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第2课时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第2课时导学案,共15页。
知识点一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
小思考:总结如何界定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答案】可以用“三看”法界定
知识点二 活动: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1.实验原理:盐酸能够破坏细胞间的__果胶__,使根尖细胞在后续的操作中彼此容易被分开。__碱性染料__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但盐酸会影响染色剂染色的效果。所以,要用__清水__把处理根尖的盐酸充分冲洗干净,再用染液将根尖染色并制成__装片__,这样就可以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
2.方法步骤
(1)根尖的培养:取洋葱(或大蒜),使其底部接触到水,待根生长到__2~5__ cm长时就可以用于实验观察。
(2)制作临时装片
(3)观察:在低倍物镜下寻找到根尖__分生区__的近正方形细胞后,转换__高倍物镜__辨认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位置,识别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
小思考:在显微镜下能否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为什么?
【答案】不能。实验过程中解离液把细胞杀死,使细胞停留在不同的分裂时期,通过移动装片可找到细胞的不同分裂相,这个过程看不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
知识点三 有丝分裂可保证细胞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__复制__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__子细胞__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染色体的复制实质上是DNA的复制,因而在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遗传性状的__稳定性__。
知识点四 癌细胞可以无限制地分裂
1.癌细胞的概念:在__某些致癌__因素的作用下,有的细胞会变得不受控制而__无限增殖__,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点
(1)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2)能在体内转移:细胞膜表面的__粘连蛋白__很少或缺失,易于从肿瘤上脱落。
(3)核形态不一、代谢__旺盛__、线粒体功能障碍、无__接触抑制__现象。
3.癌变:正常细胞发生__突变__而成为癌细胞的过程称为癌变。
4.癌变原因
(1)内因:往往与__原癌__基因和__抑癌__基因发生改变有关。
(2)外因:致癌因子,包括物理因子、__化学__因子、__生物__因子。
小思考:如何进行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答案】预防:远离烟草,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食肥肉和油炸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接触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致癌因素。
治疗:①早期诊断包括病理切片显微观察、CT、核磁共振、癌基因检测等。②早期治疗常用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目前常用的抗癌剂包括细胞分裂抑制剂、细胞增殖蛋白合成抑制剂等。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 )
(2)癌细胞是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 √ )
(3)动物细胞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前期。( × )
(4)细胞板不是细胞结构,是一假想平面。( × )
(5)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导致其无限增殖。( × )
2.案例分析: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丁四位同学剪取洋葱(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6条)根尖后,立即进行如下表所示的操作步骤(其中“+”表示进行了该项操作,“-”则表示没有进行):
(1)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可能是__细胞未分离,相互重叠,无法观察到染色体__,正常解离使用的试剂是__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__。
(2)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无法看清,原因是__未漂洗染色体染色很浅,模糊不清__。
(3)丁同学在正确进行上述步骤后,直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了许多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可能的原因是__未能找到分生区__。改进措施是__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细胞后再换高倍镜观察__。
(4)丁同学改进后观察到某细胞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中__期,细胞中有核DNA分子__32__个,染色单体__32__条。
【解析】(1)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而甲同学没有解离,因此会导致细胞未分离,相互重叠,无法观察到染色体;正常解离使用的试剂是解离液,成分是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2)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而乙没有漂洗,因此会导致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3)丁同学在正确进行上述步骤后,直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了许多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说明其没有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应该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细胞并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换高倍镜观察。(4)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此时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32个核DNA分子,32条染色单体。
eq \(\s\up7(),\s\d5( \a\vs4\al(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实验的注意事项)))
(1)选材时,需要选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比例大的植物品种。
(2)取材时,剪取根尖应为2~3 mm,过长会包括伸长区,无细胞分裂。
(3)解离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根尖细胞的结构会遭到破坏。解离时间也不能太短,否则细胞间果胶未溶解,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达不到预期效果。
(4)先漂洗再染色,这两步不能颠倒,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5)控制染色时间,染色时间短,染色体或染色质不能完全着色,时间过长则使细胞核等其他部分充满染色剂而无法分辨染色体。
(6)使根尖细胞相互分散的方法
①解离: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胞分离。
②制片时用镊子压扁和用拇指摁压。
(7)压片时要掌握好力度:过轻,细胞分散不开;过重,会压坏玻片。
(8)在该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在邻近的区域中寻找。
(9)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原因是分裂间期历时最长。
