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9. 古诗三首 课件+教案+练习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9 .古诗三首 课件.ppt
    • 教案
      9 .古诗三首 教案.doc
    • 练习
      9. 古诗三首-练习.doc
    9 .古诗三首 课件第1页
    9 .古诗三首 课件第2页
    9 .古诗三首 课件第3页
    9 .古诗三首 课件第4页
    9 .古诗三首 课件第5页
    9 .古诗三首 课件第6页
    9 .古诗三首 课件第7页
    9 .古诗三首 课件第8页
    9 .古诗三首 教案第1页
    9 .古诗三首 教案第2页
    9 .古诗三首 教案第3页
    9. 古诗三首-练习第1页
    9. 古诗三首-练习第2页
    9. 古诗三首-练习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9. 古诗三首 课件+教案+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9. 古诗三首 课件+教案+练习,文件包含9古诗三首课件ppt、9古诗三首教案doc、9古诗三首-练习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9古诗三首 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11个字,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美好愿望。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 热爱。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美好愿望。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教学准备准备资料:查找有关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三个传统节日习俗的资料;查找中国其他传统节日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元日》课时目标1.会认屠、苏2个字,会写字,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板块一  设疑揭题,理解诗题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春节过年的画面。2.解释元日3.简介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课件出示生字:屠 苏 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形声字结构:符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上窄下宽。(三)学生熟读课文:读出味道,读出节奏。元日  (宋)王安石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了解大意。理解一岁除。(除:除去,逝去)理解屠苏。(了解屠苏酒,课件出示有关屠苏酒的资料)屠苏酒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理解字。喝了屠苏酒,有什么感受?是什么滋味?认识桃符。(课件出示桃符的图片)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贴桃符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人们通过挂桃符抒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新气象。【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通过看注释、图片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抓关键字词理解古诗,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板块三 读出美好,想象画面1.创设意境,想象画面。(1)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创设意境,引导想象。(3)学生描述诗的画面。2.指导朗读,体会意境。(1)再读《元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词。(2)既指春风暖,也说明心情暖暖的;曈曈是指灿烂的阳光,表达了愉快的心情;指新的事物替换旧的事物,心情愉快。板书设计第2课时《清明》课时目标1.会认魂、酒3个生字,会写魂、借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教学过程板块一 谈话解题,了解清明一、复习导入1.介绍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自古至今许多文人以晴明为话题写下了许多诗词和文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作家杜牧的《清明》。2.了解作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板块二 初读故事,感受韵律1.自学古诗2.抓诗眼,悟诗情。(1)自由读,想一想,诗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欲断魂)(2)理解欲断魂字可以想到哪些词?(魂魄、灵魂等)欲断魂是什么意思?(失魂落魄)观察田字格中的笔画,指导书写:左窄右宽,不要忘记写最后的两笔撇折、点。学生描红、临帖、练写,教师评价。指导书写字典中有三种解释,诗中的是哪一种意思?课件出示:A.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B.想要,希望;C.将要,快要。说说欲断魂的意思。3.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计意图】古诗教学必须在诵读上下足功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促理解,以读促积累,占鳌头。 板块三 读懂读透,感受诗情1.自主探究,解字析义。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合作理解古诗大意。3.班级交流。(1)感知纷纷的精妙。纷纷指的是什么?(细雨朦胧的样子)诗中除了雨纷纷,还有什么是纷纷的?(诗人的心情)(2)猜一猜:行人中有哪些人?(扫墓的人、回家祭祖的人、漂泊在外的人……(3)拓展想象,体会欲断魂所传达出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心境。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回家祭拜先祖。但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很不好受,现在又淋了雨,此时,他的感受如何?(欲断魂)(4)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5)行人为什么要找酒家?(喝酒解闷、住宿、歇歇脚、驱驱寒等)4.背诵课文,默写古诗。5.指导书写酒、何。(里面不能少写一横)6.师小结:四月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祭祖、扫墓、踏青外,还有荡秋千、植树、打马球、插柳等,清明节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设计意图】将生活实际与想象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清明节时的哀思。通过展示名家作品片段,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板书设计第3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时目标1.会认1个字,会写4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注意字与字区别。2.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3.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板块一 回顾学法,导入课题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2.了解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Xiōnɡ      bèi      加 倍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是后鼻音,开火车读,齐读。2.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近字比较:独一蚀   异一导佳一挂   只一兄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部首是笔顺是:撇、弯勾、撇。独、佳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整体认读音节,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板块二 借助学法,合作学诗1.合作学诗2.交流所学。(1)汇报诗意。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最后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关键词:异乡指他乡;佳节指节日;遥知指远远地知道)(2)体会诗情。抓住”“,体会诗人在他乡举目无亲的孤独。抓住佳节,想象重阳节的热闹景象,与”“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字道出了诗人在节日之际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抓住兄弟一人的反差,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由读到悟,在读的过程中,解诗意,想画面,悟诗情。板块三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古诗三首,比较异同。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学生交流反馈。预设:相同之处是都描写了传统节日的景象;不同之处是表达的情感不同,第一首是喜悦,第二首是悲伤,第三首是孤独。3.拓展延伸。(1)就像王维一样,从古至今有许多客居他乡的游子将他们漂泊在外、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写入诗中。课件出示相关诗句。课件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二首》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2)自由读,指名读。【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三首古诗的异同,加深了他们对古诗主题的理解。通过拓展延伸,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板书设计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