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专题
2021学年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区产业结构,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地区产业结构
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eq \b\lc\{\rc\ (\a\vs4\al\c1(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分工深化))
3.作用: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二、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1.主要表现
(1)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2)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2.作用: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升级的原因
(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产业结构升级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2)产业结构一般由以重工业为主升级到以轻工业为主。(×)
(3)促使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是相同的。(×)
(4)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的优势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5)现在,深圳的产业结构已升级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为主。(√)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概况eq \b\lc\{\rc\ (\a\vs4\al\c1(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主导工业: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2.变化过程
3.今后的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微思考] 上海成为轻纺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提示] 海陆交通便利,接近原料产地;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市场广阔。
[特别提醒] 上海市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建港条件优越,可以河海联运,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发展的经济腹地广阔,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美丽乡村新发展——刘家堡西红柿科技产业园
位于太原市郊区的刘家堡村拥有农田2 000多亩,村民们世代靠耕田为生,之前,村民们各自为战,以玉米、高粱为主要作物,费工费力,收入还不高,渐渐地,村民们也没了干劲,不少人跑到城里去打工,原先分到各家的耕地,渐渐荒芜。自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村两委决定将村里土地全部流转回来,由村两委统一规划、集中管理。2019年,刘家堡村流转回的土地达到了2 000多亩,经过村两委多次开会商讨,决定将一千余亩地承包给山西兴农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刘家堡村的农业科技园区。
如今,农户们不仅不再靠天吃饭,节约下的劳力,还能外出打工,自谋一份创收的职业,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富裕。乡村振兴,盘活了土地,改善了环境,让刘家堡村的村民们,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现在的刘家堡村像涅槃的凤凰,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眼中。
刘家堡西红柿科技产业园推动了刘家堡城郊农业的发展,项目完成后,预计年产量可达450余万斤,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年营业收入可达2 600余万元。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可解决1 000余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培训家门口的农民直接成为农业产业工人,让产业园成为一个集西红柿培育种植销售、果蔬采摘、农业旅游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点,成为太原市城郊农业发展的领头雁。
问题1 (区域认知)刘家堡所在区域发展农业不利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提示:该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相对较少,春夏旱情较为严重,且春季多大风,寒潮影响严重。
问题2 (区域认知)原来刘家堡的产业结构特征是什么?
提示: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问题3 (综合思维)原来的刘家堡村的村民们收入还不高,不少人跑到城里去打工,反映出什么信息?
提示:首先反映出单一的产业结构,经济效益较低;其次反映出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问题4 (综合思维)刘家堡西红柿科技产业园推动了刘家堡城郊农业的发展壮大,对该村的产业结构的升级有何影响?
提示:促进该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使其产业结构逐步多元化。
问题5 (综合思维)在现阶段,刘家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提示:相对于城市来说,刘家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是: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农业旅游资源。
1.正确理解地区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理清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首先,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20世纪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
其次,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最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
3.明确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及影响因素
(1)产业转型的路径
(2)理解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①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②区域管理者实施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管理者通过因地制宜的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确定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制定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③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
1.(2021·河北定州高二月考)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是( )
A.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B.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加速上升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2)该地区的就业结构情况是( )
A.第一产业就业比例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比例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1)A (2)D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快,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小,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持续下降,说明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A对;2001~2004年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速度较1998~2001年慢,B错;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小,C错;产业结构变化以第三产业拉动为主,D错。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区三大产业就业比例的特点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不是持续下降的,A错;第二产业就业比例上升不明显,B错;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居中,略有上升,但增幅小,C错;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有限,D对。]
2.(2021·江西赣州高二月考)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下表是2001年和2012年长沙市产业结构偏离度表,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信息,可以判定 ( )
A.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呈正相关
B.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呈负相关
C.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
D.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2)据表中信息推测长沙市2012年以后一段时间内( )
A.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
B.工业化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
C.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
D.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