eq \a\vs4\al(典例)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C.观察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解析】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多于处于中期的细胞数目,A错误;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间期为染色质的形态,而染色体是分裂期的形态,故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B错误;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看到细胞的动态变化,即观察不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C错误;由于不同细胞可能处于不同的分裂时期,故若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正确。
1.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用盐酸解离可以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
B.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溶液可替代龙胆紫溶液作染色剂
C.用橡皮或笔端轻轻敲击盖玻片可使细胞分散开来
D.分裂期时间越长的材料越容易找到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
【解析】用盐酸解离植物细胞的原因是盐酸能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A正确;醋酸洋红也是碱性染料,也能给染色体染色,B正确;用橡皮或笔端轻轻敲击盖玻片可使细胞分散开来,C正确;分裂期所占时间的比例越长越容易找到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D错误。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学生甲遗漏了解离过程,学生乙遗漏了漂洗过程,学生丙和丁装片制作过程完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甲的实验结果很可能是无法清晰观察到分生区细胞
B.乙的实验结果很可能是无法清晰观察到染色体
C.丙观察到的全为呈长方形的细胞,转动物镜可能观察到分裂期细胞
D.丁在视野左侧有半个后期细胞,为了便于观察该细胞需向左移动装片
【解析】甲遗漏了解离过程,这样细胞不能彼此分离,即相互重叠,因此实验结果很可能是无法清晰观察到分生区细胞,A正确;乙遗漏了漂洗过程,而漂洗的作用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因此其实验结果很可能是无法清晰观察到染色体,B正确;丙观察到的全为呈长方形的细胞,可见其取材区域不对,因此转动物镜也不能观察到分裂期细胞,C错误;丁在视野左侧有半个后期细胞,为了便于观察该细胞需要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因此需向左移动装片,D正确。
3.如图表示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分生区细胞的是__B__,判断的依据是__此处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__。
(2)若换上高倍镜观察,需将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右上方__移动。
(3)若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细准焦螺旋__。
(4)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__分裂间__期,其原因是__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时间最长__。
(5)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要将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进行染色,染色主要是让细胞内的__染色体__染上颜色(红色或紫色),便于观察。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是__碱__性染料。
(6)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需将根尖放入解离液中,其目的是__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__。如果解离用了25 min,将会__解离过度,影响染色__。
【解析】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所以从视野中细胞的特点可判断B为分生区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移动装片的方向应与物像所处位置相同。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时间最长,处于该时期的细胞数目也最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要使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使染色体染色,便于观察。实验过程中解离、染色都要严格遵守规定时间,以保证实验成功。
eq \(\s\up7(),\s\d5( 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相关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
eq \a\vs4\al(典例) 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其中A~D时期为分裂间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细胞在B~C时期发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不增加
B.处于D~E时期的细胞,细胞内的核仁逐渐解体
C.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使染色体数在F~G时期加倍
D.处于G~H时期的细胞内的染色单体数是处于E~F时期的一半
【解析】细胞在B~C时期,核DNA数加倍,染色体进行复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不加倍,A正确;D~E时期表示的是前期,细胞内的核仁、核膜逐渐解体,B正确;F~G时期染色体数加倍,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C正确;G~H时期为末期,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上不含染色单体,D错误。
1.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的分析错误的是( D )
A.ab段核DNA含量上升的原因是DNA复制
B.gh段核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C.cd段核DNA含量下降一半是由于DNA平均分配到2个细胞核中
D.fg段1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
【解析】有丝分裂间期ab段DNA复制导致核DNA含量加倍,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gh段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2个细胞核中,导致DNA也平均分配到2个细胞核中,C正确;fg段为前期和中期,1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D错误。
2.甲图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有DNA的复制
B.假设甲图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细胞相当于乙图fh区间
C.如果某细胞处于乙图的gh区间,此时还有甲图结构,且甲图中的3的数目会加倍
D.在细胞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hi区间
【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而甲图细胞含有核膜、核仁,所以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A正确;甲图含有核膜和核仁,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相当于乙图的Ob区间或fh区间,B正确;如果某细胞处于乙图的gh区间,此时还有甲图结构,则甲图中的DNA分子复制加倍,但3的数目不会加倍,C错误;细胞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核仁、5核膜,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hi区间,D正确。
3.根据每个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图1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A.图1中的甲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DE段
B.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
C.图1中的丙组细胞处于图2中的BE段
D.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会导致丙组细胞数量增多
