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6实验班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1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6实验班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1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6实验班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8141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含解析专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3实验班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4实验班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5实验班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7实验班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8实验班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6实验班
展开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6实验班,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如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读图完成1~2题。
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 )
A.79 13 B.79 8 C.21 13 D.21 8
2.a、b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 )
①环节a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 ②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
③环节b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④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并完成3~4题。
3. 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
①减缓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⑤⑥
4. 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
A.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下渗
B.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径流
C.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发
D.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腾
读下图,完成5~6题。
5. 若上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 )
A. 陆地内循环 B. 海陆间大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海—气间的水循环
6.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 )
A. 低纬 B. 中纬
C. 高纬 D. 全球海域没有差别
7. 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
A. 大气环流 B. 海陆间循环
C. 地壳物质循环 D.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如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回答8~9题。
8.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湖泊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9.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 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
11.该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12.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二、综合题
13.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 循环。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 和 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 环节。人类可以通过 、 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14. 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如上图所示,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观测结果: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
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2)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换。
(3)对于沙子而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________。
高一年级地理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水体蒸发量最大的是海洋,这些水体大部分形成海洋上的降水,故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由此可推断出图中海水蒸发为87,海洋上的降水为79,陆地蒸发为13,陆地降水为21;陆地降水除了被蒸发的部分,剩余部分以径流的形式流回海洋,故入海径流量为8。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环节a为水汽输送,该环节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环节b为地表径流,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3. B
解析:题中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能够缓解城市的缺水状况,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这种模式一般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涝灾不多见;缺水地区水生态环境较差。
4. A
解析:右图显示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下渗。
5. C
解析:图中显示的是海洋表面与海洋上空的水循环,属于海上内循环。
6. A
解析:低纬海域热量充足,蒸发量大,为大气提供水汽多。
7. B
解析:海陆间循环能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
8.C 9.A
解析:第8题,沙拉依灭勒河在3~5月份水位最高为汛期,其他月份流量少;由于湖泊水、地下水补给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故排除选项A、D;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补给形成的汛期应该在夏季,故排除选项B;3~5月份属于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季节性积雪融化,可以形成汛期,故选项C正确。第9题,此图反映该河的汛期为春汛,与夏季的气温、降水无关,故排除选项B、C、D;沙拉依灭勒河位于我国新疆境内,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此季节的降雪不易融化,形成季节性积雪;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说明该地区冬季降雪量过大,故选项A正确。
10.D 11.B 12.C
解析:第10题,该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使雨水被收集和利用后难以在地表汇集成径流。故选D。第11题,该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故B选项正确。第12题,该系统适合在缺水的地区使用,选项所列的四个地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故选C。
13.(1)海陆间
(2)水 水能 流水沉积作用
(3)c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解析:本题利用水循环环节并结合景观图,考查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考查河流对城市布局、发展的影响。命题角度新颖,各知识点配合得当,既有知识点的考查,又体现了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第(1)题,据图判断为海陆间循环后。
第(2)题,图乙所示为山区,水循环为该地区提供水及水能资源,而图丙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第(3)题,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c环节体现的是地表径流,是淡水的主要来源环节。人们通过修建水库来改善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14.(1)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
(2)物质 能量(热量 水分)
(3)外力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从实验的现象看,本实验主要描述了水分从水盆到大气,最后又通过冷却回到地面的过程,类似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相关试卷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4实验班:
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4实验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季节 B地,A、C两地气压中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2实验班:
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2实验班,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时我国,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C点近地面吹,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1实验班:
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1实验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2,C 8,B 1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