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巩固练习
展开1.2 人口迁移习题
[基础巩固]要求:在笔记本上整理并巩固
1.人口迁移的条件?
2.15世纪到19世纪二战后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路线?
3.二战后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路线?
4.什么是外籍劳工?目前外籍劳工最集中的地区?
5.外籍劳工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分别有哪些?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7.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要分析两种力,包括?
8.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9.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10.区分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
一、单选题
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题。
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下图为“我国某年各省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人口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的省区主要分布在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
4.影响现阶段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环境B.经济因素C.政策因素D.婚姻家庭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6.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了2018春节“空城”指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春节期间,许多大城市出现“空城”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B.经济差异C.社会文化 D.政治宗教
8.图示十大“空城”城市吸引大量外地人口迁入,不是因为十城市
A.就业机会多B.环境质量好C.工资水平高D.公共设施优
浙江省嵊山岛面积约为4.22平方千米,曾经是我国重要的近海捕捞基地。后头湾村位于该岛东北部,鼎盛时期所辖人口超过3000人。自上世纪90年代,该村渔民陆续迁出本岛,如今已变成“无人村”。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导致后头湾村人口外迁的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频发 ②海面上升加速③渔业资源枯竭④生活需求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嵊山岛未来适宜发展的产业是
A.海岛观光业 B.船舶制造业 C.能源加工业 D.特色种植业
读“2011年重庆市外来人口的外省(市)迁入人员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1.关于重庆市外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各省区都有大量人员迁往重庆市 B.50%以上的外来人员来自周边省区
C.重庆市劳动力短缺是吸引外来人员的主要原因 D.距离越远的省区迁往重庆市的人员越少
12.广东省大量人员迁往重庆市的原因主要是( )
A.重庆气候宜人 B.重庆就业机会多,收入高
C.在重庆投资创业经商 D.广东人口合理容量小于重庆
二、综合题
13.下图反映了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的现象,这种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而言,属于拉力的是_________,属于中间阻力的因素是_________。(填字母)
(2)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看,人口迁出对当地有什么意义?
(3)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对城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材料二 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1)据材料一,指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方向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描述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3)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流出地区带来的影响。
15.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1.2人口迁移习题参考答案
1.C 2.B
1.该题主要考查人口的机械增长和我国人口分布。考查对我国人口最多省份的了解以及对所给材料的正确领悟,浙江与江苏迁出人口比重相当,而迁入人口比重浙江明显高于江苏,再加上浙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会低于江苏,所以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对。四川人口数量大于贵州,则根据图示,迁出人口数量四川应该多于贵州,A不对。广东人口数量达到1亿,上海的人口数量远小于广东,虽然上海的迁入人口比重较大,但是人口人口基数的影响,广东的迁入人口数量更多,B不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中信息不能反应,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天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不对。故答案选C。
2.该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影响。材料提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迁入和迁出均以青壮年为主),皖、赣、黔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以(青壮年)迁出为主,所以会加速老龄化;沪、京、津属于我国发达地区,老龄化进程快,由图可知,上述三地2005-2010年为(青壮年)人口净迁入区,有助于延缓老龄化进程。故选B。
3.A 4.B
3.据图可知,迁入率的柱高于迁出率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区;中西部省区多数迁出率高于迁入率。故选A。
4.目前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因此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故选B。
5.A 6.C
5.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说明水资源不足,所以选A。
6.材料反映政府组织人口迁移,故判断为政策因素影响。政策是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所以选C。
7.C 8.B
7.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因此春节是一家人大团结的时候,而许多大城市人口大部分为外来人口,春节回家过年,导致城市人口减少,这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体现。综上所述,故选C。
8.图示十大“空城”城市多数是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医疗教育水平高,公共设施完善,因此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多数大城市的环境污染要远大于乡村和中小城市,所以环境质量不好。综上所述,故选B。
9.D 10.A
9.根据材料,该村原来主要靠近海捕鱼,长期的捕捞导致渔业资源的枯竭;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这时小海岛已经不能满足岛民的需求了,由此引发了住户的大量外迁,选D。
10.船舶制造业需要木材及人力,该岛不大且已无人,不适合;该岛适宜发展的产业应是立足于海岛本身,且又不对海岛造成危害的产业,据此只有选项中的海岛观光业符合要求,选A。
11.B 12.C
11.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据图可知迁往重庆市的人口也少,故A不符合题意;据图可知,重庆来自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省等周边省份的务工人员众多,在50%以上,故B符合题意;重庆市经济发达是吸引外来人员的主要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省、浙江省,甚至新疆前往重庆务工的人员也比较多.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且广东和重庆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广东是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重庆高,就业机会也多,B错误。广东虽然距离重庆较远,但迁往重庆人口较多,主要利用重庆直辖市条件投资创业经商, C正确。广州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较重庆多、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广东人口合理容量大于重庆。综上所述,故选C。
13.(1)A、B C、D、E
(2)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作用。
(3)可增强社会活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14.(1)80年代以前,由东部地区迁往内地和边疆;80年代以后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
(2)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3)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造成劳动力和人才流失。
15.(1)流向: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主要特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2)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鲁教版 (2019)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鲁教版 (2019)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三节 城镇化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三节 城镇化测试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