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教师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教师用),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 2021年春晚,岳云鹏和孙越的相声《年三十的歌》:“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把我们带回那些难忘的春晚时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中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鸟耳中的
C. 电视机前的听众能根据音调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
D. 晚会现场的观众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0Hz~20000Hz
2. 小聪学完初中物理,在复习阶段他把两年的物理内容按现象、概念、规律、实验、探究方法、知识应用等进行系统分类总结,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
A. 托里拆利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B. 通过比较吸引大头针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运用了转换法
C. 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约为2A
D.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 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达州人应尽的义务。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 夏天,小明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这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 冬天,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4. 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因为有了光,世界才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光,我们的生活才充满温暖……,下列四幅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小孔成像表明光一定沿直线传播
B. 图中的漫画表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C. 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鱼在水中的像比实际位置深一些
D. 图是教室里的投影仪,若想使光屏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将凸透镜向上移动
5. 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来自于生产、生活。人们对力的认识也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细心观察,理性分析,我们就会慢慢探索出自然界的许多秘密。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下列生活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 运动员跑得越快越难停下来,因此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踢足球时脚会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放在桌面上的茶杯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
D. 草原犬鼠的多个洞口不都是平的,是为了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改善洞内通风
6. 如图所示,AOB为轻质杠杆,B端用细线挂一重物G,在A端分别施加作用力F1、F2、F3时,杠杆都能在图示位置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1最小
B. F2最大
C. 使用此杠杆、筷子、轮轴等机械一定能省力,但不能省功
D. 若作用力为F3,保持F3与OA垂直,使重物匀速上升,F3将逐渐减小
7.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开关均闭合后,发现电流表A1、A2的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同一位置。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通过灯L1的电流为1.0A
B. 通过灯L2的电流为0.8A
C. L1、L2电阻之比为R1:R2=1:4
D. L1、L2消耗的功率之比为P1:P2=1:4
8.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时,某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 开关闭合后,如果灯泡L2不亮、L1亮,一定是L2灯丝断了
B. 如果只有灯泡L1开路,则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一定为零
C. 如果只有灯泡L2开路,则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一定为零
D. 开关闭合后,如果电压表示数为零,灯泡L2一定不发光
9. 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柱形物体被细线拉住静止在水中,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22N,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0N;剪断细线物体静止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剪断细线前减少了300Pa。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剪断细线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小
B. 该物体的密度为0.75×103kg/m3
C. 剪断细线后,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大小为3N
D. 物体的质量为1kg
10.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是0~20Ω的滑动变阻器,a、b是其两个端点。当S1闭合,S2、S3断开,滑片P位于b端时,电压表示数为1.8V;当S2闭合,S1、S3断开,P在a端时,电压表示数为1V,R2和R3的功率之和为1.6W。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闭合S1、S2、S3,P在a端时,电压表示数为9V
B. R1的阻值为5Ω
C. R2和R3的阻值之和为40Ω
D. 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为1.8W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3.0分)
11. 甲图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乙图中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 。
12.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小明周末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电视机声音调得很小,这是在______ 处减弱噪声;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2.5s才听到雷声,响雷处距离小明大约有______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3. 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 冲程,该冲程中,汽缸内燃气的内能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0.5kg汽油完全燃烧后放出热量的42%被质量为100kg、初温为25℃的水吸收,可使水温升高到______ ℃。[q油=4.6×107J/kg,c水=4.2×103J/(kg⋅℃)]
