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讲地球的自转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北京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讲地球的自转教案,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的判读方法,晨昏线的四个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讲 地球的自转
考点导航
核心素养
考点一 地球自转的特征
1.区域认知:结合地理位置,进行区域间的时间计算。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地理实践力:观察昼夜变化、模拟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等,解释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考点二 昼夜更替与晨昏线
考点三 时间计算
考点四 日期分界
考点五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考点一 地球自转的特征
1.定义:绕① 地轴 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1)侧视:自② 西 向③ 东 (图A)。
(2)俯视
3.周期
代表含义
参照物
时间长度
自转角度
意义
A
恒星日
遥远恒星
23时56分4秒
⑥ 360°
自转真正周期
B
太阳日
太阳
⑦ 24时
360°59'
日常所用
4.速度
(1)归纳线速度分布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⑧ 赤道 上线速度最大,⑨ 60°N 纬线上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⑩ 极点 线速度为0。
(2)说出角速度分布规律:
除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 相等 ,均约为 15°/小时
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3.60°纬线上某地的线速度是赤道上某地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约为每小时15°,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想一想 (1)什么纬度的自转线速度最大?(见表中画线处)
(2)不考虑地势高低,20°S和20°N纬线上的线速度相同吗?(见表中画线处)
6.航天发射基地应选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卫星一般向东发射。
考向一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有学者提出建设大连到北冰洋季克西港陆河联运路线(简称陆河联运路线)的设想。下图为陆河联运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与大连比,雅库茨克 ( )
A.地转偏向力较小
B.自转线速度更快
C.正午太阳高度大
D.气温年较差较大
答案 D 与大连相比,雅库茨克纬度较高,且位于内陆,气温年较差较大连大,D正确。雅库茨克纬度较高,地转偏向力大,自转线速度慢,正午太阳高度小,A、B、C错误。
考向二 地势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
下图是地球表面某地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题。
2.图中c、d两点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
A.纬度高低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C.距海远近不同
D.地表植被不同
答案 B 影响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因素除纬度外,还有海拔。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c点的线速度比同纬度的d点大,可知c点的海拔较高。
考点二 昼夜更替与晨昏线
读昼夜分布示意图,完成基础知识。
(1)图中甲为① 夜 半球,乙为② 昼 半球,为③ 晨线 。
(2)甲、乙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④ 不透明 、⑤ 不发光 的球体。
(3)周期:⑥ 24 小时。
误区警示 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决定的。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
一、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是以地球球心为圆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上各地的太阳高度均为0。
3.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α)等于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
5.晨昏线在地表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以约15°/h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二、晨昏线的判读方法
1.自转法:判断时注意分清光照图是侧视图、俯视图还是其他类型图,借助地球自转方向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地球自转方向,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出来。
(2)在所判断的晨昏线上任选一个普通的点。
(3)看运动趋势,沿地球自转方向进入白昼的点所在的线为晨线;沿地球自转方向进入黑夜的点所在的线为昏线。如下图所示:
想一想 甲图中为 线。乙图中为 线,为 线。丙图中为 线,为 线。
2.半球法
(1)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2)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3.时间法:赤道上6时所在的晨昏线为晨线,18时所在的晨昏线为昏线。
三、晨昏线的四个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2.确定地方时
3.确定日期和节气
(1)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2)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以北半球为例)
极昼、极夜分布情况
日期
节气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6月22日前后
夏至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12月22日前后
冬至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2)确定经度: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考向一 昼夜交替与晨昏线的判断
读下面“学生绘制的地球光照图”,回答下题。
1.(2020北京大兴一模)图中 ( )
A.太阳直射点为(23°26'S,135°W)
B.北京时间为当日早晨6:00
C.所表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D.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答案 A 图中6:00的经线为东经135度,所示节气为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和西经135度。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次日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据介绍,“天宫一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24小时内经历了16次日出日落。据此回答下题。
2.“天宫一号”昼夜交替的周期为 ( )
A.24小时
B.23时56分4秒
C.16小时
D.约1小时30分
答案 D 由材料可知“天宫一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24小时内经历了16次日出日落,即“天宫一号”在24小时内经历了16个昼夜交替周期,因此一个昼夜交替周期约为1小时30分。
考向二 晨昏线的综合判读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回答下题。