【解析】甲组细胞DNA含量为正常体细胞DNA含量,对应图2中的DE段或A点以前的时段,A错误;乙组细胞DNA正处于复制阶段,对应图2中的AB段,B正确;丙组细胞DNA含量加倍,处于有丝分裂的G2期、前期、中期或后期,处于图2中的BE段,C正确;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量也加倍,则丙组细胞数量会增多,D正确。
eq \(\s\up7(),\s\d5( 据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
(1)细胞图
①染色质变为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前期,如图中甲。
②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位置→中期,如图中乙。
③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后期,如图中丙。
④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末期,如图中丁。
(2)柱形图
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判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①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
染色单体 eq \b\lc\{(\a\vs4\al\c1(有→G2期、前期、中期(甲图),无→G1期、S期、后期(乙图)、末期(丙图)))
②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
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eq \b\lc\{(\a\vs4\al\c1(4N∶2N∶4N→G2期、前期、中期(甲图),4N∶4N∶0→后期(乙图),2N∶2N∶0→G1期、S期、末期(丙图)))
eq \a\vs4\al(典例) 下面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图中的细胞出现的顺序是甲、乙、丙
B.进入分裂期后中心粒倍增,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内DNA分子数分别是8、8、8
D.观察有丝分裂一般首先找出丙图时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其他时期
【解析】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图中的细胞出现的顺序是甲、丙、乙,A错误;中心粒在分裂间期倍增,B错误;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内DNA分子数分别是8、0、8,C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适合观察,D正确。
1.如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A )
A.下一细胞周期开始于图②时期的结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 6个 DNA分子
D.图①时期细胞中的中心粒移向两极
【解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图②时期结束时代表一次分裂完成时,即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开始,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但图中缺少间期,还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错误;该种生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6个DNA分子,但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DNA,所以叶肉细胞中含有的DNA分子数大于6个,C错误;图中细胞有细胞壁,无中心体,属于植物细胞,图①时期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D错误。
2.科学家研究发现槲皮素有潜在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如图为槲皮素处理一定数量的胃癌细胞24 h 后,统计G1、S、G2和 M 期细胞数目的比例,其中未处理组为对照。下列不可能是槲皮素作用的是( D )
A.抑制纺锤丝的合成
B.抑制着丝粒的分裂
C.抑制细胞质分裂
D.抑制与DNA复制有关酶的合成
【解析】根据图像分析,槲皮素可将该胃癌细胞的分裂阻断在G2或M期,有丝分裂前期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属于M期,因此可能被抑制,A不符合题意;着丝粒的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属于M期,因此可能被抑制,B不符合题意;细胞质分裂在有丝分裂末期,属于M期,因此可能被抑制,C不符合题意;DNA复制有关酶的合成在G1期,与槲皮素的作用无关,D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图甲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乙是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图甲中的细胞A表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动物细胞
B.图甲中的细胞A和B分别对应图乙的BC段和DE段
C.图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D.B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赤道面位置出现囊泡并聚集成细胞板
【解析】图甲中的细胞A表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动物细胞,A正确。图甲细胞A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乙BC段;图甲细胞B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乙DE段,B正确。图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C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会形成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D正确。
eq \(\s\up7(),\s\d5(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其生理作用))
eq \a\vs4\al(典例) 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下列直接参与活动的细胞器有( A )
A.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B.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中心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解析】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核糖体直接参与间期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B、D错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不参与细胞有丝分裂,C错误。
1.通过显微技术破坏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培养几天后,再观察该根尖细胞,预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B )
A.细胞停止分裂
B.产生多核细胞
C.正常分裂
D.不能形成纺锤体
【解析】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当高尔基体被破坏时,细胞壁无法形成,但此时,细胞核的分裂已经完成,这必将产生多核细胞。
2.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都不存在的一组结构是( B )
A.染色体、中心体、纺锤体
B.核膜、叶绿体、赤道面
C.细胞板、线粒体、核仁
D.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
【解析】洋葱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但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存在染色体和纺锤体,A错误;核膜在前期解体消失、洋葱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赤道面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B正确;细胞板在有丝分裂末期才出现,核仁在前期已经解体消失,但此时细胞中存在线粒体,C错误;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在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均存在,D错误。
3.下列哪一项叙述可以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分裂活动( C )