14. 我国“新冠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在党的关怀下,我国实行免费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疫苗的注射器针尖做得很细是用______ 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国外新冠病毒仍在肆虐,如图是护士给确诊病人的输液装置,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是在输液过程中,当瓶内气压减小时,在______ 的作用下使空气进入瓶内。
15. 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N的物体C时,物体A、B恰好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为______ N;若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使物体A、B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忽略不计,该力的大小为______ N。
16. 如图所示,AC、BC为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光滑斜面,AC>BC,∠CAB=30°。在相等时间内把重为80N的同一物体从斜面底端分别沿AC、BC匀速推至C点,物体的机械能______ (选填“增大”“减少”“不变”),若推力分别为F1、F2,功率分别为P1、P2,则F1 ______ F2,P1 ______ P2(选填“>”“ρ水),用同一滑轮组从两种液体中将物体M匀速提出水面,拉力F和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不计绳重、摩擦及水的阻力,物体M不吸水、不沾水,g=10N/kg。
(1)图丙中______ (选填“A”“B”)曲线表示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2)求物体M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如果物体M浸没在水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完全拉出水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0,浸没在浓盐水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已知η0:η1=25:24,η0:η2=20:19,求物体M浸没在盐水中的浮力。
26.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不变,灯L标有“2.5V 1.25W”字样,定值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0标有“?Ω 1A”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3A。当闭合开关S、S3,断开S1、S2,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最右端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灯泡恰好正常发光,R0连入的电阻减小了9Ω,电压表示数变化了0.5V。求:
(1)灯泡的电阻。
(2)R0的最大阻值和电源电压。
(3)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鸟耳中的。故B正确;
C、不同歌手的音色是不同的,电视机前的听众是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的。故C错误;
D、人耳正常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故D错误。
故选:B。
(1)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3)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4)人耳正常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人的听觉范围,属于声现象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
2.【答案】C
【解析】解:A、托里拆利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故A正确;
B、通过比较吸引大头针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就是运用了转换法,故B正确;
C、家用台灯额定功率在2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PU=20W220V≈0.1A左右,故C错误;
D、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
故选:C。
(1)托里拆利最早完成了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
(2)转换法就是用比较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来反映一些比较抽象、不易观察的现象的一种物理实验方法;(3)由台灯的功率,根据P=UI的变形公式I=PU计算出台灯的电流;
(4)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此题考查了托里拆利实验、转换法、常见电流、不可再生能源等基础知识,都比较简单。
3.【答案】A
【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
B、糖水放入冰箱由液态的水制成了固态的冰棍,这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错误;
C、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
D、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本题考查三种物质三种状态之间六种物态变化,都是基础性的,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4.【答案】B
【解析】解:
A、小孔成像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
B、小聪和小猫彼此能看到对方,说明在光反射时,光路可逆,故B正确。
C、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因为光的折射水里的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故C错误
D、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因此应将凸透镜往下移,故D错误。
故选:B。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
(2)光在传播过程中光路可逆。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因为光的折射水里的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4)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光路可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众多知识点综合性较强。
5.【答案】A
【解析】解:A、运动员跑得越快,越难停下来,是因为跑得越快,动能越大,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不能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故A错误;
B、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踢足球时,脚对球有一个力的作用,同时球对脚也有一个力的作用,所以脚会感到痛。故B正确;
C、茶杯受到桌面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故C正确;
D、犬鼠的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出口的上表面,吹过平坦表面的风运动速度小,压强大;吹过隆起表面的风流速大,压强小。因此,地面上的风吹进了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故D正确。
故选:A。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4)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低。