3.(2018北京临川学校一模)下列光照图中,最符合该日全球昼夜状况的是 ( )
答案 C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但不在南回归线上,北极点附近有极夜现象,但北极圈没有。A图显示太阳直射北半球;B图显示太阳直射赤道;C图显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不在南回归线上;D图显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C项正确。
考点三 时间计算
1.地方时
(1)定义:因① 经度 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2)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② 相同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③ 1 小时。
2.时区和区时
(1)由图可知,全球共划分为④ 24 个时区。
(2)中时区以⑤ 0° 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各跨7.5°;东西十二区以⑥ 180° 经线为中央经线。
(3)由中时区向东为⑦ 东时区 ,向西为西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⑧ 15° 。
(4)每个时区都以其⑨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向东 加 ,向西减。
一、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为例:
(1)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2)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3)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NC。
(4)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NA。
思考 昼半球、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分别是几点?(见画线处)
2.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求图中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45°÷15°=15(时),F点地方时为24-45°÷15°=21(时)。
二、区时的计算
第一步:如果已知某地经度,求时区。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所得整数商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余数若大于7.5°,则所得整数商加1,为该地所在时区数)。
第二步:求时区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1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注:①“+、-”号的选取与地方时计算中“+、-”号的选取相同。②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求出的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方法技巧 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1)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2)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3.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
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
起飞时A地时间降落时A地时间
±时差 ±时差
起飞时B地时间降落时B地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
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说明 关于“+”“-”:东加西减。
考向一 真实情境下的时间换算
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下图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 )
A.西二区 B.西十区
C.东十区 D.东二区
答案 B 机动车流量大的时间应该是交通高峰期。读图可知,北京时间2:00为甲城市交通最高峰,出现于上班时间前1个小时左右,根据上班时间为当地时间9:00左右可知,当北京时间为3:00时,当地区时为9:00,计算可知,甲城市所在时区为西十区。
考向二 飞行时间的计算
2017年1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约9时,习近平携夫人乘专机离开北京,于当地时间中午12时40分抵达瑞士苏黎世国际机场(如下图),出席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据此完成下题。
2.专机飞行时间约为 ( )
A.10小时40分
B.12小时40分
C.9时30分
D.7小时30分
答案 A 结合图示信息知,苏黎世位于东一区。根据区时计算方法知,当北京时间为9点时,苏黎世时间为2点。据此可推算专机飞行时间约为10小时40分。
考点四 日期分界
1.地球上有两条日期分界线,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即① 0时或24时 所在的经线,一条是人为日界线,即② 180° 经线。
2.过自然日界线,向东日期③ 加 一天,向西日期④ 减 一天;过人为日界线,向东日期⑤ 减 一天,向西日期⑥ 加 一天。
3.由图可知,今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昨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向西至⑦ 180° 经线。
日期分界线——三明确
由于地球自转,一般情况下,地球上都有两个日期,我们在进行时间的换算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日期的变更,因此我们应明确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日界线的类型
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人为日界线
经线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大致和180°经线重合
日期分割
特点
0时所在经线时刻在变,该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
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变
2.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示
(2)极地投影图示
3.明确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
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的经线向西到180°经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经线向东至180°经线(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例如:
(1)当180°经线地方时为6时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
(2)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
(3)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考向 日期范围的判定
北京时间2018年8月12日22时58分,在美国阿拉斯加(69.6°N,145.5°W)发生6.3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地震发生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约为 ( )
A.1/8 B.7/8 C.1/7 D.6/7
答案 B 结合材料中北京时间可计算出24时(即0时)经线约为135°E。据此可判断与北京不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为从135°E向东到180°,从而推算出地震发生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为315°,占全球的比例约为7/8。
