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8.3 酸和碱的反应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8.3 酸和碱的反应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酸和碱之间会不会发生反应?,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3酸和碱的反应 学习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本质,联系前两节所学,系统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2.明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类型;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应用。 学习过程一、酸和碱之间会不会发生反应?【提出猜想】酸和碱 会发生反应吗?【实验一】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学生观察现象。教师提问:该实验无明显变化,那它们到底发生反应没有?实验内容实验现象① HCl和NaOH 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分析假设】(1)假设不会发生反应,则混合后试管中应该既有 HCl 又有 NaOH ;(2)假设会发生反应,则又有三种可能:a. 恰好完全反应:混合后试管中既没有 NaOH ,也没有 HCl ;b. HCl过量:混合后试管中没有 NaOH ,但含有 HCl ;c. NaOH过量:混合后试管中没有 HCl ,但含有 NaOH ;【分析结果】我们需要对①实验后溶液进行酸和碱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可以用 无色酚酞溶液 来检验溶液中有没有含NaOH;可以用 锌粒 来检验溶液中有没有含HCl。【实验二】对①实验后酸和碱的检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可能1)实验现象(可能2)实验现象(可能3)①中加入 紫色石蕊 溶液变红溶液变蓝溶液变紫色①中加入 碳酸氢铵 有无色无味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无明显现象分析混合后试管中含有 HCl 不含 NaOH 假设 成立混合后试管中含有 NaOH 不含 HCl 假设 成立混合后试管中既不含 NaOH 也不含 HCl 假设 成立【得出结论】酸和碱 能 发生反应。二、中和反应如图所示操作步骤 现 象及分析(1)在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 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溶液由 无色 逐渐变为 红色 此时溶液中含较多的 氢氧化钠 ,显 碱 性(2)在上述溶液中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由 红色 逐渐变为 无色 此时溶液中可能含 盐酸 ,显 酸 性或 中性【思考讨论】1.如果碱换成石灰水,酸换成稀硫酸,结果(现象)一样吗?2.为什么滴入盐酸的时候要不停地搅拌?(使其充分反应)3.酚酞溶液的作用是什么?(证明两者发生化学反应)【小结】1.中和反应的概念: 酸 和 碱 反应生成 盐 和 水 2.中和反应的特点: 放热,酸性碱性消失 3.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酸碱反应实质是酸中的 氢离子 与碱中的 氢氧根离职 结合成 水 。离子方程式: H2SO4 +2 NaOH = Na2SO4 +2H2O 2 HCl + Ca(OH)2 = CaCl2 +2H2O 4、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三、复分解反应1.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它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2.通式:AB+CD—→AD+CB。3.特点:(1)反应物、生成物均是化合物;(2)发生反应的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3)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不改变。注意: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包含中和反应。四、中和反应的应用1.农业上: 改良酸性土壤 2.工业上: 处理工业废水 3.医药上: 治疗胃酸过多 学习检测1.将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 )A.6 B.8 C.11 D.142.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稀醋酸 D.KNO3溶液3.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A.紫色——红色——蓝色 B.蓝色——紫色——红色C.蓝色——红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4.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A.Mg B.H2O C.NaOH D.CaCO35.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A.HCl和NaOH B.CO2和NaOHC.H2SO4和Fe2O3 D.H2SO4和BaCl26.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为无色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1.B 点拨:pH=10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随加水量而减弱,pH也就随之减小。溶液逐渐接近中性,但溶液始终为碱性溶液,即溶液的pH无限接近7但永远不能到达7,故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应大于7小于10。2.B 点拨: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成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能将废水调至中性。3.B 点拨: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随着盐酸的不断加入,颜色也发生变化,当加入的盐酸恰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石蕊变为紫色,当再加入盐酸时,溶液显酸性,石蕊变为红色。4.C 点拨:氢氧化钠为碱,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使溶液的酸性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为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则溶液呈碱性,而使pH大于7,故C正确。5.D 点拨: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没有水生成。6.B 点拨: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故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A错误;B点对应的pH等于7,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A点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C点的pH继续减小,说明酸还没有完全反应,故溶液中还含有氯化氢,D错误。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4 常用的盐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见的盐,盐的组成和分类,推断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溶液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7.4 结晶现象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晶体与结晶,结晶法的应用,过滤,粗盐提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