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C.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D.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C项,“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错,应该是“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
故选C。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因为
B.摄乎大国之间 乎:在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如同
D.子路率尔而对曰 尔:……的样子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项,“方六七i十,如五六十”的意思是:纵横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如,或者。故选C。
3.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A项,宾语前置句。句意:(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
B项,宾语前置句。句意: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C项,状语后置句。句意:跟他们三人的志向不一样。
D项,宾语前置句。句意:有什么关系呢?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而已。
故选C。
4.对下列加粗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
C.点,尔何如(何如:怎么样)
D.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
【答案】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撰”,同“供”,善言,这里指上文子路等三人所陈述的志向。“乎”,介词,跟,和;“者”,特殊指示代词,复指“三子”。翻译就是:和他们三人(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不同。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B.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C.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D.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古代届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
B.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较低的大夫这一-级,文中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词。
C.莫春也称季春,即阴历三月。一年分四季,一季分カ三个月,分别为孟、仲、季。
D.冠者指成年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一般在宗店内由氏族长辈主持加冠。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志在从政,理想远大。他说自己仅用三年就可治理好一-个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千乘之国,受到夫子哂笑。
B.冉有为人谦虚,说话谨慎。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认为自己只能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
C.公西华志于礼教,娴于辞令。他委婉地表示在诸侯祭祀和会盟,或者共同朝见天子之时,自己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D.孔子有意引导、鼓励学生。曾皙在老师问志时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想法,孔子并米,对其加以责备,而是劝他勇敢说出自己的志向。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
【答案】
5.C
6.B
7.A
8.(1)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后半句也可译为:不要因此就不说了)
(2)(曾点)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近尾声,接着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这句话的含义是: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根据对原文文句的把握,“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注意把握“安”是疑问语气词,注意把握虚词“而”。故答案选C。
6.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B,“小相指较低的大夫这一级”错误,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故答案选B。
7.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A,“子路志在从政,理想远大,受到夫子哂笑”理解有误。根据对文本意思的理解,孔子哂笑的不是子路的志向而是他的轻率鲁莽态度。故答案选A。
8.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以”因为;“乎”相当于介词“于”;“毋”不要。(2)“而”承接连词;“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结构后置,我和他们三个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②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辨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薰莸③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④,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有删改)
[注]①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漾(mǎng yàng):广阔无边的样子。③薰莸:分别指香草和臭草。④五教:五常之教。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当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兵 兵:兵器D.夫子曰:“辩哉!” 辩:通“辨”,区别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以其类异也 也:语气词,表判断
B.以其类异也 其:代词,他们的
C.子路抗手而对曰 而:连词,表方式或状态
D.夫子何选焉 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B.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C.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D.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3)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
【答案】
9.D 10.D 11.B 12.B
13.(1)你们几个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我将从中进行选择。
(2)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在两国之间进行劝说,推求论述战争的利弊,免除(战争带给)两国的祸患。
(3)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百姓。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D项,“辩”,辩才,这里指有辩才。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D项,“焉”,语气词,相当于“呢”。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根据文言句式的对称特点可知,“城郭不修”与“沟池不越”之间应断开,排除AC;“则”与“而”都是断句的标志,之间应断开,由此可排除D。
故选B。
12.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说法错误。“繁词”说的是子贡。
故选B。
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择”,选择;
第二句得分点:“着”,穿着;“缟”,白色;“推论”,推求论述;“释”,免除;
第三句得分点:“辅相”,辅佐;“敷”,施行;“导之以礼乐”是状语后置句,即“以礼乐导之”。
译文:
孔子向北游览到了农山,子路、子贡和颜渊在他身边陪侍。孔子向四处张望,深深地感叹说:“在这里集中精神思考,没有什么想不到的啊。你们几个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我将从中进行选择。”
子路走上前说:“我希望得到这样一个机会,白色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似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大地上盘旋舞动,我率领一队人马抵抗敌人,一定能夺取上千里的土地,拔取敌人的战旗,割下敌人的左耳。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够做到,让他们两人跟着我吧。”孔子说:“多么勇猛啊!”
子贡也走上前说:“我希望出使到齐国和楚国交战的广阔无边的原野上,两军对垒,遥遥相望,战场上扬起的灰尘连成一片,士兵们拔出武器交战。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在两国之间进行劝说,推求论述战争的利弊,免除(战争带给)两国的祸患。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够做到,让他们两人跟着我吧。”孔子说:“多么有辩才啊!”
颜渊退后不说话。孔子说:“颜回,过来,为什么只有你不谈论志向呢?”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两人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
孔子说:“即使这样,不过是各自谈谈你们自己的志向,你就说说吧。”
颜回回答说:“我听说香草和臭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储藏,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百姓,让百姓不用修筑城墙,不越过护城河,把剑、戟这些兵器铸成农具,把牛羊放养在平原湖泽上。家庭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千年没有战争的忧患。那么,子路就没有地方施展他的勇气,子贡也没地方使用他的辩才了。”孔子神情肃穆地说:“多么美好的德行啊!”
子路举起手来问道:“老师会选择谁呢?”
孔子说:“不耗费钱财,不伤害百姓,不费太多的口舌,颜回都具备了。”
三、情景默写
14.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在大自然中沐临春风、一路酣歌的太平盛世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
【答案】(1)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2)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3)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详解】
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本题的“沂”“舞雩”等。
四、语言表达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
【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解答此题,应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空,根据前面的语句可以分析此处要写的是“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第二空,这一句是对前面一句的总结概括;第三空,与前面的“在个人,改变气质”对应。
16.把下面的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的大夫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即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然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示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②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⑧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④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答案】④ ③ ① ②
【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要求所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注意语段中的关键词语,如“君子式”“大夫”“苦行侠”“贵我”等,根据句子内容一一对应即可。
17.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中,你喜欢颜回、子路,还是曾参,或者其他的哪位?请选择孔子的一名弟子,结合《论语》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喜欢他的理由。要求:符合人物性格特征,100字以内。
【答案】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我欣赏颜回,他可谓品学兼优。一箪食、一瓢饮,住在简陋的地方,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抛弃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可谓安贫乐道,勤奋贤德。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经典阅读和微写作能力。
写作前,先审清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考生读了《论语》后,孔子的众弟子之中选择一位,说明选择他的理由。审题要点:关键词“孔子的众弟子”“选择一位“喜欢的理由”“人物性格特征”;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要结合人物的特点及言行进行分析,自圆其说。写作建议:要凸显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有理有据。如,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他极富学问,为人谦逊好学,尊重老师,以德行著称等。曾参生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这两个人都可以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理解性默写,语言表达,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知识梳理,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综合训练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识记字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