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27 不忘根本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27 不忘根本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佳作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期主题:不忘根本
【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刚出壳的鸡
漫画所讽刺的不仅是“刚出壳的鸡”,而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身上或身边。
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解析】
漫画的内容是:画面左下方,有一个裂为两半的边缘不齐的蛋壳;右边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鸡(小鸭、小鸟),小鸡嘴巴的斜上方写着“破玩艺儿!”。
结合生物学知识来看,蛋壳对于小鸡而言,如同子宫、胎衣,它孕育过、保护过小鸡。
“刚出壳的鸡”刚离开蛋壳,显然是瞧不起蛋壳,没有看到自己的出生曾得益于蛋壳,割裂并否定了自己与蛋壳的关系。小鸡否定蛋壳,说它是“破玩意儿”,其实是在否定自己。
这反映出社会上的一些什么现象呢?可以就事论事谈那些羽翼未丰就忘本的人或事。如果推而广之,当有深意,可以评说社会人生中的诸多现象。如:我们与父母亲情、家乡风物、中华文明、国家民族等的关系。
一言以蔽之,漫画寓意是讽刺社会上“忘本”的人,他们对孕育、培养、帮助、教育过自己的父母、故乡、学校、社会、文化,没有感激之心,不懂得回报反哺,反而轻视、看不起,甚至指责、辱骂。
可提出正面观点:学会(对生我养我的父母、家乡等)心怀感恩,要知恩图报,寻找并了解自己的“根”。
也可从反面提出观点:不可“出壳”“忘”本,不可忘“己”所“出”,不能忘掉自己本来的境况或自身的本源,不可忘恩负义,等等。从小鸡的角度行文最好,从蛋壳的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不宜从反面写,比如“打破那个墨守成规的壳子就会获得不一样的生命”,比如“骂鸡蛋壳是一种‘破旧’(批判旧思想)”。
较好的立意:
谈中西文化
外来文化席卷而来,很多中国人就开始妄自菲薄,看不起本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盲目推崇西方文化,连饮食起居的生活习惯都以模仿西方人为荣。
佳作品读
【佳作点评】
【佳作赏析】
不忘根本
曾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人生的后方,生命的源始,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不忘根本,不嫌弃那生养我们的“旧壳”,才不愧于良心,才能走得踏实而稳当。
苍莽天地,红尘万载,个体于这个世界,一如苇草之轻盈,若不是深深地扎根于家的沃土,我们又怎么能逆势挺拔,在人生的风雨中坚韧地摇曳?
曾被孝女孟佩杰的故事打动,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深深扎根在养母为她用关爱筑起的沼泽中。因为没有忘记养母的恩情,她在养母重病后坚强地照看了养母12年。她弱小的身影,如苇草般飘摇在凄风苦雨中,而她却用纤细的根系维持着坚韧的身姿,用发自内心的温情与跪乳,感动了世人。
若将个体比作一棵树,它的根深深扎进家庭的爱中,那么我们整个民族之林的沃土便是对国家的爱,对民族文化的大爱。
当今,国人中普遍存在一种对本国文化的不认同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意味着落后与保守,一脸的鄙弃与不屑。如此幼稚之举,和那刚破壳而出的小鸡嫌弃曾经的蛋壳,有何分别?这种肤浅认识的背后,是对民族文化根基的渐渐淡忘。
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既不在美利坚和英格兰的土壤上,也不在“原罪”与“等待救赎”之类的教义里,秉承中国文化的精髓,我们才有安身立命之所。早几年前韩国申请将端午节列为他们的文化遗产,就对我们敲响了警钟。
所幸的是,中华民族也不缺有志之士,在为此摇臂呐喊,先是费孝通创新性的提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呼吁。紧接着,杜维明教授用汉语将中国儒学引入了哈佛课堂。近年,弘扬传统文化也纳入了文化兴国的战略中。
中华民族之林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逐渐稳固了自己的根基,于经史子集中汲取养分,壮了枝桠,绿了树冠,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无忘根本,给了我们整个民族挺直腰杆的骨气。
