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示范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两大帝国,两座城市,合作探究,民族迁徙种族交融,两种结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图1 2014年,希腊北部马其顿地区古墓发掘现场
图2 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的成吉思汗陵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61页第一段和第63页最后一段并结合下列两幅地图,填写表格。
(图3 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
(图4 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
公元前334年—前324年
西起希腊、东至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
古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文明
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但在其去世后很快分裂为马其顿王国、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国
第一次西征:1219年-1223年第二次西征(长子西征):灭金之后(1235年-1242年)第三次西征:13世纪中叶(1253年-1259年)
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刺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中亚、东欧)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部族,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巴尔干半岛(东欧、中欧)第三次西征:以西亚为目标,攻占巴格达(西亚)东起太平洋,西至匈牙利,南达南海,北抵北冰洋
儒家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基督教文明
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他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图5 战场上的亚历山大) 这幅图片是腓尼基地区西顿城石棺上的浮雕,现藏于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左1骑马者为亚历山大。
材料1:“亚历山大发出了各种各样的祝福,尤其是为帝国境内的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之间的和谐与友谊祈祷。”——[古罗马]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
思考:根据图片和材料1,分析亚历山大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身先士卒,英勇无畏;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采用宽容的民族融合政策……
希腊化世界(空间):欧亚非希腊化时代(时间):—
(一)地中海女皇——亚历山大城
(图6 古代亚历山大城地图)
注释:缪斯:古希腊掌管艺术和科学的神赛拉比斯:古埃及神
任务二:下列有4组与亚历山大城或托勒密时期的埃及有关的各种类型的材料,现将同学们分成4组,每组研读一组材料,并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2:亚历山大城包含了以下民族:希腊人、马其顿人、埃及人、 犹太人、阿拉伯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米底人、波斯人、罗马人、迦太基人等 。——[美]凯文·瑞里:《西方与世界》 材料3: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腊人身上,而且拒绝道歉。这个希腊人写信向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说: 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女人这样无理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一个外地人。——摘译自《恩泰克赛伊斯莎纸草文献》英文版
历史信息:亚历山大城有很多种族聚集;希腊人在埃及与人发生冲突,向国王控诉时突出强调自己希腊人的身份。历史结论:居民构成多元化,民族交融;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是统治者,埃及人是被统治者,两者存在矛盾。
思考:概括材料中的历史信息,据此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历史信息:灯塔、埃及神庙、缪斯宫等建筑;城市规划整齐。历史结论:希腊文化和埃及文化共存,相互交融。
(图7 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想象图)
历史信息:藏书丰富,专人整理;有人在研究学问,图中人物的穿着为古希腊式的服饰。历史结论:文化中心东移动;希腊文化在东方发展,东西方文化交融。史料类型:二手史料。
思考:概括图6和图7的历史信息,据此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并说明图7的史料类型?
材料4:“德迈特里乌斯……预算宽裕,可用来收集,如果可能的话,全世界所有的图书;他尽其所能,购买和誊写图书,以实现国王的目标。有一天国王问他……收集到的图书已有多少册了,他回答说:‘陛下,已有20多万册了;我将再接再厉,使总数达到50万册’”。——《阿里斯提亚斯书信》(公元前2世纪)
史料类型:是研究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一手史料;历史信息:统治者重视图书收集工作; 馆藏图书的数量庞大。
历史信息:亚历山大大帝和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同为马其顿人,前者打扮成法老形象祭祀埃及神,后者带着法老王冠。历史结论:亚历山大大帝与其继承者采取文化宽容和利用政策,吸收埃及文化,有利于东西方文化互动融合;埃及传统文化在托勒密王朝时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图8 卢克索神庙内壁上雕刻有法老装扮的亚历山大,他正向面前的古埃及畜牧神致敬)
(图9 头戴传统法老王冠的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
思考:概括图8和图9的历史信息,据此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材料6:生成宇宙的匠神造了这样一个有运动、有活力的生命体,就等于给诸神立了殿,他十分喜悦地决定仿照它而建造一个摹本,使之与原本相像,因为原本是永恒的,所以他也尽量把宇宙造成永恒。——[古希腊]柏拉图《蒂迈欧篇》材料7:(摩西——犹太教创始人)谈及这样一位神性的创造者为父神、创造主和工匠,这个世界就是他的杰作,世界就是对那作为原型和智力摹本的摹仿。对人的知觉来说,世界就是那绝对完美者的印记,也是那理智的印记。——[古罗马]斐洛《论创世》
(斐洛,前30—40年,生于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城学派犹太人宗教哲学的主要代表)
思考:根据材料6和7,分别概括柏拉图和斐洛关于创世的理论,据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理论:柏拉图认为匠神创造了世界;斐洛认为世界是工匠创造的。结论:斐洛和柏拉图关于创世的结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斐洛可能吸收了柏拉图的思想,以希腊哲学来阐述犹太神论。
材料8:公元40年还以高龄活着的亚历山大城的犹大人斐洛,是基督教的真正父亲。在斐洛名下流传到现在的许多著作,实际上是讽喻体的唯理论的犹太传说和希腊哲学即斯多亚学派哲学的混合物。这种西方观点和东方观点的调和,已经包含着基督教全部的本质观念——原罪、逻各斯(这个词是神所有的并且本身就是神,它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不是用牺牲而是把自已的心奉献给神的忏悔。——[德]恩格斯《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
