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反思 一个数除以分数 西师大版教案
展开让“计算”更为精彩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一节难上的课学生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得比较好,,让学生学会“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计算并不难,但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可以乘倒数”的来龙去脉。这节课下来,让我收获颇多,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事后我进行抽查,计算正确率达90%,而且不少学生都能反思自己的计算过程,找到有效生成知识的方法。对本节课乃至数学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过多追求形式的多变,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理性思维,是数学思想的渗透,是探究能力的提高。现提出以下两点与大家交流:
一、要创设有利的情境探究提供知识交流平台维果茨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内化的过程。有效的学习需要下列条件:学习者同他人共同面对能够理解的任务,并以合作的形式有效地参与其中,但任务本身却不能由学习者独立完成。青岛版教材的情境是用布做书信袋,利用包含除进行研究,求2÷1/5=?,就是求2米里面有多少个1/5米,在这个具体情境中,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比较容易想到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分析,操作起来也不困难,从而找到除法转化成乘法的由来。人教版老教材是借助路程问题利用等分除来探索,学生自己不容易画出图,相对而言,现在的课本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有的老师提出把1/5改成1/3学生更容易操作,但实际教学后发现,改完后虽然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借助直观图找答案,但妨碍了学生用化小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验证结论,所以不能这样改。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地、合适地定位情境的价值,借助生活原型,选取有价值的数据,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理性思维。
二、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自主解决问题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以特定的方式建构着对世界的认识。因此,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思维,才能对他们有所帮助。在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应该创设适宜的情境,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在本节课中,探究2÷1/5=?,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如折纸、画图、转化成学过的除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等。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对同一问题积极寻求不同的思路,提倡算法多样化。在交流时,教师关注学生的维过程,注意不同方法间的内在联系。有的学生是根据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猜测本题的解法相同,通过计算得出结果,教师就引导学生要想办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学生想到了用乘法验证除法等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验与感悟;有的学生利用折纸或画图直观的看出结果,教师就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这个结果是怎样得出来的,逐步发现这种方法与“乘倒数”间的内在联系。在这种创造性的探索交流中,学生的创新火花得以进发,实现了算法多样化和对算理的解释。在师的激励和帮助下,学生归纳整理,回顾反思自己的算法,经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创造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这样的教学,学生所学的和所用的知识是鲜活的、富有生机的,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就得到了质的飞跃!关于分数的问题,无论是计算还是应用题,学生普遍感到是困难的。原因之一是教师没有向学生提供足够的模拟经验,因此,要求学生用符号或结论来表征数学就显得困难重重了。唯一的做法就是,将学习任务置于有意义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上述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创设的探究氛围,很多学生是不能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同样,如果缺乏交流,学生就不能使用多种方式表县数学,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