2.地震发生时,能正确表示两个日期比例的是 ( )
答案 B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地震发生时,全球分为12日和13日两天,据此并结合日期变更规律即可判断出正确选项。
考点五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读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① 地转偏向 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② 右 偏,南半球③ 左 偏,赤道上④ 不偏转 。(如上图所示)
(3)产生影响: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求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到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注意:顺着物体运动方向区分左与右才是正确的)
原理
应用
(1)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具体如下图所示:
(2)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空投方位的确定
(3)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知识拓展 地球自转对环境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物体水平运
动产生偏转
向右偏
气旋
逆时针方向流动
反气旋
顺时针方向流动
三圈环流风向
①由副热带高气压吹向赤道低气压,形成东北信风;②由副热带高气压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形成西南风
季风环流
①东亚冬季,由蒙古高压吹向西太平洋低压,形成西北季风;②南亚冬季,由蒙古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形成东北季风;③东亚夏季,由西太平洋高压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季风;④南亚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洋流
①东北信风影响下形成北赤道暖流。②中纬西风影响下形成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③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季风,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河流右岸
侵蚀现象
河道右偏,左岸泥沙堆积。如长江下游南岸冲刷明显,北岸沉积明显,崇明岛逐渐与北岸接近
铁轨轨
道的磨损
如京广线上的火车自北京向广州急驶时,受北半球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西侧铁轨更易受磨损
方法技巧 确定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方法
北半球用右手表示,南半球用左手表示,掌心向上,四指代表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的偏转方向。
考向一 地转偏向力与河流的沉积
下图所示甲、乙两河段分别位于我国东南部和南美洲阿根廷东南部。读图,回答下题。
1.两河下游都各有一个沙洲,最终沙洲可能连接的河岸是 (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图中河流右岸侵蚀,左岸泥沙堆积,故沙洲最终可能与左岸即①岸连接;乙图中河流左岸侵蚀,右岸泥沙堆积,故沙洲最终可能与右岸即④岸连接。故选C。
考向二 地转偏向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江南水乡的人们,到河中钓鱼是一大乐事。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某次雨后,小军来到下图所示河段垂钓。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浸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堤坝的东侧较西侧更易垮塌
B.图中堤坝较低矮,主要是考虑蓄洪
C.堤坝上游河段,东侧河水较西侧深
D.小军垂钓时,丁处河水较丙处浑浊
答案 D 在北半球,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顺着河流流动方向的右岸(即西侧)更容易被侵蚀,河水较深、流速较快,堤坝的西侧更易发生垮塌,A项错误;图中堤坝较低矮,主要是考虑拦沙,B项错误;堤坝上游河段,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东侧是沉积岸,河水较西侧浅,C项错误;丁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水流速较快,侵蚀作用显著,河流含沙量较大,比较浑浊,D项正确。
3.本次垂钓,钓钩最适宜投放于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 C 根据材料可知,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甲、丁靠近河流的侵蚀岸,不适合投放钓钩,A、D项错误;乙靠近凸岸,水流较平缓,但丙位于沙洲的前缘,受沙洲的阻挡,与乙相比,水流流速缓,泥沙易堆积,饵料丰富,且位于沙洲的背水处,受水流扰动小,河水相对清澈,C项正确,B项错误。
1.读图,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
答案 C 从北极点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C正确。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2.(2019北京东城期末)甲、乙、丙三地 ( )
A.全部位于热带
B.丙地自转线速度比甲地略小
C.甲地日出时刻最早
D.乙、丙两地日出时刻总相同
答案 C 由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地区,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地区,极圈以内为寒带地区。由图可知,甲、乙位于30°N,为温带地区,丙位于南回归线上,处于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上,A项错误;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丙地纬度低于甲地,所以自转线速度大于甲地,B项错误;越往东日出时刻越早,甲所在经线位于乙、丙所在经线的东侧,故甲地日出时刻最早,C项正确;乙、丙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只有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两地日出时刻才会相同,D项错误。
3.下列关于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24小时
B.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C.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少3分56秒
D.一个恒星日比一个太阳日地球要多转59分
答案 B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是昼夜更替的周期。故B正确。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
①昼夜现象
②长江自西向东流动
③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④北半球台风的气流逆时针旋转
⑤新疆日落比北京晚
⑥四季变化
A.①③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⑤⑥
答案 B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地转偏向力,故③④⑤正确;昼夜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①错误;长江自西向东流动是受地势影响,②错误;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⑥错误。故B项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题。
5.关于图中a、b、c、d四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四地的角速度都相同
B.四地的角速度都不同