不管你走得多远,记得回望你的“蛋壳”,记得说一声“谢谢”,哪怕它再是破损与枯瘪。
为人处世
明月峡上古栈道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山清水秀,风清月明。
嘉陵江西陵峡东段便是明月峡,峡谷形如一钩弯月,夜晚过峡,月悬西山,江月辉映,蔚为壮观,故而得名。
峡中白浪汹涌,一泻千里。明月峡与朝天区北面的清风峡遥相呼应,形成“二峡夹一镇”的天堑式地理格局,素有“清风明月拱朝天”之美誉。
走进明月峡,与2300多年的历史撞了个满怀,猝不及防。历朝历代,多少人在这峡谷进进出出、来来往往。
那些关于爱恨、情仇、悲悯、战争、和平的故事,如水滴汇集成江流,或奔涌、或平静、或泛起涟漪,在历史与现实交错中时隐时现。
明月峡不长,两公里,却绝壁如削、嵯峨似剑。“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峡,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山岭戟空,谷深壑暗,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拓展这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费尽周折。明月峡偏偏又处于咽喉位置,是沟通南北的唯一通道。凌空接天,穿云破雾的明月峡先秦栈道也就应运而生了。
栈道搭建在江边的断崖绝壁之上,是金牛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蜀道的核心地段。它连接的是中国历史金戈铁马、平仄起伏的进程与朝代更迭,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纽带。
无数次的修葺、补建,伴着锤敲錾凿的音韵,云栈延绵至今。现在,脚下这栈道是依古时技艺复建的,清幽复古、木香荡漾,呼应着过往的岁月。历史的气息从山体的石缝中渗出来,从一棵老树上生长出来,从江河的水滴里蒸发出来。
沿鸟道而上,在峻岭陡峰之顶,有一条平行于古栈驿道,建于南北朝。唐朝时,被拓宽成六尺驿道,为取土石削高坡筑成的碥道。设有朝天关,南来北往,高高的关岭之上渐渐形成了一条繁华小街。茶楼驿馆、商店庙宇、民房兵营……应有尽有,称之为“北门天街”。
行至栈阁廊庑一角,一豁口下的乱石丛中,隐约出一条嶙峋纤夫小道,向嘉陵江边蜿蜒着。磐石上,纤绳摩擦出的长条形的凹槽依稀可辨。那些我们永远不知道姓甚名谁的纤夫,风里来雨里去,成年累月,汗浸盐渍,用肩胛骨紧咬纤绳……号子声声,响在耳畔。嘉陵号子在,嘉陵魂便在。
嘉陵江穿越千山万壑,一路浩浩汤汤,行至朝天,巍峨大山不断逼仄,以至于江面仅百米,蜿蜒湍急。后来,水路渐被取代,大巴口大桥的建成让摆渡过江也成为了历史。这嘉陵水道跻身于明月峡交通群落之中,化作了湿漉漉的星辰。
在明月峡的绝壁上,有一处状如老虎嘴的凹形恶道,人们称之为“老虎嘴”。20世纪30年代,开修川陕公路时试图绕过明月峡另寻他途,但都失败,不得不沿古栈道上方崖壁,用开山机凿出了一条凹槽式的道路通过峡谷。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从来都是中国人的智慧,新的川陕高速公路从明月峡绕了过去,变得平坦、安全。“老虎嘴”不再有车子经过,原先的道路归于景区,铺就了石板,静默成明月峡中一块肃穆永生的活化石。
忽地,一声长鸣,一列火车自对面半山腰的绝壁山崖中钻了出来,拖着悠长的尾音,又钻进另一道绝壁山崖的腹中。1958年,宝成铁路全线运营。这条路,是古今交通道路文化的接点,是幽幽苍山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融合与延展。古老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汇聚于此,完美交融。
嘉陵江那富有弹性的腰肢,只需随意一扭,便让栈道上指点江山的诗人,立马乱了分寸。古今如是。
小说阅读
跛哥
李世袭
跛哥的大号叫郭苇。我想,应该是那种有思想的芦苇。
因为脚跛,他上学没少受人欺负。跛哥上初二的时候,新任的语文老师上第一次课时,让学生解释“蹒跚”的意思。有个调皮的学生却说:“让郭苇给我们表演一下吧。”学生们一阵哄笑,老师也笑了,说:“郭苇,既然大家都同意,你就上来学一学吧。”跛哥听了,脸红得像灌了半斤老白干。他拿起语文书朝说话的那个学生砸过去,然后背起书包往外走。跛哥走的时候,一拐一拐地,正是“蹒跚”的“生动解释”。可学生们却不再笑了,老师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后来老师来到跛哥家,道了歉,希望郭苇能回去接着上学。跛哥说:“我早该不上了,家里没钱供我了。老师您不用过意不去。”说来说去,说去说来,老师还是没有劝动跛哥。
跛哥退学以后,就去大城市当了几年维修钟表的学徒。回来后到镇上开了个修钟表的小店,店名就叫“跛哥钟表维修店”。跛哥想开了,跛就是跛,为什么不让人家说?
