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1实验班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1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1实验班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1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1实验班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1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含解析专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9实验班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0实验班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2实验班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3实验班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4实验班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1实验班
展开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1实验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2,C 8,B 1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
读下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夏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陡崖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C.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 D.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6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多晴朗天气 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8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9--11题。
9.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 )
A.陆风转湖风 8:30~9:30 B.陆风转湖风 10:00~11:00
C.湖风转陆风 12:00~13:00 D.湖风转陆风 13:00~14:00
10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湖陆的热力差异 B.湖陆的湿度差异
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面积差异
11与夏季相比,冬季( )
A.陆风转湖风提前 B.湖陆风转变均提前
C.湖风转陆风提前 D.湖陆风转变均推迟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昼雨少 B.河谷盆地夜雨多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13.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热力环流 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 D.地形起伏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A、B两处比较________ 处温度低________ 处气压低,引起此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若此图是东亚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能位于亚欧大陆的是 ________(A或B)。东亚季风环流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
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
高一年级地理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答案 1.D 2.A
解析:3.B 4.D 第3.题,甲、乙两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差相比较,甲地气压差大,乙地气压差小。则甲地近地面只能是高压,高空是低压;乙地近地面只能是低压,高空是高压。第4.题,乙地近地面气压低,是空气受热上升而形成的,而甲地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a和c的风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发生变化,但南北半球没有确定,因此a、c两地的风向既可能左偏也可能右偏。
解析:5.D 6.B 第5题,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陡崖冬季日温差是8 ℃左右,夏季日温差是10 ℃左右,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冬季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第6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
解析:7.C 8.D 第7题,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甲地、乙地、丁地、丙地;甲地为高压,因此气温低于乙地;甲地是高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是低压,气流上升。第8题,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空气遇冷收缩下沉;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故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也影响丙、丁两地之间的风速;四地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解析:9.B 10.A 11.C 第9题,可以借助海陆风知识分析,若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则陆地为低压区、湖泊为高压区,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此时湖泊上空湿润水汽吹向陆地,则岳阳市空气湿度变大;相反则为陆风,岳阳市空气湿度逐渐减小。图中10~11时是湿度明显变化的时间段,依上述分析可判断答案。第10题,热力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向的转变,即根本原因是湖陆的热力差异。第11题,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时吹陆风,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时吹湖风;湖风转陆风时刻应该在湖泊气温逐渐升高、陆地气温逐渐降低,且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时;由于洞庭湖冬季水域面积小、夏季面积大,所以洞庭湖冬季白天升温快于夏季白天,则湖风转陆风会有所提前。
解析:12.B 13.A 第12题,仔细读图,注意根据山顶、河谷图例差异,结合纵轴的时刻、横轴的降雨量分析可知,山顶昼雨多,出现在16时左右,故排除选项A;根据降水量柱状差异可知,河谷盆地降水量变幅小于山顶,故排除选项C;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增加,故排除选项D;图中显示河谷盆地夜雨多,故选项B正确。第13题,由于山顶与河谷热力差异显著,白天形成谷风、夜晚形成山风,所以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植被、地形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直接原因;故选项A正确。
解析:14.A 15.D 16.B 第14题,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相对周围地区较高,主要与城市的尘埃多,排放的温室气体多,排放的废热多,而且城市下垫面硬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有关,都使得城市比周围地区温度高。研究表明大城市中冬季城市中人类活动排放的废热远高于太阳辐射,热岛效应最强,夏季热岛效应较弱,故选项A正确。第15题,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低,近地面陆地形成高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使下层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夜晚热岛效应形成的城市风是由郊区吹向城市。②③两地的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基本相反,起到削弱作用;①地城市风风向与陆风斜交,④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同,对陆风势力起到增强作用,故选项D正确。第16题,夏季陆地增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所以夏季来自于海洋的海风,性质比较凉爽,对市区起到降温作用,从而降低与郊区之间的温差,会使热岛效应强度减弱,故选项B正确。
14.(1)A B 地面冷热不均 (2)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热力环流产生的基础是地面的冷热不均,据图可知,A地气流下沉,可判断气温低;B处气流上升,可判断气温高。
(2)若此图是东亚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海洋降温慢,气温高,应盛行上升气流,所以可能位于亚欧大陆的是A,东亚季风环流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5.解析:由图可知,水平气流流向M、O处且向右偏,据此判断P为高压中心且位于北半球,由甲到乙沿线近地面气压先减小,再增加,然后减小,高空的等压面相反。
答案:(1)P (2)北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3)D
相关试卷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8实验班:
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8实验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7实验班:
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7实验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3实验班:
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3实验班,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此时,图中K地盛行,图中风带为,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