历史信息:斐洛在基督教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解释世界的时候融合了犹太教和古希腊的文化。历史结论: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交往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任务三:根据上述探究和以下补充的材料,总结希腊化时代文化的特点。
(图10 兴建于公元前447年的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
(图11 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遗址)
(图12 犍陀罗时期的弥勒菩萨交脚坐像)
(图13 古希腊时期的雕塑)
①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②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③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④文化中心逐渐东移⑤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二)世界都市——元大都
(图14 元大都平面图)
注释:1.大天寿万宁寺;5.国子监;6.孔庙;7.城隍庙。
材料9:关于宫殿的描述:“上述两墙之间,有一极美草原,中植种种美丽果树。不少兽类,若鹿、獐、山羊、松鼠,繁植其中。带麝之兽为数不少,其形甚美,而种类甚多,所以除往来行人所经之道外,别无余地。”——[意]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思考:观察元大都平面图,并结合材料9和表1,分析蒙古统治者的统治政策。
表1:蒙古帝国部分名人生平简表
任务四:下图为《元世祖出猎图》,至元十七年(1280)二月,御衣局使臣刘贯道绘,描绘了世祖忽必烈和皇后携一干随从赴塞外狩猎的情境。请指出图中人物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图15 元世祖狩猎图)
材料11:“应知汗八里城内外人户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此十二大郭之中,人户较之城内更众。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外国巨价异物及百货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凡卖笑妇女,不居城内,皆居附郭。因附郭之中外国人甚众,所以此辈娼妓为数亦夥,计有二万有余,皆能以缠头自给,可以想见居民之众。”——[意]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
思考:概述从材料11中获得的历史信息。
历史信息:大都人口众多,其中有很多外国人来此朝贡和贸易;域外商人带来众多货物与奇珍异宝,大都是世界的商贸中心。(人的流动和物的流动)
材料12:比如原产北欧的胡萝卜,就是元代从波斯引进并最早种植在云南的。叫作“回回葱”的洋葱,则很可能由色目人从中亚带到中国。白砂糖,据马可·波罗说是埃及人传授的技术。制作挂面,则应该是中国人的发明。北宋就有切成细条的索面,元代又出现了可以送礼的挂面。所有这些,都是蒙古人没有吃过的。蒙古人还学会了喝茶,之前他们只喝果汁和酒。马奶酒是蒙古人的发明,葡萄酒则是畏兀儿人带来的,但最重要的事情是出现了蒸馏酒。蒸馏酒从西方传入,阿拉伯语音译为阿剌吉,意思是出汗。——摘编自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思考:根据材料12指出,各族人民的交流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欧亚之间和亚洲内部的人口迁徙带来的物种交流,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生活习惯,同时也促进了技术的传播。
材料13:《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就是集中体现中医药学知识西传的一部古代波斯文著作。这部著作的主编拉施特( 1247—1318)是13-14世纪统治波斯地区的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伊利汗国的宰相,他主编的另外一部著作《史集》是当时一部世界史巨著。现存《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的主体部分是宋朝一些医学家对相传晋人所著《王叔和脉诀》的点评版本的波斯文译文。——《历史选择性必修3·教师用书》
思考:根据材料13指出《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的历史价值,并说明其所反映的东西方文化交往与前面部分的从空间方向来看有何区别,据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历史价值:该书反映了13-14世纪中医药学知识在波斯地区的传播情况,对于研究中国——伊朗文化交流史和中医史有很高价值,属于一手史料。区别:之前的是从西往东的人、文化和物的流动,该书所反映的是从东往西的人、文化和物的流动。结论:这一时期的东西方交往是双向互动的。
材料14:1271年,马可·波罗一行从威尼斯起程,渡过地中海,到达小亚细亚半岛的小阿美尼亚、突厥蛮州、大阿美尼亚、谷儿只;然后南行,沿着底格里斯河谷,到达伊斯兰教古城巴格达;随后向东,进入波斯境内,经过伊儿汗国的管辖范围。再向东穿过窝阔台汗国境内,进入西域,然后沿着河西走廊,经过肃州、甘州,最后到达上都——哈剌和林城。——欧阳哲生《马可波罗眼中的元大都》
任务五:归纳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交流产生的影响。
蒙古西征几乎把亚洲合为一体,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蒙古西征将亚欧大陆连成一片,恢复、加强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直接交往,扩大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蒙古帝国的宗教兼容并蓄政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蒙古西征促进了东西方人口迁徙,种族融合,技术传播,文化交往和物种交流。
任务六:美国学者莫里斯认为“战争创造出更大的社会,这一社会由更强有力的政府统治,为社会繁荣奠定了基础。”请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战争与地域文化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1: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城市被付之一炬,波斯历代国王的宫殿被烧成焦土。——《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2:1220年春,继重镇布哈拉(Bukhara,旧译不花剌)被成吉思汗攻破之后,撒马尔罕也沦入敌手。两座城市都遭到了彻底洗劫。布哈拉的俘虏还像羊一样被驱赶着,在蒙古军队攻打撒马尔罕时走在前面,替他们遮挡箭雨。——摘编自[英]马歇尔《东方风暴》
战争带来的文明间激烈的碰撞,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但也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破坏和灾难。 摒弃战争,珍爱和平,友好交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问题探究,1蒙古西征,蒙古帝国扩展的原因,自然条件恶劣,雄才大略人物,东西无强国,课堂探究,时空坐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备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思考,探究导学,随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亚历山大港,亚历山大灯塔,课堂探究,蒙古三次西征,蒙古帝国扩展的原因,自然条件恶劣,雄才大略人物,东西无强国,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