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17短文两篇练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077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下册课堂夯实基础30分
- 15驿路梨花练习题 试卷 1 次下载
- 16最苦与最乐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18紫藤萝瀑布练习题 试卷 1 次下载
- 七年级下册 19一颗小桃树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七年级下册 20外国诗两首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七年级下册 17短文两篇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 17短文两篇练习题,共2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堂练习 姓名:______ 1. 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句子中空白处相应的词语。(6分)① 斯是陋室,惟吾德xīn( )。 ② 可远观而不可xiè( )玩焉。③ 无 àn dú( )之劳形。 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fán( )。⑤ zhuó( )清涟而不妖。 2.解释句子中的字。(6分)① 有仙则名 名:_____ ② 谈笑有鸿儒 鸿:_____ ③ 往来无白丁 白丁:_____ ④ 可以调素琴 调:_____⑤ 陶后鲜有闻 鲜:_____ ⑥ 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____ 3.句子翻译。(6分)①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写在后面的括号里。(3分)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 ) 5.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5分)之的用法:A、助词“的” B、代词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宾语提前的标志① 何陋之有?( ) ② 无丝竹之乱耳( )③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④ 友人惭,下车引之。( )⑤. 康肃笑而遣之。( ) 6.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② 本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③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④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 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② 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③ 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④ 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参考答案: ①馨 ②亵 ③案牍 ④蕃 ⑤濯 ①出名,有名 ②大 ③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④调弄 ⑤少 ⑥只 ①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②香气传播得越远就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③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 ①比喻 对偶 ②对偶 ③引用 ①D ② C ③A ④B ⑤B6.②【解析】本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的主人品德高尚。7.②【解析】“菊”是从正面衬托莲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花。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