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科教版小学科学2.7 风的成因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科教版小学科学2.7 风的成因 (教案)第1页
    科教版小学科学2.7 风的成因 (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课题
    风的成因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情分析
    第7课《风的成因》是对第6课《我们来做“热空气”》中的研究结论进行延续和应用。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低压区)将由附近的冷空气填补,形成我们平时感受到的风。本课内容也为下一单元“天气”做好知识铺垫。
    “热空气上升的原因”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风。
    生活中有多种制造风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
    尝试画图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
    能够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
    科学态度目标
    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意识到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重点
    理解在模拟实验过程中,热空气上升引起的空气流动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难点
    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入:猜谜语
    师:同学们,大家来猜一猜这个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师:对的,它就是风,你们都是用什么方式观察到风的存在呢?
    聚焦:
    展示PPT课件(国旗飘扬和放风筝)
    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我们会想办法制造“风”。
    你有哪些办法制造“风”?
    制造风的方法:
    空气流动形成风,因此要制造风,需要使空气流动。如用扇子扇用、电吹风吹、用嘴吹、拉风箱造风等。
    其他制造风的方法:将充足了气的气球放开、电风扇吹风等。
    大自然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大自然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测回答:风
    学生回答:花草摆来摆去、
    树被吹弯了腰等等
    学生回答:用扇子扇、用嘴吹灯。
    同学思考讨论
    通过猜谜语的活动,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课堂趣味性。
    讲授新课
    做风的模拟实验
    播放实验视频《风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蜡烛盒、透明塑料膜、无盖的长方形纸盒、蚊香、双面胶和纸条
    操作步骤:
    准备好一个蜡烛盒、一张透明塑料膜、一个纸盒、一段蚊香、一卷双面胶和一束纸条。
    在纸盒的两个侧面各打一个圆洞。
    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纸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透明塑料膜最好用比较硬且平整的材料,厚度也要适中。
    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
    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要点提示:
    打圆洞的位置很重要,这两个方向比较容易看到烟的走向。
    为了使烟雾看得更清楚,可以把纸盒内部涂黑。
    播放实验视频现象《风的模拟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烟雾进入纸盒中,并呈上升趋势,从上方的圆洞飘出,纸条抖动。
    实验分析:
    点燃的蜡烛加热了纸盒中的空气,使热空气上升,从上面的圆洞中跑出,吹动上面的纸条,纸条抖动。同时周围的冷空气从下方的圆洞补充进来,将洞口处蚊香的烟雾带进纸盒中。
    实验结论:
    纸盒中的空气冷热不均使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实验研讨
    描述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模拟实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到蚊香的烟雾呈线装飘出,到达顶端圆洞后,空气形成风使得纸条抖动,看到风。
    风的形成:
    在模拟实验中空气被加热后,往上走,盒中其他区域的冷空气遇热后,使的盒中的空气冷热不均,形成了风。
    你认为大自然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大自然中的风和模拟实验中的风形成原理类似吗?
    如果类似,那大自然的“蜡烛”又在哪里?
    模拟实验中,蜡烛发出的热相当于大自然中的什么?
    风的形成: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的时候,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即形成了风。
    大气时刻处于运动状态,其主要的运动形式是热的地方空气垂直上升,冷的地方空气流到热的地方,留到热的地方的空气受热又上升,在高空受冷后下降,下沉到低处的冷空气受热又上升,如此循环反复。日常说的风是指大气的流动。
    播放总结视频《大自然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观看视频
    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实验,观察并作记录。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说说自己的收获 和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描述观察的现象,全班讨论风的成因。
    学生回答:类似的
    学生回答:太阳
    学生回答:阳光照射地面对地面加热。
    通过观看实验视频,使学生们对实验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实验过程中,借助蚊香的烟雾、纸条、蜡烛的火苗等,学生可以观察到空气的流动以及流动方向,进而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学生运用合情推理形成自己的观点。
    通过展示空气流动图,盒子内外空气的温度在加热前后有何不
    同,指引学生分析风的成因与空气的冷热的关系。
    通过全班交流讨论,使同学们能够完整的描述实验过程及发生的现象,能够利用冷热空气这一因素介绍模拟实验中“风”的形成。
    通过引导,使学生们明白自然界的风和模拟实验的“风”形成的原理是相同的。
    通过展示空气流动图,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空气的冷热因素形成了风的流动。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多种制造风的方法,认识到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低压区)将由附近的冷空气填补,形成我们平时感受到的风。
    总结课堂
    板书
    风的成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风的形成和什么有关?是蜡烛、是盒子上的圆洞、还是看不见的空气?
    对于学生来说,他的认识首先是以看得见的想象来说明的。但事实上空气的流动与空气的温差有关,后者学生看不到,就需要通过思维来推翻自己的原有认识。本课就是要按照这样的思路,让学生从看到的现象出发,经历思辨最后形成科学认识。
    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习题
    学生课后完成
    作业布置
    培养动手查阅、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关教案

    2020-2021学年7.风的成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7.风的成因教案设计,共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6.观察云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6.观察云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云的三种基本形态,科学零距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