炼句形态
诗句多为倒装、省略、叠加、铺展等外部形态
炼句内涵
着眼于修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凸显了诗人的感时恨别之痛
着眼于声韵
讲究平仄,善用叠词,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中的“漠漠”“阴阴”,既使描摹的景物有姿态飞扬之感,又有音调抑扬,气韵流畅之作用
炼句位置
起承转合
起
开门见山,当头棒喝
迂回入题,托物起兴
承
“承”指承接,有总承,有分承;有明接,有暗接
“承”的作用是顺势而为,承接“起”句,蓄势铺垫,伏笔照应
转
“转”多指律诗颈联,绝句第三句以及词曲的“过片”
①表现诗歌结构上的跌宕,给人以“陡然一惊”之感
②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
合
“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
①章法浑圆,呼应句首
②卒章显志,感发意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3古代诗歌阅读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综合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过关检测 精讲精练-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之过关检测解析版doc、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之过关检测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五讲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精讲精练-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五讲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之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解析版doc、第五讲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之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