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测试题
展开1.3人口合理容量习题
[基础巩固]要求:在笔记本上整理并巩固
- 人口迁移定义?人口迁移分类?
- 15到19世纪人口迁移原因,特点,方向;二战后人口迁移原因,特点,方向?
-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政治因素?
- 早期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当代社会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
-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于迁出地和迁入地的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一、单选题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下列小题。
1.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承载力高的原因是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
C.自然资源丰富 D.生物资源少
2.青海、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②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自然灾害的增多④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4.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1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19万人,计划到2020年末将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广州统计局披露,自2015年以来广州常住人口已连续四年以每年超过40万的规模增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广州提出的“1500万”的人口控制线,“1500万”是指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土地承载力
6.针对广州市目前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A.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移民 B.限制消费,提高人口容量
C.创新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D.推迟退休,缓解老龄化问题
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据图可知,该地区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8.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9.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据下表回答问题。
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因地域空间、资源有限,故环境承载力有限
B.环境承载力受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影响和制约
C.人类创造的文化可以增加环境承载力,也可以降低环境承载力
D.伴随着新能源的发现和使用,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提高
12.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一定大于环境承载力 B.科技水平提高可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同
C.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不同 D.同一地域,不同时期的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不同
13.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状况 B.科技发展水 C.人类生活方式 D.当地生育政策
读“木桶效应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根据“木桶效应”,如果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上图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水资源
15.下列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发展新能源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 ④实行计划生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东多西少”的现象反而更加突出。
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6.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 D.新疆地区
17.西藏自治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 B.各种资源均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
C.受教育程度低,生育率普遍较低 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粮食靠自给
二、综合题
18.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西线调水能解决西北缺水问题,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而三峡水库的建设,淹没大量土地,百万移民需安置。下面左图为南水北调路线图,右图为三峡水库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通过滴灌、喷灌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使西北地区人口增加。
材料三 温哥华大学教授比尔里斯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全世界都像富裕的美国人和德国人那样生活和生产,那么我们为了得到原料和排放有害物质还需要20个地球。”
(1)材料一表明什么因素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请结合材料分析。
(2)材料二和三说明了哪两个因素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它们与环境承载力呈什么关系?
19.根据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一文认为:“地球能养活多少人?”并不是一个与“你有多大年龄?”一样的问题,它无法仅用一个数甚至是一个数的范围来回答。地球的承载力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待认识的过程,也取决于我们和子孙后代有待做出的选择。自然限制和人类选择的相互作用是理解人类承载力的关键。
(1)“地球能养活多少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内涵,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反映了这一概念的______________特征,为什么这一概念具有这一特征?
(3)材料中“人类承载力”实质是什么?其影响因素可分为哪几类?
(4)“谋求人口合理容量”需要我们和子孙后代做出怎样的选择?
作业3人口合理容量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2.C1.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承载力高的原因是自然资源丰富。 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少环境承载力低。故选C。
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要从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地域的开放程度等方面考虑。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环境承载力应该增大,④说法错误。 故选C。
3.A4.C3.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说明水资源不足,所以选A。
4.材料反映政府组织人口迁移,故判断为政策因素影响。政策是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所以选C。
5.B6.C
5.环境人口容量指的是在固有的区域可用面积和绿化等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容纳的人口总量。环境承载力一般指的是某个区域的行政规划大小,比如一个县、市的实有可用面积。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一个地区在比较好的条件下,合理的人口数量,相当于最佳状态时的情况。“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因此“1500 万”是指人口合理容量,故选B。
6.据材料“据广州统计局披露,自2015年以来广州常住人口已连续四年以每年超过40万的规模增加。”可知,广州市目前人口状况是新增人口过多,且以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为主,所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会使人口继续迁入广东,不可取,A错误;限制消费是不可取的,B错误;创新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使迁入的普通劳动力大量减少,高素质人才迁入为主,这种做法可取,C正确。目前广东人口现状不是老龄化,所以推迟退休,缓解老龄化问题与题干无关,D错误。故选C。
7.B8.D7.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环境承载力最大值为6000人,这是考虑到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各种因素而做出的估计数值,故A错误;t2时期,该地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测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故B正确;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超出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故C错误;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接近环境承载力,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8.根据所学知识,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故A错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不能超过环境承载限制,故B错误;读图,t3时期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会导致环境承载力的下降,故C错误;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持续供养人口的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故该题选D。
9.B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由于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小的主要原因是“高、寒”,生态环境脆弱。而通过科技水平的提高,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可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10.A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读表格中数据可以判断,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25万,故选A。
11.D12.A13.A
11.环境承载力,受区域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影响和制约,因地域空间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具有有限性,人类创造的文化可以增加环境承载力,也可以降低环境承载力。ABC正确,随着新能源的发现和使用,环境承载力可以提高,但不能无限提高,D错。故选D。
12.人口合理容量是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是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科技水平提高可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人口合理容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及对外开放程度等存在着差异,所以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不同。同一地域,由于不同时期的科技水平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不同,A错,BCD对。故选A。
13.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人类生活方式以及当地的生育政策等,但其首要因素为自然资源状况,故选A。
14.A15.A
14.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决定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简单的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是区域资源数量最少的资源,故选木板最短的森林,A对,BCD错。故选A。
15.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数量、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成正相关;与居民的生活水平成负相关。所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新能源,①②对;控制人口的死亡率不好把控,实行计划生育是减少人口数量,两者均不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③④错,A对,BCD错。故选A。
16.B17.A16.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资源状况、技术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而资源状况对人口容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短板资源(限制性资源)。我国青藏地区热量资源较差,导致人口合理容量较小,内蒙古地区和新疆地区水资源条件较差,导致人口合理容量较小,排除A、C、D。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各类资源均较丰富、技术水平较高,开放程度较高,导致当地人口合理容量最高,B符合题意。
17.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虽然面积广大,但人口密度很小,A符合题意。西藏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并不是各种资源均贫乏,B不符合题意。西藏自治区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但生育率并不是普遍较低,相对于中东部,其生育率相对较高,只是人口基数太小,导致人口总数增长不快,C不符合题意。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粮食靠自给,与当地人口密度很小没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18.(1)资源。南水北调使西北地区的淡水资源增加,增大了环境承载力。
(2)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科技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材料二说明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增大环境承载力;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材料三说明人们的消费水平高,消耗的资源和排放的废弃物多,使得环境承载力减小。
19.(1)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20世纪中叶以来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日益紧张,人类开始关注、研究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这一概念。
(2)不确定性 因为在概念中有“可预见到的时期内”,若时期发生变化,环境人口容量必然会发生变化。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人口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3资源环境承载力;自然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人类选择)。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鲁教版 (2019)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鲁教版 (2019)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三节 城镇化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三节 城镇化测试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