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第1章认识区域章末测评含解析湘教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专题练含解析湘教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章末测评含解析湘教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专题练含解析湘教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章末测评含解析湘教版 试卷 1 次下载
高中地理第1章认识区域专题练含解析湘教版
展开专题强化练(一)
[合格过关练]
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1~3题。
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3.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1.B 2.D 3.A [第1题,福建海坛岛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其他气候特点,民谣中并没有相关信息说明。故选B。第2题,该岛风力大,为避免大风损毁房屋,房屋一般建得较为低矮,排除选项A、C;该岛距台湾岛近,夏季位于台湾岛的雨影区,且其地势低平,对水汽的抬升作用不明显,且根据材料“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说明该岛的降水要少于周边地区,屋顶的坡度较缓;为避免风沙进入室内,该岛传统民居的窗户较小。故选D。第3题,由材料“光长石头不长草”可知,该岛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而由该岛临海可知,当地居民主要从事渔业。故选A。]
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下图示意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12年耕地复种指数。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
A.湖北 B.吉林
C.山东 D.江苏
5.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非农产业发达 B.耕地面积减少
C.作物单产减少 D.山地面积广阔
6.可以提高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有( )
①加大惠农力度 ②扩大垦荒规模 ③实施休耕轮作 ④增加科技投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B 5.A 6.C [第4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从图中可以看出,M省级行政区的复种指数不超过100%,说明该地农业生产熟制最多只能一年一熟。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最多为100%,故B项正确。第5题,浙江省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较高。第二、三产业发达,从业人数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小,故A项正确;根据复种指数的概念可知,耕地面积减少不会降低复种指数,故B项错误;复种指数降低与作物单产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山地面积广阔,并不会降低复种指数,故D项错误。第6题,加大惠农力度可以增加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提高复种指数,①正确;扩大垦荒规模会增加耕地面积,不会提高复种指数,②错误;实施休耕轮作会减少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从而降低复种指数,③错误;增加科技投入,可以提高作物的熟制,从而提高复种指数,④正确。]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长期以来,某一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和饮食文化区。湘西民居吊脚楼是中国建筑艺术瑰宝。读图,回答7~8题。
7.湘西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主要原因是( )
A.远离地面,防寒保暖
B.制造空间,利于采光
C.依河而建,便于运输
D.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
8.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湿
B.当地高温,重油重辣便于保存
C.当地水土缺盐,以辣代盐
D.当地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
7.D 8.A [第7题,湘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D正确。第8题,湘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湿,A正确。]
炕起源于西汉,是我国北方农村晚上休息的“暖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炕的位置和面积随着时代、区域的差异而变化。下图为我国辽南地区某村落27座民居炕屋面积与南向住宅建筑面积比统计图(括号内数字为建设年份)。据此完成9~10题。
9.形成“南人住床,北人睡炕”的原因是( )
A.气候 B.地形
C.经济状况 D.习惯
10.图中Ⅰ、Ⅱ两区域相比( )
A.Ⅰ区域人口数量多
B.Ⅰ区域房屋保温性能不足
C.Ⅱ区域居住条件差
D.Ⅱ区域外出务工人员多
9.A 10.B [第9题,由材料“是我国北方农村晚上休息的‘暖床’”可知,北方冬季气候寒冷,为了保暖而睡炕,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气候。第10题,读图可知,图中纵坐标表示炕屋面积与南向住宅建筑面积比,Ⅰ区域炕屋面积比例大且建设年份早,可推测出Ⅰ区域房屋保温性能不足,B项正确。两区域人口数量、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从图中无法读出,A、D项错误。Ⅱ区域炕屋面积比重小且建设年份晚,说明居住条件好,C项错误。]
11.某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他们在不同地区拍摄到了①②两幅图片,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1)A、B、C、D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①的是________;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②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比较C、D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补充完成下表。
| C区域 | D区域 |
土地利用类型 |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