一开始,跛哥的生意只是勉强有些进项,但他能钻研,肯努力,生意很快就火了。周边的人们都知道,没有跛哥修不好的钟表。几年过去,跛哥的店名换成了“跛哥钟表家电维修部”,生意多得忙不过来。但跛哥娘也开始发愁了:儿子老大不小了,上哪儿找个媳妇呀!跛哥却说:“急什么急,您儿子心眼好,脑子灵,挣钱多,咋都不愁个媳妇。说不定还会有人送上门来呢。”跛哥娘便勉强笑笑。
一天,跛哥店前来了个讨饭的孩子,脚也一拐一拐的。跛哥很是可怜他,给他了些钱,孩子便哭了。他告诉跛哥,他是出来找活干的,活没找着钱却花光了,又没脸回家,只好一边讨饭一边找活干。他还说跛哥对他最好,希望能收他做学徒。跛哥犹豫了一下答应了。这孩子心眼灵,又勤快,很快就能独当一面。跛哥把活儿干完,不等顾客来取,他就主动给人送去。维修部的生意更火了。
时针一圈又一圈地跑个不停,转眼间,孩子在跛哥这儿待了多半年了。这天,跛哥拿出一沓钱对孩子说:“这是你的工钱。你也该回家了。你手艺学得也差不多了,回去后自己开个店,只要勤快点,好好干,日子肯定错不了。”孩子接过钱,对跛哥谢了又谢,依依不舍地走了。
半年时间又在“嘀嗒嘀嗒”声音中过去了,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
春节快到的时候,跛哥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就是那孩子,另一位是那孩子的姐姐,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孩子和跛哥叙旧,姑娘和跛哥娘边唠嗑儿边准备饭菜。
这天晚上,姐弟两人住了下来。晚上,孩子对跛哥 说,他想把姐姐介绍给跛哥。跛哥听了问:“你不是说梦话吧?”孩子说:“不是,你心眼好,又有本事,将来肯定会成大事,我们家里人都说,我姐跟了你肯定能享福。”跛哥不说话了,跛哥不是不想媳妇。但跛哥想:找媳妇,得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呀。跛哥想好了,就说:“我怕委屈了你姐。”……
第二天,姐弟俩走了。后来孩子的姐姐嫁了人,日子过得挺不错。孩子每次来看跛哥,总免不了说上一句“你当初不该回绝这门婚事”的话。跛哥总是笑笑,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说:“我的爱情,总会来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一段寥寥数语,在交代跛哥名字的基础上,写了“我”对名字的理解,
为的是突出小说主人公身体残疾,像芦苇一样柔弱。
B.调皮的学生说让郭苇通过表演解释“蹒跚”的意思,同学们一阵哄笑,老师就
让郭苇上台表演,跛哥看到大家都歧视他,生气地走了。
C.“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这一段的交代既符合跛哥的职业特点,也说明跋哥
岁数一天天增大,跛哥娘为给跛哥找媳妇越来越发愁了。
D.受过跛哥照顾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姐姐介绍给跛哥,但是跛哥拒绝了,他看出了姐弟俩的庸俗,和他的爱情观不相符。
2.小说中的跛哥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3.有人认为应把标题“跛哥”改为“有思想的芦苇”,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与解析
1.C
2.①自尊心强又能面对现实:受同学讥笑时,拿起语言书朝他砸过去;后来想开了,连店名都叫“跛哥钟表维修店”。
②朴实善良、有同情心:收留残疾的孩子,鼓励他奋发向上。
③身残但有思想,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拒绝不符合自己爱情观的婚姻,相信自己美好的爱情必然会到来。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若能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3.看法一:以“跛哥”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跛哥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更生活化,更接地气,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口味;③主人公因跛而退学,因跛而学维修,因跛而找媳妇难,因跛而发愤图强。“跛”跟主人公命运相关,能推动情节发展;④“跛”是腿有毛病的意思,“哥”含有敬意的意思,以“跛哥”为标题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看法二:以“有思想的芦苇”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具有象征意义,突出人物形象身残志坚的特点;②让人联想起帕斯卡尔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增强文章的哲理内涵;③更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进而感染读者。(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1484枯燥如墨香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文题解析,佳作点评,佳作示例一,佳作示例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91 画出最好的自己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1529我的偶像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