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05 幸福在至简至朴处学案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05 幸福在至简至朴处学案第1页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05 幸福在至简至朴处学案第2页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05 幸福在至简至朴处学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05 幸福在至简至朴处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05 幸福在至简至朴处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佳作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期主题:幸福在至简至朴处
    【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古代先贤有很多关于幸福的言论,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任意一两句为基础,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向校文学社社刊《白帆》的“幸福大家谈”栏目投稿。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先读懂作文材料。
    理解五句话的意思,并找到与“幸福”的关联。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核心意思是:祸福相依,相互转化。这不仅是哲学意义上的朴素辩证法,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苦尽而甘来,否极而泰来,经历磨砺而幸福可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核心意思是:安于平淡、简单的物质生活,摒弃不符道义的“富且贵”,但孔子并不排斥优裕的物质生活。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核心意思是:兼相爱,交相恶。一正一反,指出天下人相亲互爱的意义。也照应当下热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题。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包含三个层面:家人的健康平安、无灾无难,个人内心的光明坦荡、无愧无怍,人生价值的实现路径(有英才可教,也有衣钵可传)。这是孟子心目中君子的三乐,平凡而至朴,却道出幸福真谛:家庭平安方可无忧,问心无愧得以安宁,教育天下英才则是享受,家庭温馨、自身修为、社会价值,俨然就是一个立体式的幸福构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核心意思是:心怀天下与苍生,勇担社会责任,即超越小我的高远的幸福观。与之关联的是责任担当、青年有为、大我之境等等。
    可以有如下立意:
    不慕富贵,幸福至朴;
    祸福相依,转危为机;
    安于平淡,感受幸福
    内心富足,幸福可期;
    幸福可感,至简至朴;
    人有三乐,幸福满怀;
    兼爱相亲,世间太平;
    心怀天下,家国同在;
    推己及人,存济世心。
    ……
    佳作品读
    【佳作点评】
    【佳作赏析】
    幸福在至简至朴处
    古人诚不我欺。孔子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好,孟子的人生“三乐”也罢,其实都在正告我们:幸福就在简单的家居日常,就是至朴的尘世之乐。
    就像,你在某个阳光慵懒的午后,读到苏轼的那句词:“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你一定会莞尔,而且心向往之。东坡居士的诗词总是那么熨帖人心,因为里面蕴藏着朴素的幸福:不需要美味佳肴,玉盘珍馐,一杯茶,一盘素菜,还原生活的本真,不就有孔子说的“乐亦在其中”?
    就像,你在华灯初上的黄昏,褪去一身的风尘和疲惫,回到家中,室内是家人团坐,围炉夜话,窗外有月色正好,清夜无尘。陪父母聊会天,看孩子撒撒娇。然后,反躬自省,你是否做到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再然后,你会觉得,人间最好的幸福,莫过于这平凡的点滴。家人康健,门庭祥和,内心磊落,做人堂正,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样的幸福并不奢侈,却也可贵。
    所谓大道至简,幸福不也如此?只是,在这钢筋水泥浇筑的现代都市,我们的感官渐渐钝化了。总有很多人丢掉了本真的幸福。他们以为幸福一定附丽于金钱物质,又或是享尽奢华富贵才有幸福可言。可现实证明,这种幸福可能只是“欲望”而已。好比前一阵,人气偶像被爆私生活混乱,被全网群嘲,当红主播巨额偷逃税,被查封重罚。他们已身家不菲,收获无尽鲜花与掌声,可他们并不知足,而迈出了从“幸福”到“不幸”的一步。
    所以,让自己变得纯粹点,把生活过得平淡些,把幸福想得简单些,幸福不会因此弃你而去。幸福来源于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来源于一饭一蔬,一颦一笑,来源于不轻松但始终萌生希望的生活,幸福来源于内心的安定与满足。在这个光速运转的时代,我们的确像作家王开岭所说的那样:“物的挤压使我们感到焦渴,像被挤干了最后一滴水的糙毛巾。”我们总有无法满足的空虚和无法宽解的惶恐。有人说,富人没有穷人过得开心,大概因为富人接触的物质世界太复杂,而穷人但凡得到一点生活的馈赠,便懂得雀跃欢欣,知足常乐。
    幸福至简至朴,不分贫富,无论年龄。当你明白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孔子“乐亦在其中”所言不假,你也会明白,孟子“三乐”如此真切动人。不需去追那些过眼的繁华,也就不会陷入贪欲的迷网了。至此,你也可以潇洒地说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请巡逻在自己生活的领地,寻找最简单至朴的幸福。当崭新的太阳升起,你大可看着大街上熙攘的人们,然后深吸一口清凉的空气——
    “早晨是一只花鹿,踩到我额上,世界多么好!”
    为人处世