|
典型植被类型 |
| 温带落叶阔叶林 |
(3)如果让你在图中A、B、C三个区域中,根据气候特点,选择种植三种农作物(水稻、青稞、棉花)中的一种,你会选择哪种作物?请说明理由。
A区域选种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区域选种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区域选种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图片①是拉萨的布达拉宫,应位于A区域,图片②是草原放牧景观,应位于B区域。第(2)题,C区域为南方地区,其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区域是北方地区,降水少,其土地利用类型是以旱地为主的耕地。第(3)题,A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其特征是高寒,所以适宜种植耐寒作物青稞;B区域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夏季高温,光照充足,适合种植喜光的棉花;C区域位于南方地区,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适合种植喜温喜湿的水稻。
[答案] (1)A B
(2)见下表。
| C区域 | D区域 |
土地利用类型 |
| 以旱地为主的耕地 |
典型植被类型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
(3)青稞 高寒,适合耐寒作物青稞生长
棉花 夏季高温,光照充足,适合棉花生长
水稻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素养培优练]
赤峰市气象局研究人员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赤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下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中大局子林场、花都什农场两地年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149 mm B.239 mm
C.321 mm D.351mm
13.影响大局子林场、花都什农场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
C.大气环流 D.地形
12.B 13.D [第12题,由材料可知,大局子林场的年降水量在500~550 mm,花都什农场的年降水量在300~350mm,通过计算得知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值在150~250mm。只有选项B的数值在此范围之内。 第1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大局子林场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降水多;花都什农场位于河流下游地带,降水少;再考虑周边的山脉走向,与夏季风的风向,可知影响大局子林场、花都什农场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大局子林场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花都什农场受山地阻挡,降水少。]
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据此完成14~15题。
土地利 用类型 省(市、区) | 农业用地 | 建设 用地 | 未利用土地及其他 |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其他农用地 | |||
甲 | 3.1 | 6.5 | 21.4 | 0 | 1.0 | 68.0 |
乙 | 18.8 | 62.7 | 0 | 0 | 12.5 | 6.0 |
丙 | 19.4 | 59.7 | 10.5 | 0.6 | 4.7 | 5.1 |
丁 | 23.3 | 9.4 | 0 | 5.3 | 37.5 | 24.5 |
14.甲是( )
A.新疆 B.上海
C.浙江 D.陕西
15.乙、丙两省(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口密度差异 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A 15.B [第14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甲地区的未利用土地及其他比重最高,农业用地以草地为主,符合西北内陆地区荒漠广布,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的区域特点,因此甲为新疆。乙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且建设用地比例较大,应为浙江;丙农业用地类型多样,建设用地比例低,应为陕西;丁建设用地比例最高,应为上海。第1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为浙江省,丙为陕西省。浙江省建设用地比例高于陕西省,是因为浙江省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占用土地较多;而陕西省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人口比重高,因此建设用地比重低。]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旅游团春季来内蒙古游玩,某日突遇强沙尘天气,沿主干道路发现M河和N河存在显著的水文差异,同时发现沿路植被也存在明显差别。该日沿途观察不到内蒙古高原美丽的落日景观。下图为内蒙古高原某区域图。
(1)说明沿主干道路植被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2)说出M、N两河的水文差异,并分析原因。
[解析] 第(1)题,植被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一般源于区域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沿主干道路两侧地形高差较大及对季风阻挡力的差异,导致植被垂直差异和东西差异。第(2)题,M、N两河所处位置不同,区域气候不同,水量不同;M、N两河流经区域的地形地势不同,导致河流流速不同、含沙量不同,两河流的水文差异较大。
[答案] (1)地形高差较大,形成植被垂直差异;山地对季风的阻挡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导致降水差异,从而形成植被的东西差异。
(2)水文差异:M河含沙量大于N河;M河水流速度慢于N河;M河流量小于N河。原因:强沙尘天气,风力大,风吹沙入河,M河水流含沙量提高,N河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含沙量低;M河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N河流经地区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M河途经沙漠区,降水少,N河春季积雪融水量大,夏季降水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