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1 原子核的组成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1 原子核的组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射线的本质,原子核的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 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题课选择性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原子核课型新课时1教学目标1.了解放射性现象和放射性元素。2知道三种射线的特性,了解原子核的组成,会正确书写原子核符号。3.通过对原子核结构的探究,感悟探索微观世界的研究方法,强化证据意识和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三种射线的特性、原子核的组成学习难点感悟探索微观世界的研究方法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含备注)教 学 内 容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列表,学生填写后交流 课后作业一.引入新课原子核由什么微粒组成?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原子核呢?人类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和它的变化规律,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二.进行新课(一)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它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2.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1)放射性:物质发出射线的性质。(2)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3)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或等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发出射线。3.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二、射线的本质1.三种射线: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射线分裂成三束,其中两束在磁场中向不同的方向偏转,说明它们是带电粒子流;另一束在磁场中不偏转,说明它不带电。人们把这三种射线分别叫作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2.三种射线的比较射线种类实质速度穿透能力电离作用α射线α粒子流(氦核流)可以达到光速的较弱,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不能穿透一张纸很强β射线电子流可以接近光速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较弱γ射线电磁波(波长很短的光子)光速更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更弱3.射线的来源及其发现的意义:如果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那么,无论它是以单质存在的,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都具有放射性。放射性的强度也不受温度、外界压强的影响。由于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核外的电子,说明射线与这些电子无关,也就是说,射线来自原子核。这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三、原子核的组成1.质子的发现: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用p表示。质子就是氢原子核。2.中子的发现:用n表示。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通过实验证实了中子的存在。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4.原子核的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通常用这个整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叫作原子核的电荷数。5.原子核的质量数: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倍数叫作原子核的质量数。6.原子核的符号:X,其中X为元素符号,A表示核的质量数,Z表示核的电荷数。7.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组成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而互称同位素。三.课堂练习:教材107练习1-6四.课堂总结:(见板书设计)五.学习效果检测(见学案“闯关检测题”)板书设计原子核1.三种射线射线种类实质速度穿透能力电离作用α射线α粒子流(氦核流)可以达到光速的较弱,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不能穿透一张纸很强β射线电子流可以接近光速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较弱γ射线电磁波(波长很短的光子)光速更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更弱2.原子核的组成(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2)原子核的符号:X,其中X为元素符号,A表示核的质量数,Z表示核的电荷数。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5 “基本”粒子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原子核的组成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的本质,原子核的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5 “基本”粒子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