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2 田园诗-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

    专题02 田园诗-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第1页
    专题02 田园诗-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第2页
    专题02 田园诗-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2 田园诗-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田园诗-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共11页。
    专题2田园诗【考点分析】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陶谢作为山中田园派开宗立派的诗人,他们都明显地受到了玄学思潮的影响,但由于地位及生活道路不同,玄学在他们诗中又有不同的印迹。陶诗中的玄旨和理趣,不只表诗中多有饱含人生经验的理悟,更重要的是那种玄旨就渗透在诗中“此中有真意”的田园画面上追求的不是外物自身,而是心灵之趣。。而谢诗主要是通过那些“空翠难强名,渔钩易为曲”“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之类的玄言理悟来表达,“玄旨”并未完全化入到他的诗中。鉴赏山水田园诗,首先要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即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其次要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当然还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拨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田园山水诗的主旨往往是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或表达作者对劳动生活的歌颂常用手法——白描,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风格——恬静淡雅,意境——隽永优美【典型题析】1.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其一,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其二,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其三,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2.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析意境题 (意境=意象+情感)首先了解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其次了解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最后熟记答题模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优选例题】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1-2题。【甲】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唐〕王维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乙】答裴迪〔唐〕裴迪森森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注释】①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  ②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1.甲乙两诗都是赠答诗,乙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                    ”相应和。2. 请简要分析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这一问一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甲】山中  [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乙】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①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注】①贾至曾调守到此。3.两首诗黄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                4. 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甲诗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乙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7题。游东田(谢眺)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注】①悰(cóng):快乐。②陟(zhì)累榭:登上多层的台榭。③阡阡:通“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5.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呈现的景象,并写出全诗所表现的诗人情感的变化。                                                                                                                                                                                                                                                                                                                                                           6.对下列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戚戚”两句写出游原因,即苦于内心闷闷不乐,约伴去大自然中寻找乐趣。B.“寻云”两句写出游登山。“寻”点明诗人内心想法,“随”显其情态的悠闲。C.“远树”两句运用叠词,动静结合,描绘了树木葱翠、云雾缭绕的秋日山水图。D.结尾两句以景结情,诗人由衷慨叹,酒味再美,也不如自然美景更能消人忧愁。    E.此诗写诗人与友人携手游东田所见美景和感受。诗歌全用对句,语言清新流利。7. 请简析写景名句第四联“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为历代诗家所称道的原因。  四、阅读古诗,完成8-9题。喜雨(唐)白居易
    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8.本诗言简义丰,请体会诗的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9.说说三、四句开头两字“顿”“定”在突出标题“喜”字上的作用。   五、阅读诗歌,回答10-12题。桂源铺 [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10. 请描述“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所展现的画面。  11.赏析“万山不许一溪奔”一句的妙处。  12.诗中寄寓了什么哲理?  六、阅读诗歌,回答13-16题。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注释】太乙,终南山的别称13.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颔联写近景。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茫茫“青霭”,“青霭”的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这首诗游踪清晰可见。诗人远望终南山,人在山外,然后诗人已身在山中,接着登顶,然后准备投宿,人还在山中。14.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的表达效果      15.沈德潜评价此诗“四十字中,无所不包”,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终南山之美的?  16.说说 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何妙处?  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7-20题。江村①(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流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17.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1)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    (2)首联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则统领整首诗。(     (3)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     (4)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5)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18.文中划线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9.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  20. 尾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  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1题。  春尽(宋)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21.请结合加点词语加以赏析诗的颈联。  九、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2-23题。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苏轼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22.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3.说说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24-26题。  【甲】山行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潭上作[唐]张养竹岛残阳映翠微  , 雪翎禽过碧潭飞。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甲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春晖:春光。③轻阴:阴云。④便拟归:就打算回去。24.甲诗中“________”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________”句以退为进 ,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这美好时光。    25.甲乙前两句都是写景句,品味甲诗首句“弄”字有何妙处。乙诗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26.两首诗表达的情感相同吗?为什么?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7-28题。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蝶:蝴蝶。27.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28.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参考答案:一、1.苍苍秋雨晦2.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表达自己懂裴迪,裴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二、3.高山、落叶、秋风4. 甲诗表达了诗人思乡盼归的羁旅情怀。长江滚滚东流,而诗人自己却滞留他乡,不禁心生悲意,更加思念家乡。三四句写秋风起,黄叶纷飞的凄凉景象,将诗人的思归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刻。乙诗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三、5.鱼儿追逐嬉戏,触动了水中新荷;鸟儿四处飞散,摇动了树枝,枝上的余花纷纷飘落。诗人的情感从愁苦(忧愁)到快乐(愉悦)。6.AB 解析:C项,“秋日山水图”不对,应为“春夏之交的山水画”。D项,结尾两句与首联呼应,而不是“以景结情”。E项,“全用对句”错误。7.示例一:“鱼戏”的“戏”字,写出了鱼儿从容闲适、怡然自得的活泼神态,“新荷动”的“动”字,又写出了鲜嫩的荷花微微颤动的情状;“鸟散”句“散”“落”细致描绘了众鸟飘飞、落英缤纷的景象。整幅画面生机勃勃,自然美好。示例二:游鱼嬉戏,荷叶颤动;飞鸟散去,余花飘零。以动衬静(或动静结合),营造了清新自然的美好情景。整幅画面生机勃勃,自然美好。(两种答法都可)四、8.为这场及时雨带来庄稼丰收而高兴,表现出一种关注下层百姓的情怀。
    9.“顿”表明这场雨来得及时,立刻缓解了旱情;“定”,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粮食的丰收充满了信心。这两个字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五、10.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11.本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万山”赋予人是活力,生动形象的向读者展现了群领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阴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的那溪水在山间日夜喧嚣不停的衣服画面。12.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只要像溪水一样具有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生活总会滚滚向前,无可阻挡。六、13.A;“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在首联中未体现。14.这句描写出诗人俯在天气变化下,山中的众多沟壑都显出独特的形态。“众壑”与上句中的“中峰”相呼应,突出了终南山的雄伟壮大,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15. 与天帝居所相接,山势高大雄奇;与海角相连,山形绵远辽阔;被云雾缭绕,山中幽静如仙境;由中峰分野,山域广大纵横;因光照而阴晴不同,山谷中风光奇异多变。16. 尾联写水、写人,不仅行文有变化,且山、水、人皆成景致,深得传统山水画之美。尾联虽未直接写山,却通过“寻宿无着”的景况,从侧面点出山中地广人少、水木丰饶的特点,表现出终南山幽静、深邃、辽远等意境。七、17.(1)A(2)A(3)B(4)A(5)B18.老妻画纸,稚子敲针,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静。19. 运用了拟人手法,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20. 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八、21.“疑路断”写出诗人上坡时以为前面路断了的疑惑心理,写出了山很陡峭,遮挡了视线;“便云遮”描写出上山之后回头看山被云遮住了,侧面写出山之高。九、22.吴音渐已变儿童23.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对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对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十、24.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25.甲诗“弄”是摆弄、卖弄的意思,这里是展现、呈现的意思。山中万物都在春光中摆弄姿态,争奇斗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万物以人的情态和意趣,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山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乙诗刻画出了一副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26.不同。甲诗表达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喜爱和希望客人留下来一起赏春的愿望。乙诗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十一、27. “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8.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相关试卷

    专题11 散曲-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11 散曲-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共12页。

    专题10 婉约词-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10 婉约词-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共14页。

    专题09 豪放词-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09 豪放词-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共1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