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23 回声现象表格教案
展开课 题
回声现象
总课时数
1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感受充满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种大自然的现象,并让学生在游戏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认识到声音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回声。
3、初步了解什么样的条件下回声才能更加清晰。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难点
设计
方法
重点:认识回声现象所需要的条件。
难点:了解回声现象需要介质。
设计: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
方法:观察、实验、分析
教
学
过
程
一、活动导入
1、老师自己模拟回声的现象如:上课..课…课….课…..课;同学们好..好…好….好…..好;请坐..坐…坐….坐…..坐。利用这一有趣的模仿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贴近今天上课的主题。
2、模拟回声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让其中一位学生说一句话,然后其余的小组成员依次发出该有的回声,然后评比哪个小组配合得最默契而且最像回声现象。
二、自主探究
1、思考与猜想:
(1)教师展示校园平面图,提问学生:“同学们在学校哪些地方打闹嬉戏的时候能听到回声?”
(2)学生回忆讨论,纷纷指出不同的地方都曾听过回声。
(3)老师继续提出疑问:“发生这些回声的地方,周围的环境都是如何的?根据你以前经历过的回声现象,猜想一下产生回声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总结: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现象来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指导实验
(1)对于学生们的猜测与猜想,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声音能被反射”的实验,利用两个卡纸卷成柱状,成人字形摆好,并在交接的一端放一块木板或纸板,在卡纸的一头放一个声源,学生在另一头听声音。把木板或纸板拿走后,观察是否还能听清声源发出的声音。
(2)实验后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
使用木板
拿走木板
我的思考
(3)学生完成实验后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后的思考。
(4)老师总结并教导学生正确的回声原理,能产生回声所需要的条件。
总结:声音能被反射。
3、拓展知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1)老师展示北京天坛回音壁的图片,为什么叫回音壁?在里面说话会发生什么现象?
(2)同学们进行小组内的猜测,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3)老师播放回音壁的视频,并让学生们认识到,声音虽然能被反射,但是反射的效果与反射时用的材料有关。
(4)抛出新问题,如果在一个密闭空间里,想发生回声现象应该用什么材质的材料建造墙壁,如果不想发生回声现象又应该用什么材质的材料建造墙壁。
三、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声音的回声现象,学生初步的了解到声音在碰到物体之后能被反射,并且因为材料的不同,反射的效果也不同。并且意识到,在生活中什么地方为什么要控制音量,且不能大声喧哗。
布
置
作
业
生活中的回声现象
板
书
设
计
回声现象
反射
教
学后记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其作用是诱发学生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状态。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科学的无限魅力,让学生主动去寻求知识。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努力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实践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贯彻“以教材知识点为基点,以开放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调动的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注重。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24 生活中的噪声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24 生活中的噪声表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发现问题——什么是噪声,分析问题——噪音危害知多少,调查感受——寻找噪声源,解决问题——全民携手共降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21 声音的传播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21 声音的传播表格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导入,自主探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第1单元 植物的身体7 植物的种子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第1单元 植物的身体7 植物的种子表格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