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6页。
君子登高必赋。——孔子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汉书·艺文志》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文明元年(684年)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官至右拾遗。陈子昂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但因其直言敢谏,曾蒙冤下狱。696年,建安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担任参谋。次年,军队兵败,武攸宜闻讯震恐,不敢进军。陈子昂提出了一系列挽救败局的建议如明法制、以长攻短等,并请为前驱击敌,武非但不听,反而将他降为军曹。
拓展延伸:《蓟丘览古》陈子昂
燕昭王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郭隗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黄金台: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
“千金市骨”,出自《战国策·燕策》。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每句五字,三次停顿: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次停顿: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请同学们想一想“古人”“来者”指的是什么人呢?
结合《蓟丘览古》,我们知道“古人”“来者”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贤明君主。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创作一幅陈子昂登幽州台的画作,表达这首诗的诗境,你会如何构图呢?
回顾读诗方法: 搜集诗人资料 明确创作背景 解析关键词意
“知人论世”: 颂(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请同学们运用“知人论世”这一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登飞来峰》,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王安石创作《登飞来峰》时处于什么人生状态?2、同是登高诗,《登飞来峰》与《登幽州台歌》表达的情感、志向有何异同?3、请试着解读两位诗人产生不同登高之感的原因。
庆历二年(1042),年仅21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赴扬州任签判,后又升任鄞县知,卓有政绩。皇佑二年(1050)夏,29岁的王安石知县任期到,在还乡途中,他游览飞来峰,登上峰顶,写下了《登飞来峰》。此时的诗人年少得志,仕途顺利,正是意气风发时。
千寻:夸张,形容极高。
《登幽州台歌》是想象不能会面的贤君明主,而《登飞来峰》却在想象描绘站在塔顶欣赏辉煌灿烂的日出之景。联系王安石这时候颇为得志的境遇,我们可以遥想站在飞来峰上的诗人多么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啊。
浮云:古人常用来比喻奸邪小人,如汉代陆贾《新语·慎微篇》有:“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最高层:显示出诗人的自信。
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宋史·王安石传》常欲奋身以答国士。——《陈氏别传》
知人论世说“登高”,明史辨理感胸怀
同是登高,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达怀才不遇的抑郁悲声,王安石《登飞来峰》吟出踌躇满志的昂扬高歌,这两首登高诗都道出了与诗人具有共同遭遇或相似命运的千千万万后来人的心声,成为经典。人们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传递能人志士无力挽救危亡的凄怆悲叹,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登幽州台歌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怎样学习古诗词,解诗题知诗人,明背景读古诗,解诗意背古诗,悟诗情默古诗,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文学常识,词语注释,古诗译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登飞来峰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飞来峰资料,相关介绍,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写作特色,比较阅读,目标检测,收获园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学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整体感知,写作背景,理解诗意,时间角度,空间角度,登幽州台歌,孤独生之短促怀才不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