此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正确、全面理解概念和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B、由图可知,在A点用力时,F1的力臂最短,F3的力臂最长,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所施加的动力F1最大,F3最小,故AB错误;
C、图中杠杆为省力杠杆,而筷子是费力杠杆,轮轴可以看作是省力杠杆的变形,它们都不能省功,故C错误;
D、若作用力为F3,保持F3与OA垂直,则动力臂不变,使重物匀速上升时,阻力G不变,阻力臂逐渐小于OB,即阻力臂变小,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F3将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都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则动力越小。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本题考查了对杠杆的认识,对杠杆进行动态平衡分析等,全面认识杠杆的特点及应用,熟练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是解答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开关均闭合后,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量通过L2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干路电流,故A 2的示数大于A1的示数。
发现电流表A1、A2的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同一位置,则A2选用大量程,分度值为0.1A,示数为1A,A1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
B、通过灯L2的电流为0.2A,故B错误;
A、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灯L1的电流为:1A-02A=0.8A,故A错误;
C、根据欧姆定律可知L1、L2电阻之比为:R1:R2=UI1UI2=I2I1=0.2A0.8A=1:4,故C正确;
D、根据P=UI可知L1、L2消耗的功率之比为P1:P2=UI1UI2=I1I2=0.8A0.2A=4:1,故D错误。
故选:C。
开关均闭合后,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量通过L2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干路电流,故A 2的示数大于A1的示数。
发现电流表A1、A2的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同一位置,则A2选用大量程,分度值为0.1A,示数为1A,A1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
(1)电流表A1测量通过L2的电流,据此得出通过灯L2的电流;
(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灯L1的电流;
(3)根据欧姆定律可知L1、L2电阻之比;
(4)根据P=UI可知L1、L2消耗的功率之比。
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和电功率的计算,综合性强,难度适中。
8.【答案】C
【解析】解:A、开关闭合后,L1亮,说明有电路,故障类型为短路,短路部分不工作,故L 2短路,故A错误;
B、当只有灯泡L1开路时,整个电路无电流,闭合开关后,电压表到电源为通路,故电压表有示数,故B错误;
C、当只有灯泡L2开路时,整个电路无电流,闭合开关后,电压表到电源为断路,故电压表示数一定为零,故C正确;
D、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零,可能是L1短路,此时L2可以放光,也可能是L2断路,此时L2不发光,故D错误。
故选:C。
首先明确电路连接方式为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根据选项逐项解答;根据有无电流判断故障类型,短路部分不工作且电压为零;
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到电源为通路。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故障分析,解题技巧是首先根据有无电流判断故障类型,然后根据电压表是否有示数进一步判断故障对象。
9.【答案】B
【解析】解:A、圆柱形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容+G物+G水,剪断细线前后,G容、G物、G水均不变,根据公式p=FS可知,当受力面积S一定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不变,故A错误;
B、细线剪断前,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F向上-F向下=22N-10N=12N,由公式F浮=ρ液gV排求可得:
V物=V排=F浮ρ水g=12 N1.0×103kg/m3×10N/kg=1.2×10-3m3,
细线剪断后,物体静止时漂浮在水面,此时,水对圆柱形容器底的压力减少量等于物体浮力的减少量,即△F=△F浮,由压强公式变形式F=pS可得:
△F浮=△F=△pS=300Pa×100×10-4m2=3N,
物体漂浮时的浮力为:F浮'=F浮-△F浮=12N-3N=9N,
物体的重力为:G=F浮'=9N,
物体的质量为:m=Gg=9N10N/kg=0.9kg,
物体的密度为:ρ=mV=0.9kg1.2×10-3m3=0.75×103kg/m3,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1)根据公式p=FS分析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大小;
(2)当物体浸没时,由公式F浮=F向上-F向下及F浮=ρ液gV排求得物体的体积;当物体漂浮时,由压强变化量得到压力的变化量,由△F=△F浮可知漂浮时的浮力即物体重力大小,根据公式G=mg=ρVg计算物体质量、密度。
本题综合考查密度、压强、浮力的计算,难度较大。
10.【答案】D
【解析】解:BC、设电源电压为U,当S1闭合,S2、S3断开,R、R1串联,滑片P位于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0Ω,电压表示数为1.8V,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则电路中的电流I=U1R1=1.8VR1,电源电压U=U1+UR=1.8V+1.8VR1×20Ω.........①
当S2闭合,S1、S3断开,P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R1、R2、R3串联,电压表示数为1V,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
R2和R3的功率之和为1.6W,
电路中的电流I'=U1'R1=1VR1,R2和R3的功率之和P=I'2(R2+R3)=(1VR1)2×(R2+R3)=1.6W...........②
电源电压U=U1+U2+U3=1V+1VR1×(R2+R3)........③
根据①②③可得:U=9V,R2+R3=40Ω,R1=5Ω,故BC正确;
A、闭合S1、S2、S3,P在a端时,R1、R2、R3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示数为9V,故A正确;
D、电源电压不变,根据P=UI=U2R可知,总电阻最大时,总功率最小,故电路中只闭合S2,且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
总电阻最大,为R总=5Ω+40Ω+20Ω=65Ω,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P小=U2R总=(9V)265Ω=1.24W,故D错误。
故选:D。
(1)设电源电压为U,当S1闭合,S2、S3断开,R、R1串联,滑片P位于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0Ω,电压表示数为1.8V,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得出电源电压的表达式;
当S2闭合,S1、S3断开,P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R1、R2、R3串联,电压表示数为1V,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
R2和R3的功率之和为1.6W,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UI=I2R得出R2和R3的功率之和的表达式和电源电压的表达式;
