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课程基本信息 | ||||||||||
课例编号 |
| 学科 | 化学 | 年级 | 高二 | 学期 | 第一学期 | |||
课题 |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 | |||||||||
教科书 | 书名:物质结构与性质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5月 | |||||||||
教学人员 | ||||||||||
| 姓名 | 单位 | ||||||||
授课教师 |
|
| ||||||||
指导教师 |
|
| ||||||||
教学目标 | ||||||||||
教学目标: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能写出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教学重点: 写出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记忆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 | ||||||||||
教学过程 | ||||||||||
时间 | 教学环节 | 主要师生活动 | ||||||||
1分钟 | 课程引入 | 教师回顾上节课提出的新问题: (1)电子在能级中依据什么规律进行排布? (2)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又如何表示? | ||||||||
2分钟 | 知识回顾 | 学生思考:核外电子在能层中的排布具有什么规律? | ||||||||
3分钟 | 任务一 | 学生完成任务: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已有的能级知识,分析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规律。 教师总结整理。 | ||||||||
7分钟 | 任务二 | 学生完成任务:根据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规律,画出K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电子填入的能量最高的能级,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介绍能级交错和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 | ||||||||
1分钟 | 知识讲授 | 教师讲授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电子排布式相关定义。 | ||||||||
2分钟 | 练习 | 学生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20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 ||||||||
6分钟 | 思考 | 学生完成思考问题,巩固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书写。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出原子实、简化电子排布式等概念。 | ||||||||
1分钟 | 总结 | 教师总结:将电子在能级中排布的构造原理和表示方式——电子排布式纳入原子结构知识的思维导图。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不同能级中可填充最多电子数为什么不同? | ||||||||
高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三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再探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未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子半径,电离能及其递变规律,电离能与化合价的联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