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
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C.中心体周围发射出纺锤丝
D.高尔基体的数目显著增多
【解析】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只能说明细胞代谢旺盛,不一定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线粒体产生大量ATP,只能说明细胞代谢旺盛,不一定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中心体周围发出纺锤丝是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特征,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C正确;高尔基体的作用是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只能说明细胞分泌活动加强,与有丝分裂无直接关系,D错误。
1.下列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粘连蛋白的含量减少
B.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C.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都可能造成细胞癌变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缺失是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
【解析】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癌细胞容易扩散,A正确;在适宜条件下,人体癌细胞可以不受机体控制,无限增殖,B正确;诱发细胞癌变的外因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C正确;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是原癌基因突变或表达过量以及抑癌基因突变,D错误。
2.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分子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O~a段表示间期,染色体复制,核DNA含量加倍
B. 动物细胞中,只有在b~d段含有两组中心粒
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为1∶2∶2
D.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解析】动物细胞中,在a~d段含有两组中心粒;在c~d段细胞核中没有染色单体;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进行有丝分裂。
3.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C )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解析】解离时细胞已被杀死,所以不能看到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A错误;若要用高倍镜观察某一细胞,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再换高倍镜观察,B错误;由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在一个视野内有可能看不到各个时期的图像,所以需要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其他时期的图像,C正确;视野的明暗需要调节显微镜的反光镜或光圈,如果视野过暗,可以换用凹面反光镜或增大光圈增加视野的亮度,D错误。
4.如图表示某人体细胞(部分染色体)及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甲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已缩小到最小程度
B.①在G2期已经复制完成,前期时作用于②而影响染色体的移动
C.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D.⑤由前期时核膜解体成的小泡组成,最终聚集成细胞板
【解析】细胞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才缩小到最小程度,A错误;①中心体在G2期已经复制完成,前期时作用于染色体的着丝粒而影响染色体的移动,B正确;图中③表示细胞膜,④表示细胞壁,C错误;⑤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组成,聚集成细胞板,D错误。
5.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纺锤丝,形成了纺锤体
D.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解析】由于题图细胞中没有细胞壁,所以该生物不可能是低等植物,A错误;由于乙图中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只有甲、丙两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B错误;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C错误;根据图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知: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D正确。比较项目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相同点
分裂过程基本相同,各个时期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也相同
不
同
点
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①由__细胞两极__发出许多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②细胞质中有一个中心体。__G2__期时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分裂前期,这一对中心体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由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③开始形成细胞壁时,先在两个新细胞间出现许多含有__纤维素__的囊泡,这些囊泡聚集成一个__细胞板__,由此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进而产生两个新细胞
④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在两极之间的“赤道面”上向内凹陷,形成__环沟__。环沟渐渐加深,最后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一看
间期
有无中心体倍增
有: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
无:高等植物细胞
二看
前期
纺锤体来源
自细胞两极发出:高等植物细胞;
自中心体发出: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
三看
末期
细胞质分裂
细胞板分割:植物细胞
细胞膜缢裂:动物细胞
名称
操作
目的
__解离__
解离液:10%的盐酸
时间:3~5 min
程度:根尖变得酥软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开
__漂洗__
漂洗液:清水
时间:持续1 min
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__染色__
染液:0.01 g/mL龙胆紫染液
时间:1~2 min
使染色体(质)着色
__制片__
将整条根置于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用剪刀把根尖尖端的2~3 mm剪下,并轻轻压扁,滴加3~4滴清水。盖上盖玻片,用拇指垂直快速下压,将根尖压散成雾状
使细胞分散开,有利于观察
学生
操作步骤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观察
甲
-
+
+
+
+
乙
+
-
+
+
+
丙
+
+
-
+
+
丁
+
+
+
+
+
细胞器名称
细胞类型
时期
生理作用
核糖体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分裂间期(主要)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体
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
高尔基体
植物细胞
末期
细胞壁的形成
线粒体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整个细胞周期
提供能量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原理,用品分析,方法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学案,共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