联立以上三式可得电源电压值、R1的阻值、R2和R3的阻值之和;
(2)闭合S1、S2、S3,P在a端时,R1、R2、R3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据此分析;
(3)电源电压不变,根据P=UI=U2R可知,总电阻最大时,总功率最小,故电路中只闭合S2,且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
总电阻最大,根据P=UI=U2R可得出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
本题考查等效电路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和电功率的计算,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11.【答案】3.35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解:甲图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把3.00cm处当作“0”刻度,末端刻度值为6.35cm,物体长度为6.35cm-3.00cm=3.35cm;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故答案为:3.35;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测量,把3.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3.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本题考查了长度的读数以及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难度不大。
12.【答案】声源 850
【解析】解:
(1)小明周末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电视机声音调得很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速远大于声速,闪电与雷声同时同地发生,但闪电传播到观察者位置的时间远短于声音传播的时间,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由v=st得,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s=vt=340m/s×2.5s=850m。
故答案为:声源;850。
(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已知声音传播了2.5s,根据公式v=st变形可求响雷处离小明多远。
本题考查噪声的防治以及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3.【答案】做功 变小 43
【解析】解:图中,两个气阀关闭,火花塞喷出电火花,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在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汽缸内燃气的内能;
完全燃烧0.5kg汽油放出的热量42%被吸收,
Q放=m汽油q汽油=0.5kg×4.6×107J/kg=2.3×107J;根据Q吸=42%Q放=42%cm△t可知,
水升高到的温度为:
△t=Q吸cm=42%×Q放c水m=2.3×107J/(kg⋅℃)×42%4.2×103J/(kg⋅℃)×100kg=23℃,
t=t0+△t=20℃+23℃=43℃。
故答案为:做功;变小;43℃。
(1)根据气门的关闭和活塞的运行情况判断是哪一个冲程,在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知道汽油的质量和热值,利用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求放出的热量;
由Q放=Q吸=cm△t,得到t=Q吸cm+t0算出升高到的温度。
解决此题要结合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工作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公式Q放=mq和Q吸=cm△t的了解与掌握,计算时注意升高了(△t)、升高到(末温)和升高(△t)的区别。
14.【答案】减小受力面积 大气压
【解析】解:
(1)针头较细,是在压力一定,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2)因为输液时,如果没有这根“闲置”,外部压强大于瓶内压强时,液体就无法输入到人体中,所以这根“闲置管”是在输液过程中,当瓶内气压减小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空气进入瓶内。
故答案为:减小受力面积;大气压。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据此分析针尖做得很尖的原因;根据大气压的作用分析“闲置”管的作用。
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以致用,有利于理解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0 10
【解析】解:物体A、B恰好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B之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也没有发生相对滑动的趋势,所以A、B间的摩擦力为0;
物体AB水平向右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物体C对物体B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为5N、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因物体B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摩擦力和拉力是平衡力,所以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向右的拉力大小相等,为5N;
物体AB水平向左运动时,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B水平向左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也是5N;
物体AB水平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5N(物体C对物体B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5N,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5N+5N=10N。
故答案为:0;10。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之间有压力,且发生了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物体AB在物体C的作用下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大小;物体B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B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不变。物体B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条件求出水平向左的拉力。
本题物体B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力条件求出摩擦力大小,根据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判断出物体B向左和向右运动的摩擦力大小不变,物体B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再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力条件求出拉力大小。
16.【答案】增大 BC,∠CAB=30°,由图可知斜面AC倾斜角度小于BC的倾角,所以物体沿AC运动时拉力较小,即F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教师用),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述,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教师用),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教师用),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