    幸福,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有个朋友买的新房交房了,他却整天愁眉苦脸。因为买房的时候有点心急,他没有仔细研究,交房后才发现房子朝北、楼层偏低,遇到阴天下雨,白天都要开灯,住进新房的乐趣一下子就荡然无存了。
    其实,在我们外人看来,他的房子并不全是糟糕的。他买房的初衷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现在那一片区域学校很多;朝北的房子价格稍低,于他而言,压力也小一些;新区的房子绿化都很不错,平时带孩子下楼,小区就是公园。盼了多年的房子,因为暂时难以改变的一些缺点就冲散了所有喜悦,实在是划不来。
    喜欢一朵玫瑰,拿到手发现它的刺很锋利;喜欢一件衣服,买回家发现它布料容易褪色;喜欢一份工作,入职后发现常常需要加班。喜欢的东西,在你对它怀有憧憬的时候,都是美好的。但是真正得到了,可能会发现难免都有些缺憾。
    所以有人说,幸福是“一半争一半随”,既要争取自己想要的,也要享受自己得到的。如果只看到那些没有满足的部分,就容易忘了拥有的快乐。
    半年前,闺蜜开了一家花店。在满屋芬芳的花香中泡一杯茶、捧一本书,优雅从容,这也曾是我的梦想。
    闺蜜攒了好几年钱,还花了很长时间去考察市场、学习花艺,才最终把这家店开起来。我本以为开业后她就是在花香里等待客人的老板娘,但当我去看她的时候,简直惊呆了。她搬着几棵大盆栽,汗如雨下,满手都是创可贴和绿色的植物汁液。
    我这才知道,花在精致地养在花瓶里之前,要经过打刺、修剪等步骤。如果要做成花束就更加繁琐,包花很考验功力,包松了花没有美感,包紧了花又容易挤烂。她那双手裂了又好,好了又添新伤。碰上节日,订单骤增,还得熬夜干活。
    可她却说,“做自己喜欢的事,虽然辛苦一点,但很幸福。”我相信,她每包好一束花交给客人的时候,笑容都是发自肺腑的;还有那些被精心照顾的花朵,也是让她愉悦的。
    的确,没有什么事情是不需要付出的,只有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才能知道幸福在哪里。
    让自己幸福是一种能力,因为幸福是需要去感知的。
    一次等公交车时,我看见一位环卫工人很仔细地擦拭垃圾桶。我问她,每天都有人倒垃圾,你擦干净了一会儿还是被人弄脏,不觉得费力吗?她笑笑说,“这是我的工作呀,你们都嫌垃圾桶脏,我不觉得。我的老姐妹前两年中了风,腿不能动了,她还羡慕我能走动,能挣钱哩!”
    我们许多人正是缺少了这种感知幸福的能力。有时候你觉得生活不够满意,或许在别人眼里,你所拥有的已是别人羡慕的。想要的,不舍得拼尽全力去争取;拥有的,又常常喜新厌旧,这样的日子就会很拧巴。
    不论何时,活在当下都是最重要的。有目标就去追寻,拥有的就好好珍惜。不懂得欣赏自己得到的东西,才是人生最大的缺憾。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更多东西,而是拥有的东西都能让你感到快乐。
    用力争取,用心感知,这才是最睿智的生活态度。
    散文阅读
    我改变的事物
    刘亮程
    ①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
    ②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当然,在我使唤坏好几把铁锨后,也会想到村里老掉的一些人,没见他们干出啥大事便把自己使唤成这副样子,腰也弯了,骨头也散架了。
    ③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现在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这时我内心的激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对于跑过这片荒野的一头驴来说,这点变化算不了什么,它在荒野上随便撒泡尿也会冲出一个不小的坑来。而对于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一只小虫,这点变化可谓地覆天翻,有些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米,在它的领地随便挖走一锨土,它都会永远迷失。
    ④有时我也会钻进谁家的玉米地,蹲上半天再出来。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这是我的业绩,我为这户人家增收了几斤玉米。哪天我去这家借东西,碰巧赶上午饭,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
    ⑤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却永远不会为某一件事去忙碌。村里人说我是个“闲锤子”,他们靠一年年的丰收改建了家园,添置了农具和衣服。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
    ⑥一次我经过沙沟梁,见一棵斜长的胡杨树,有碗口那么粗吧,我想它已经歪着身子活了五六年了。我找了根草绳,拴在邻近的一棵树上,费了很大劲把这棵树拉直。干完这件事我就走了。两年后我回来的时候,一眼就看见那棵歪斜的胡杨已经长直了,既挺拔又壮实。拉直它的那棵树却变歪了。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
    我把一棵树上的麻雀赶到另一棵树上,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我是一个平常的人,住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注定要闲逛一辈子。
    当我50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它们,而这一切,只有我一个人清楚。
    我扔在路旁的那根木头,没有谁知道它挡住了什么。它不规则地横在那里,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每天都会有一些村民坐在木头上,闲扯一个下午。也有几头牲口拴在木头上,一个晚上去不了别处。因为这根木头,人们坐到了一起,扯着闲话商量着明天、明年的事。因此,第二天就有人扛一架农具上南梁坡上了,有人骑一匹快马上胡家海子了……而在这个下午之前,人们都没想好该去干什么。没这根木头生活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坐在一间房子里的板凳上和坐在路边的一根木头上商量出来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
    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我老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那才叫不道德呢。(2分)