(1)C (2)B [第(1)题,根据信息,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由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公式可知,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不呈正相关,A错误;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不呈负相关,B错误;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度定义可推知,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增加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C正确;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存在劳动力转出可能,D错误。第(2)题,据表中信息可知,长沙市2012年第三产业偏离度为负值,劳动力可能转出,故推测长沙市2012年以后一段时间内,第三产业吸引劳动力能力下降,发展减慢,A错误。据表可知,长沙市2012年第二产业偏离度为正值,对劳动力有吸纳能力,在此后工业化进程将加快,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B正确。随着科技水平提高,第一产业产值将上升,C错误。第一、第三产业劳动力过剩,人口可向第二产业流动,人口不一定会向外流动,D错误。]
题组1 地区产业结构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
A.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B.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C.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D.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2.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C.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D.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1.B 2.C [第1题,1990年之前第一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1990年后第二产业结构变化速度慢,A错;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B对;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工业结构变化较大,产业升级,C错;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不到10%,D错。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劳动力减少,就业机会减少,民工涌入量减少,A错;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污染减轻,B错;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C对;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向内陆地区转移,不占主导地位,D错。]
题组2 产业结构的升级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过了持续的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据此回答3~5题。
3.上海工业化初期发展轻纺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接近原料产地 ②拥有丰富的劳动力 ③消费市场广阔 ④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重点发展( )
①高新技术产业 ②重化工业 ③金融服务业 ④纺织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推动上海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政策引导 B.比较优势的变化
C.技术创新 D.市场需求的变化
3.A 4.A 5.C [第3题,上海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早在明代中叶就已成为全国的棉纺织手工业中心。第4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迅速发展。第5题,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教材P49节首问题
提示:受国家政策、区位条件、国际产业转移等影响,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由最初的以第一产业为主,发展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且第三产业的比例在不断提升。
教材P49~50活动
提示:1.
2.画图略。
3.相同点:均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不同点:东部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中部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西部、东北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主导产业中均是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原因: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发达,人口稠密,第三产业发达,所占比重最高;中部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型工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以第二产业为主,西部地区人口稀少,农牧业所占比重大,工业发展落后,旅游资源丰富,因此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传统工业出现衰落,面临转型发展,因此第二产业比重较低而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教材P55~56活动
提示:1.降水多,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高原地形,海拔较高,夏季凉爽;位于湿润区,空气湿度大,尘埃少,机房除尘成本低。
2.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1.通过区域图、材料,认知上海市等区域的产业发展状况。(区域认知)
2.以上海市为例,综合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
3.从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人地协调观)
4.收集某一典型地区相关资料,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及原因。(地理实践力)
1.地区产业结构的含义是什么?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2.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升级的原因是什么?
3.上海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及特点是什么?
发展阶段
产业特点、地位
区位优势
工业化初期
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发展阶段
产业特点、地位
区位优势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国家实施了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优势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开放的服务环境等
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路径
内容
效益
产业延伸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
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
产业更新
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
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是建立替代产业的有效途径
综合发展
有的产业转型并非是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
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
年份
第一
产业
增加
值比
重(%)
第二
产业
增加
值比
重(%)
第三
产业
增加
值比
重(%)
第一
产业
就业
比重
(%)
第二
产业
就业
比重
(%)
第三
产业
就业
比重
(%)
第一
产业
偏离
度
第二
产业
偏离
度
第三
产业
偏离
度
2001
9.7
38.6
51.7
51.8
23.3
24.9
-0.81
0.66
1.08
2012
4.3
56.1
39.6
24.4
33.2
42.4
-0.82
0.69
-0.07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地区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体现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及分工深化。
2.产业结构升级通常表现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3.促使产业转移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从全球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4.上海产业结构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其中工业经历了从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每一次升级都伴随着政策的调整和比较优势的变化。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
位于我国中部地区
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位于我国东北部
地形
平原、丘陵为主
平原、高原为主
高原、盆地为主
平原为主
气候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
人口稠密
人口众多
人口较稀疏
人口相对较少
经济发展水平
高
较高
较低
较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精品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含义,影响因素,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时作业,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城市最可能是,该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4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上海市2011—2019年,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材料反映的产业升级的过程是,8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