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粤教粤科版11 探究技能:分类表格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粤教粤科版11 探究技能:分类表格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交流实验后的发现,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11/12、进一步认识岩石
总课时数
1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科学知识:
(1)能区分岩石和非岩石
(2)初步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探究技能:分类 岩石展览会
(2)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描述汇报,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难点
设计
方法
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设计:提出问题—观察分析—结论
方法:观察、实验、分析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奇石展览会”的录像。
师:看了这个奇石展的录像,大家有什么感想
[了解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问题是来自于生活之中的。教师通过谈话,把学生引入到探究的情景中。]
2、让学生展示他们在平时搜集的石头,谈谈搜集石头时的一些小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这些石头来自在自然界中,它们有些裸露在表面,来自高山,而有的是被覆盖着,如在水里、土壤下等等。顺利过渡,并接近探究的重点。]
总结出探究重点: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常见的岩石”。
二、明确所需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方向
1、关于岩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让学生先自由地提问,一边帮助学生整理探究的思路,寻找所要探究的问题的切入口]
2、明确两个探究问题:
⑴区别岩石与非岩石(比如人造的砖头等,但选材也是从矿物中来的)
⑵了解岩石有很多的种类,每个种类的岩石因其成因不同,都有各自的特征。
[通过交流来明确所需探究的点位,切近探究重点]
3、你准备怎样开展你的探究活动
⑴分好实验小组;
⑵制定研究计划;
⑶交流研究计划;
⑷确定研究计划
[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先制定探究计划,理清探究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特别强调一个环节:
介绍新的认识岩石特征的方法:用化学药品认识――盐酸认识岩石的特征。(化学药品先集中放,学生使用时,再由教师发给每个小组。)
⑴介绍盐酸,强调盐酸是化学药品,有很强的腐蚀性,注意安全。
⑵介绍实验方法:利用滴管,在岩石上滴1-2滴,然后观察现象。
⑶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要进行巡视,注意学生的使用盐酸的情况。)
⑷汇报实验情况。
四、交流实验后的发现
⑴归纳总结。
(注意既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岩石的特征,又总结研究岩石的观察方法――利用感官、工具及其它物质如化学药品,三方面的结合才全面了解一个物体特征。)
⑵提问:大家感觉我们这节课上得怎样,在刚才的研究中你还有发现了什么问题?对于刚才提的问题,你们自己能研究哪些?可以怎样开展研究活动?
⑶师生互评,提出课后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及一些研究想法。
[下课铃声并不意味着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束,要使研究科学、探索 科学的方法得到延续和发展,让学生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运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五、课外拓展:
⑴观看火山爆发的场景,并思考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的成因;
⑵观看岩石品鉴家品鉴岩石的视频
⑶体验“宇宙奇妙尽在石中”
[由“奇石展览”开始,到“品鉴奇石”结束,课外拓展部分应是比较精彩的部分,但是因为本课的分组实验内容比较多,可能会做不完,因此这个环节仅能作为选用的环节,可以考虑两节课连着上,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体验。]
布
置
作
业
了解岩石的组成
板
书
设
计
进一步认识岩石
教
学后记
关于鉴别岩石的方法、五种常见岩石的特征,教师通过“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观察这些岩石?”“以上各方面分别用什么方法观察?”的问题来创设主动探究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启发学生根据旧知识自己找出岩石的特征,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认识这些特征,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还使他们“会学”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应当尽量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但正是这种“难度”,才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学生独立探索后,老师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充分表达出来。通过讨论,学生的探索结果得到了交流,互相启发提高,自己找出了各种岩石的特征。这种安排,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很有好处。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学生的探索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实验材料的选择,困难之处的点拨,关键之点的指导,研讨过程的引导,都是由教师完成的。比如,用滴酸的方法鉴别岩石,学生没有旧知识作基础,是不能自己探索出来的,教师就把方法直接告诉他们。鉴别岩石硬度和滴酸实验,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实验,教师不但做了示范演示,还采取了出示“操作提示”的方法作指导,顺利地突破了难点。在学生的研讨活动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不以教材列出的特征为唯一标准,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对那些不明确或者错的意见,老师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再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其再实验或思考,引导得出正确结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24 生活中的噪声表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发现问题——什么是噪声,分析问题——噪音危害知多少,调查感受——寻找噪声源,解决问题——全民携手共降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21 声音的传播表格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导入,自主探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第3单元 声音17 声音的产生表格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导入, 自主探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