    ②它不规则地横在那里,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2分)



    2.结合全文,分析“我”改变了哪些事物?“我”又是怎样看待自己对事物的改变的?(6分)



    3.分析第五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4.村里人认为“我”是个“闲锤子”,作者认为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我”是怎样的一个人。(6分)




    答案与解析
    1. ①答:作者认为“那”就是指“搭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的生活是“虚晃荡一世”,是不道德的,是没有意义的一生。(1分)人应该有自己的追求、理想。人的一生不应该是仅仅为了满足物质的需求,更要有精神的追求。(1分)
    ②答:把横在路旁的木头看成“障碍”比作堤坝,代表着对待熟知的生活麻木,不善于思考的人生态度。(1分)把木头比作“指针”,看成与“暗示”则表现的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小事的意义,善于思考的人生态度。(1分)
    2.答:把土包铲平;在平地上挖一个坑;在玉米地方便使其增产;改变树的长势;赶麻雀,引渠水。(4分)作者的态度是愉悦、自豪。(2分)
    3.答: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总括上文中“我改变的事物”有哪些,开启下文“我改变的事物”及其意义。(2分)
    内容上将“村里人”与“我”的生活态度进行对照,突出我们之间的隔阂及我与众不同的生活情趣与追求。(2分)
    4.答:“我”是在这不起眼的小村庄里,一个不能干重活累活的农民,卑微平凡而不引人注意的小人物。(2分)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不像普通农民一样仅以好房子、壮牲口、农具等物质的享受为目标。“我”是不愿意虚度岁月,以精神追求,善于独立思考的人。(2分)“我”还善于发现生活中小事的意义,是一个始终能够笑对人生,豁达、乐观地在乡村中生活的睿智者----乡村哲学家。(2分)

    相关学案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27 不忘根本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27 不忘根本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佳作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78 细读字里行间处,嗅得书香满庭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78 细读字里行间处,嗅得书香满庭芳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佳作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16 这就是幸福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16 这就是幸福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精彩构思,佳作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