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119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119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同步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119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同步练习,共6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同步练习一、精挑细选。1.选出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A.“千骑”言人数众多,“卷平冈”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B.“酒酣胸阻尚开张”是说作者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C.作者在词中以孙权、冯唐自比,表达自己的“少年狂气“和期盼得到重用的愿望。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2.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破阵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A.这首词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全词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B.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作者骑着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战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不顺利。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经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 B.酒酣胸胆尚开张(还)C.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 D.身不得,男儿列(排列)4.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作者用秋日赏心悦目的美景衬托了自己悠然闲适的心情。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表明作者虽身为女子,却有比男子更刚烈的心志,更豪迈的气概。C.“青衫湿”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D.这首词上下两片在词义上紧密相连,相对于上片,下片的抒情意味更加浓烈。5.下面对《渔家傲·秋思》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中原地带词人自己的家乡,季节是秋天。“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衡阳的大雁过早地向边塞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B.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雁去,孤寂;边声,凄厉;长烟落日,空旷;孤城紧闭,寂寥。这些景物都隐含着作者的情感体验。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D.“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貂裘(diāo) 衡阳(héng) 弦(xián)B.羌管(qiāng) 不寐(mèi) 鬓(bì)C.霹雳(pī) 千嶂(zhàng) 浊(zhú)D.雕弓(diāo) 擎苍(qín) 炙(zhì)7.下列划分句子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俗子/胸襟谁/识我?C.八百里/分麾/下炙 D.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二、活动探究。8.学校举行“走近苏轼”的主题活动。阅读下面相关的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1)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擅长写行书、楷书。下面是同学们对苏轼的《寒食帖》的赏析,请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字体方正稳健,用笔雄健有力,犹如铮铮铁骨。B.字体古朴典雅,字形修长,笔画圆润。C.字体大小参差,笔势高低起伏,痛快淋漓。D.行文疏密有度,笔画连绵,如骤雨旋风。(2)苏轼不仅是诗文大家,在对联方面也造诣颇深。下面是苏轼的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舞袖翩翩,①摇千尺龙蛇动。歌喉婉转,②撼③风雨寒。A.①影 ②声 ③云霄B.①影 ②声 ③半天C.①声 ②影 ③云霄D.①声 ②影 ③半天(3)王国维提到的“屈子、渊明、子美、子瞻”四位文学家,“子美”是________的字,“子瞻”是苏轼的字。三、精准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各题。【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9.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的“早”和乙词的“壮”分别是这两首古诗词的诗眼和词眼。B.乙诗“沙场秋点兵”中“秋”为战士们出征增添了悲凉的气氛。C.甲诗语言精练,用绘画的技法,捕捉最真实的感受,意味自在其中。D.这两首古诗词都有从视觉、听觉角度写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10.这两首诗词都写到“梦”,作者通过梦境传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写出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D.“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12.词的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3.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14.“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参考答案:1.C2.C3.D4.A5.A6.A7.A8.(1)C (2)B (3)杜甫9.B10.甲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乙词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11.C12.“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13.B14.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示例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示例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愁绪的浓重。)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