C.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依次是a、d、b、c
D.a、b、c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b、c、a
答案 D 根据图中坐标系可读出a、b、c、d四地的纬度数,d地位于南极点,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其余各地的角速度相等。a地纬度为北纬66°34',自转线速度较小;b地纬度较其他三地低,自转线速度最大;c地在南回归线附近,自转线速度比a地大。所以选择D。
沿地表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侧视为河流左岸,右手侧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6.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 )
A.南半球 B.赤道上
C.北半球 D.回归线上
答案 C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
7.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 (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答案 A 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南岸为右岸,河流主要侵蚀南岸,所以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南岸。
下图示意“北京飞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西三区)的航班信息(起降时间均为当地时间)”。读图,回答下题。
8.多哈机场与首都国际机场相差 ( )
A.3个时区 B.4个时区
C.5个时区 D.6个时区
答案 C 从图中可以看出首都国际机场起飞时间为12月24日1时25分,飞行时长为9小时10分钟。因此到达多哈机场时,首都国际机场时间为24日10时35分,而此时多哈机场时间为24日5时35分,因此两机场相差5小时,即相差5个时区,C项正确。
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是以观测地球运动为基础的时间系统。科学家发现由于地球运动的变化,世界时的1秒正在变长。为保证钟表的时间与地球运动相协调,国际计量大会决定为全球时钟增加1秒,即“闰秒”。下图为此次世界时“闰秒”调整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9.此次“闰秒”调整时正值北京时间 ( )
A.2016年12月31日15时59分60秒
B.2017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
C.2016年12月31日15时43分60秒
D.2017年1月1日7时43分60秒
答案 B 本题考查时间计算。从图中可知调整时世界时为2016年12月31日23时59分60秒。北京位于东八区,世界时为零时区区时。计算可知,此次“闰秒”调整时正值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
10.“闰秒”是由于地球 ( )
A.公转速度加快
B.自转速度加快
C.公转速度减慢
D.自转速度减慢
答案 D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由材料可知,闰秒是为了应对世界时的1秒变长,将全球时钟增加1秒。世界时的1秒正在变长,说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读“某电子产品芯片在全球的生产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题。
11.(2019北京海淀期末)该公司拟新建一处软件设计中心,与“硅谷”联合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软件设计,其最佳选址地为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要想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软件设计,需要保证当“硅谷”(120°W)进入黑夜的时候,该地进入白天,故选在丁地(约为75°E)最为合适。D正确。
地转偏向力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它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下图表示a、b、c、d四条不同的河流。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面两题。
12.如果在a、b、c、d四河中顺流放木排,假设水文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木排向河流右岸偏移最严重的河流是 ( )
A.a河 B.b河 C.c河 D.d河
答案 A 在地球表面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要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一般来说,纬度越高,受到的地转偏向力越大,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越大。据图可知,a河纬度最高,则受到的地转偏向力最大,且a河位于北半球,所以向右岸偏移最严重,故A项正确。
13.在b河中平直河段处逆水行船,仅从节省动力角度考虑,船的航线应选在 ( )
A.靠向逆水的右岸航行
B.航道最深处航行
C.靠近河中心航行
D.靠向顺水的右岸航行
答案 A 河流左岸、右岸是根据水流前进方向而言的。逆水的右岸即顺水的左岸。据图可知b河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则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左岸水量与右岸相比相对小,因此受河床阻力大,水流较缓,逆水行船节省动力,故A项正确。
2015年9月22日8时15分,中央电视台播报:金秋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北京启程,飞越大洋,跨越大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回答下题。
14.习主席从北京出发,乘专机去第一站西雅图(47°38'N,122°2'W),要选择最短的航线,其航向应是( )
A.向西北飞
B.向东北飞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飞
D.先向西北再向东南飞
答案 C 北京的经纬度为(40°N,116°E),结合西雅图的位置可知,西雅图在其东偏北方向,由于两地都在北半球中纬度,因此过两地的大圆略向高纬弯曲,因此飞行方向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某游轮于世界时6月28日17时从甲地出发,经过6天的航行到达乙地。下图为该游轮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5.(2019北京海淀二模)该游轮出发时,当地时间为 ( )
A.27日下午 B.28日上午
C.29日上午 D.29日下午
答案 B 甲地经度为150°W,为西十区,世界时(零时区)为28日17时时,该地为28日7时,故B正确。
16.(2020北京等级考适应性测试)2019年是中国与巴西建交45周年。读图,回答下题。
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0日11时22分,中国与巴西两国合作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04A星顺利升空。
推算本次卫星发射时巴西利亚所在时区的区时,分析该卫星发射后一个月内,当地昼长变化状况。
答案 2019年 12月20日0时22分。昼变长,12月22日前后昼最长,之后昼变短。
解析 本题以中巴合作发射卫星作为素材,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凸显了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推算区时的关键要准确计算出巴西利亚的时区,然后用北京时间减去时差即可,注意答案需要表述完整。卫星发射后一个月内,跨越了冬至这个极值时间点,所以在表述过程中要分时间段说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教案,共3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课标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教案,共3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圈层结构及演化史教案,共2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