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课件苏教版必修1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课件苏教版必修1第1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课件苏教版必修1第2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课件苏教版必修1第3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课件苏教版必修1第4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课件苏教版必修1第5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课件苏教版必修1第6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课件苏教版必修1第7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课件苏教版必修1第8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课件苏教版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阶段素养提升课课件苏教版必修1,共31页。
    阶段素养提升课 专题2 主题整合·践行素养(1)写出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提示: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KNO3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NaCl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先溶解,然后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最后过滤得到KNO3。(2)除去KCl溶液中的 依次加入什么溶液?提示:BaCl2[或Ba(OH)2]、K2CO3、HCl。除去 可用Ba2+,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选用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过量的Ba2+再用 除去,最后 用盐酸除去。(3)对下列各组物质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的是哪些?①NaNO3和NaCl     ②CaCl2和CaCO3③MnO2和KCl ④BaSO4和AgCl提示:②③。两种固体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分离,必然是一种物质难溶于水,过滤后蒸发滤液得到易溶于水的另一种物质。①中两者都易溶,④中两者都难溶,故①④均不能用指定的方法分离。②中CaCl2易溶而CaCO3难溶,③中MnO2难溶而KCl易溶,故②③可用指定方法分离。(4)下面每种物质中均含有一种杂质,加入相应的除杂试剂后能否达到除杂的目的。请你对每组除去物质中的杂质的方法给予评价。提示:解决除杂问题的关键是在除去原有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同时又要易于分离。故思考时应根据实际发生的化学反应,循序而行。①组不正确,因为加入H2SO4后虽除去了 ,但又引入了 ;②组不正确,因为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了两种沉淀Cu(OH)2和BaSO4,而无法分开;③组正确,因为Fe比Ag活泼,Fe+2AgNO3===Fe(NO3)2+2Ag,过滤出Fe、Ag,可得滤液Fe(NO3)2。(2)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搅拌过程中有液体溅出,会使所配溶液浓度________。提示:迅速散热,防止暴沸;偏小。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迅速散热,防止浓硫酸暴沸飞溅;搅拌过程中有液体溅出,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小。(3)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的液体应________,否则会使浓度________。提示:冷却至室温;偏大。容量瓶不能盛放过热液体,溶解或者稀释后应待冷却至室温后再移液,否则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大。(4)定容时,若仰视则会使最终结果________;在定容过程中的正确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偏小;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小;在定容过程中的正确操作应该是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三)依据问题,建立假设进行探究(原子结构)原子的结构是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微粒的桥梁。可以依据对原子结构探究得出的结论,解释化学中的实际问题。(1)Mg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反应中容易________个电子而显________价;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反应中容易________个电子而显________价。在上述过程中,F原子和Mg原子通过________都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提示:2;失去2;+2;7;得到1;-1;得、失电子。应用实践·提升素养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