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重难点汇总
-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重难点汇总 其他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三单元重难点汇总 其他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五单元重难点汇总 其他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六单元重难点汇总 其他 0 次下载
- 部编版五下第七单元重难点汇总 其他 1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四单元重难点汇总
展开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从军行①[唐]王昌龄 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青海长云暗雪山, 译文:青海湖上连绵的乌云遮盖了 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译文:驻守边疆孤城的战士远远眺 望玉门雄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译文:在黄沙漫天的疆场上,战士 们身经百战,磨破了战衣。不破楼兰③终不还。 译文:不彻底消灭入侵的敌人,他 们将誓死不返回家园。 【注释】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②[玉门关]古关门,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③[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全诗表达诗人盼望朝廷收复失地,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宋]陆 游 南宋爱国诗人,“中兴四大家之一”。字务观,号放翁。三万里河①东入海, 译文:漫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 入大海。五千②上摩天③。译文:高高的华山耸入云霄 冲破青天。遗民④泪尽胡尘⑤里,译文:沦陷地区的人民在胡人 压迫下过着悲惨生活。南望王师⑥又一年。 译文:他们一年又一年地盼望 着南宋军队收复失地。 【注释】①[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②[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③[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④[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⑤[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⑥[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诗表达诗人渴望安定和平,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唐]杜 甫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剑外①忽传收北②,译文:剑门关外的四川突然传来了 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泪满衣。译文:我初听这个消息,惊喜得眼 泪沾湿了衣裳。却看③妻子④愁何在,译文: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平日的 忧愁已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漫卷诗书喜欲狂。 译文: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 几乎要发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译文: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纵情 畅饮。青春⑤作伴好还乡。 译文:美好的春景正好陪伴着我返 回故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译文: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 船穿过巫峡。便下阳向洛阳。译文: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注释】①[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②[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③[却看]回头看。④[妻子]妻子和孩子。⑤[青春]指春天。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字音字形 定 参 锻炼 紧锁 慰问 牺牲 安 流 恋 奔 繁忙 特 瞬间 然 朝 注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若有所思 马裹尸 二.多音字 lù 露水 裸露 mái 埋没 埋伏 埋头苦干露 埋 lòu 露马脚 mán 埋怨 三.字义【拟定】起草制定。【踌躇】犹豫,拿不定注意。【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四.必背内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到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1 军神一.字音字形土 熟练 带 住 审视 麻醉 指挥 清醒 掉 抖 青 新 由 道 称 浮现 注视 荣幸 所 年 一针见血 从容镇定 汗如雨下 肃然起敬 二.多音字yūn 头晕 晕头晕脑 晕头转向 kēng 一声不吭晕 吭 yùn 晕车 圆晕 光晕 háng 引吭高歌xuè 血缘 血性血xiě 流血 血淋淋 三.字义【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从容镇定】从容:不紧不慢。 镇定:稳定。 就是表示面对任何事情能够做到淡定自若。【汗如雨下】汗珠像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12* 清贫一.字音字形集 被 金 威 裤 望 此汗 山 抛 二.多音字 (hè) 威吓 恐吓 (dàn)子弹 弹药 (sāi)塞进 瓶塞吓 弹 塞 (sài)出塞 塞外(xià)吓人 吓唬 (tán)弹性 弹琴 (sè) 堵塞 闭塞 三.字义【矜持不苟】庄重认真而不随便。【威吓】用威势来吓唬。文中指国方兵士用榴弹来吓唬方志敏。【齿冷三天】耻笑很长时间。齿冷,耻笑(笑则张口,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觉到冷)。三天,是虚指,表示很多天。 语文园地·日积月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出自林则徐七言律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意思为: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决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表达了作者愿为国献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 凉州词①[唐]王之涣黄河远上②白云间, 一片孤城③万④山。笛何须怨杨柳⑤,春风⑥不度玉门关⑦。【注释】①[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②[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④[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⑤[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⑥[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⑦[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一.走近作者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送别》等。 二.译文放眼望去,黄河仿佛伸入了远方的白云之中,四下只有一片孤城和万仞山峰。羌笛何必吹奏《折杨柳》的曲子呢?即使是春风也吹不到遥远的玉门关。 三.主旨提炼通过对雄阔苍凉的边塞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戍边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末句“春风不玉门关”语意双关,既写出边塞地处荒远,春风不及,暗指边塞苦寒,将士生活艰苦;又以春风喻君恩,隐晦地表达了诗人对皇帝不顾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黄鹤楼①送孟浩然之广陵②[唐]李白故人③西辞④黄鹤楼,烟花⑤三月下⑥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⑦ ,唯见长江天际流⑧ 。【注释】①[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②[广陵]即扬州。③[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④[辞]辞别。⑤[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⑥[下]顺流向下而行。⑦[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⑧[天际流]流向天边。 一.走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将进酒》等。 二.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蜿蜒地流向远方。 三.主旨提炼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既点明了送行之地和友人的目的地,又说明了季节特征;后两句则巧妙地把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融入景色描写之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